APP下载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意识解读

2016-01-12张蕾

电影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人文主义

张蕾

[摘要]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立足于英国爱德华时代男权至上的时代背景,关注女主人公露西女性意识的觉醒历程,讲述了她如何由一个顺从男权意识的淑女成长为勇于追求爱情的新女性。露西女性意识的觉醒虽然和乔治炽热的爱情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背后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对她潜在的影响。本文从电影中女性意识的丧失入手,结合露西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历程,分析其觉醒背后的文化根源,揭示影片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键词]《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女性意识;人文主义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作为福斯特小说中基调最为浪漫明快的作品,自从被搬上大银幕就引发了一致的赞誉,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并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影片对于男女主人公突破重重阻碍最终牵手予以浓墨重彩的叙述,感染了一代代的观众。同时,影片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关注女主人露西如何一步步地认识到真正的自我,走出社会道德对她的禁锢,摆脱了僵化、保守的英国中产阶级社会,成为勇于追求爱情的新女性的觉醒历程。

一、电影中女性意识丧失的现象

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通过展现包括女主人公露西在内的众多女性角色自我意识的丧失,凸显了英国中产阶级中女性被动的边缘社会地位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及女性主体意识的禁锢和剥夺。影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男权文化语境中的英国笼罩着对女性极为根深蒂固的偏见,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束缚住女性的大脑和手脚。而生于、长于这样压抑环境中的女主人公露西则被男权思想的卫道士紧紧包围着,被禁锢在男性至上的世界中却毫不知情。电影中,露西身边的未婚夫、牧师、表姐等至亲之人虽然与她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却一直将男权社会的道德规范强加在她身上,于是露西也逐渐习惯了对于男权的顺从,习惯了自己作为男性附属品的边缘地位,女性天生的自我意识也逐渐被淡化遗忘。尽管她也受过教育,但在现实的男权社会,她无法避免受到环境的客观影响,被强大的男权思想洗脑,迷失自我。除了露丝之外,女性意识丧失最彻底的当属巴特利女士和露西的母亲,因为男权主义不仅剥夺了她们与生俱来的应有的女性地位和权利,而且还对她们的思想予以同化,让她们承担了维护男权社会的重任,担任男权的维护者,帮助打击任何有损男性社会荣誉的行为。影片专门对巴特利表姐和露丝母亲这两位男权社会的女卫道士给予浓墨重彩的描写。首先是表姐巴特利小姐在陪伴露西前往意大利的旅途中,不仅扮演着露西监护人的角色,更充当了维护男权道德规范的卫道士。在佛罗伦萨旅游过程中,正是巴特利故意阻碍露西和乔治的爱情,让他们劳燕分飞,甚至险些在广场的暴力事件中让暗生情愫的恋人彻底分手。除此之外,巴特利在陪伴露西的过程中,时刻提醒着露西作为淑女应遵循的道德规则,而她自己也在生活中绝对不敢跟男性平等相处,只能跟在男人背后,亦步亦趋。其次,露西母亲霍尼彻奇也成为男权社会的另一忠实仆人,甚至为了维护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主动将露西送到塞西尔身边,尽管她十分了解未来女婿的人品及性格,但是为了获得塞西尔家庭的社会关系及影响力,她将女儿作为牺牲品来满足丈夫和家庭的需要。她愿意将露西嫁给一个自己也不喜欢的男人,足见其自我女性意识丧失得多么彻底,她在男权社会下的道德标准多么扭曲。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有其他的女性角色也丧失了应有的女性意识,但是只有露西在爱情的感染下,逐渐地走出了男权社会的牢笼,成为拥有独立意识的真正女性。

二、电影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完整地演绎了女主人公从一个传统乖乖女转变为拥有强烈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历程。影片从女性的角度将露西自我救赎与追求爱情的过程融合在一起,浪漫地展示了女性自我救赎的勇敢和坚毅。

