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

2016-01-12邢美华王荆州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特色农业比较优势湖北省

邢美华 王荆州

摘要:在对湖北省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调研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湖北省43个山区县市的10种主要特色农产品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得出主要特色农产品在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差异。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湖北省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山区县市;特色农业;农产品;比较优势;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435-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4.087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stinctive agriculture in mountain counties of Hubei province,by using the investigation data and adopting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an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10 kinds of main distinct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43 mountain counties of Hubei province to draw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difference of main distinct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mong different counties.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some relative proposals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distinctive agriculture in mountain counties of Hubei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mountain counties;distinctive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products;comparative advantage;Hubei province

湖北省山区面积约1 260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7.9%,区内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为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湖北省山区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日显突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就农业转型升级与脱贫致富的要求而言,湖北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科学分析湖北省山区特色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全力探索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不断壮大湖北省山区特色农业,对于提升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动山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湖北省发改委农经处委托湖北省农科院就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十堰市、黄冈市、咸宁市等43个山区县(市、区)特色农业发展开展调查研究。为了更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聚,本研究以43个山区县(市、区)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对10种主要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全面分析,确定特色农产品的优势生产区域,并在政策上进行推动,形成规模生产和优势效益,进一步推动湖北省山区特色农业产业的大发展。

1 湖北省山区及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1.1 湖北省山区划分

湖北省山区主要分布于鄂东北大别山区、鄂西北秦巴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和鄂东南幕阜山区,地处豫、陕、渝、皖交界处,横跨恩施、宜昌、十堰、黄冈、咸宁以及神农架林区6个市州,涵盖恩施、利川、巴东、建始、咸丰、宣恩、鹤峰、来凤、长阳、兴山、秭归、夷陵、五峰、远安、宜都、郧西、郧县、竹山、竹溪、丹江口、房县、南漳、谷城、保康、枣阳、宜城、红安、麻城、罗田、英山、团风、蕲春