首先,家庭地位和环境让露西一开始顺从男权社会的道德规范。影片将时代背景安排在男权之上的英国,让男性成为社会的中心和主宰。影片中男性将自己定义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强加在露西等女性身上,对女性进行限制、训诫及塑造。露西生在这样的环境下的中产阶级富裕家庭,更是被灌输了“淑女”的思想,必须按照社会普遍的女性标准将自己塑造为“大家闺秀”。 影片伊始,露西在夏洛蒂表姐的陪护下去意大利提高“修养”。在旅馆中,夏洛蒂抱怨房间无法看到阿诺河畔美丽的风光,而隔壁艾默森父子欣然与之换房间,拉开了露西觉醒的序幕。虽然艾默森父子好心换房间,但是按照英国当时的道德规范,这一行为显得粗鲁,而影片中的巴特利作为尊崇迂腐道德的卫道士,拒绝了埃默森的好意,强拉着露西离开餐厅。虽然露西清楚地理解埃默森的善意,但是在男权社会道德规范的枷锁下,她选择了顺从表姐。即使随后几天,露西对乔治心生好感,但受制于等级观念,不敢表白。露西应邀去野外郊游,巧遇陶醉在美景中的乔治,而乔治也被露西打动,情不自禁地第一次吻了露西。但是夏洛蒂拆散了美好的恋人,并带着露西改去罗马。露西虽然心有不舍,但是在传统道德及行为准则的压迫下,最终放弃了对爱的追求。

其次,爱情萌芽让露西徘徊在顺从与反叛之间。影片中,露西在意大利暂时脱离了男权社会的枷锁,喜欢上与自己身份悬殊的乔治。但由于没有勇气向传统男权道德发起挑战,她无奈地选择了压抑情感,重新扮演淑女的角色,做个乖女儿。甚至回国后,露西接受了与她门当户对的公子哥塞西尔的求婚。尽管露西渴望心灵的伴侣,但塞西尔的家境富裕,有极好的社会地位,让她无法拒绝。但是塞西尔是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的男权主义者,他的“爱”是对女性的压迫和控制,渐渐地,他的冷傲和麻木不仁让露西无法忍受。恰巧新房客乔治又将露西的爱情火花点燃。乔治激情地第二次吻了露西,而这让露西平静的心掀起了爱情的波澜,让她在两个男人之间进退维谷,一面是坦诚自然的下层阶级乔治,另一面是专断虚伪的塞西尔。露西徘徊在爱情和地位之间,痛苦万分。最终她为了淑女的形象及婚约选择了塞西尔,毅然地放弃爱情。但乔治的表白强有力地击中了露西本来犹豫的心扉,让露西本来坚决的内心陷入爱情和道德规范的挣扎中。

最后,在爱情的力量下,露西终于觉醒。尽管露西在男权社会的压制下,略显奴化的特点,但是她对独立、自由、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让她觉醒的火花没有完全熄灭。露西骨子里的反叛精神和女性意识,在埃默森父子的催化下,逐渐由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火。当乔治表白时,他对爱的尊重、真诚唤醒了露西,让她的自我意识完全苏醒,敢于反抗男权社会强加的道德准则,开始反思与塞西尔的恋情,最终与过往的自己及生活完全决裂,去追求真诚平等的爱。

三、电影中女性意识觉醒背后的文化思想根源

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主人公的觉醒看似是在爱情力量的激励下实现的,但是究其原因,她的觉醒有着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尤其是影片中“意大利”所隐喻的人文主义精神起到了直观重要的作用。

电影一开始,就让观众感受到与英国迥异的意大利生活气息。相对于英国的阴郁和严肃,意大利则显得清新,充满着生命力。同时影片中罗马、佛罗伦萨等城市盎然的生机,也与英国中产阶级道貌岸然、彬彬有礼的绅士风范有着极大的区别。意大利所洋溢的人性活力如清新的空气浸入露西的心灵,引发了各种连锁反应。在电影中,导演用封闭的旅馆暗喻英国的封闭世界及女性封闭的内心。而“意大利”则暗示了代表自由和个性的人文主义精神。之所以选择意大利,影片也考虑了其文艺复兴发源地的重要影响,可谓用意深远。

众所周知,人文主义的核心即是人为中心,人性高于一切。人文主义的精神核心就是人性,同时大力宣扬平等、自由、博爱。影片中,露西在意大利感受到更多的是“自由”,意大利的自由生活方式让露西的心中种下了爱和自由的种子,让她看到追求自由和爱的可能性。电影中导演还特意采用极具特点的男主人公来展示影片内在的人文主义思想。例如影片中的埃默森父子二人,就有着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真诚和诚实的本质,当露西到意大利旅游时,由于看不到窗外的风景,埃默森主动将自己的房间让与露西,尽管巴特利认为埃默森的行为鲁莽、粗鲁,但是这一桥段却将埃默森的真诚和善良展示得淋漓尽致,这当然也给露西留下了爱的印象。这种充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善良和真诚,让埃默森摆脱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不尊重看法,以平等的身份来对待露西。埃默森的行为代表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以开放、平等的精神来对待不同信仰、阶级的人群、种族或者性别,这点也促使露西喜欢上了乔治,也为她日后的觉醒注入了精神的力量。当影片中露西孤单无助地迷失在圣克罗切时,埃默森又以充满人文主义的真诚帮助了露西,将人文主义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埃默森父子直接邀请露西结伴同行,没有任何扭捏,让长期生活在英国传统道德规范下的露西最终无法拒绝。埃默森父子身上与英国传统道德中彬彬有礼的伪善绅士不同的洒脱与直率,充分展示了人文主义对自然人性的推崇,而且乔治略显粗野,但自然淳朴的一言一行,没有丝毫做作,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对淑女露西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尽管她想保持淑女的形象和举止,但由于对朴素真实感情的向往,使她勇于接受埃默森的邀请。

虽然在圣克罗切露西自己走失了,但是意大利及乔治早已给予她自由及自我的人文主义意识,引导她继续旅行,并决定按自己的想法或者意愿去享受自由之乐。从这点上来说,虽然埃默森是露西思想解放的指路人,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人文主义的思想已经扎根于露西心中了,即使没有埃默森对露西在影片中的言语鼓励,她也会继续走完下面的路。只是,埃默森让露西真正地第一次看待自己的内心及意识。在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的感染下,她终于找回女性应有的独立精神,有勇气选择爱情。

除此之外,电影中乔治与她的三次亲密接触,也从身体的层面上将人文主义思想的自我解放意识灌输到她的心里,让她敢于向阶级隔阂及男性意识发起挑战,也能从内心的彷徨和迷茫中走出来,蔑视曾经压迫她的一切。在人文主义思想代表者乔治向社会道德规范挑战的同时,露西的心里也在经历着同样的文化冲突,男权主义在与人文主义的斗争中最终走下神坛,让露西开始凝视乔治这一真正男性的身体。虽然乔治与露西的爱情最后必然导致他们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因为他们这种人性主义的“离经叛道”触犯了英国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及婚姻观,却让露西和乔治重返意大利接受人文主义的洗礼,继续突破传统价值文化对他们精神的束缚,寻找真正自由、平等的爱情和生活。电影最后将小说作者福斯特的一句哲理名言作为结尾:“真理与爱最终让人类渡过难关。”这充分证明了是更自由、更平等、更人性的人文主义精神让乔治和露西实现了他们的价值,让他们追求到了爱情和生活的真谛。当然,影片中蕴含的对于平等、尊重、爱情等真理的追求,不仅让影片中的人物寻找到人生价值,也为观众打开了人文主义的窗户,看到更加不同的风景,这也许是影片以“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命名的真正含义。

四、结语

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虽然对乔治等男性角色着墨较少,但是以更加集中的镜头关注了女性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意识存在状况,也通过露西、巴特利小姐等女性角色让观众认识到男权社会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剥夺,但是影片也以露西女性主体意识的顺从、怀疑、反抗整个觉醒历程让观众明白爱情的真谛和美好。露西女性意识的觉醒虽然和乔治炽热的爱情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背后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对她潜在的影响,这也是影片想传达给观众最重要的文化内容,希望观众能以更自由、更平等、更尊重的心态去看待女性及社会。

[参考文献]

[1]姜冬艳.《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J].电影文学,2010(16).

[2]郑艳辉.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人文主义[J].华章,2011(06).

[3]闫爱静.主人公的自我解放历程与福斯特的现实批判——评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J].电影文学,2009(21).

[4]韩芳.女性主义观照下解读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J].电影文学,2009(24).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人文主义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概念教学探究*——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为例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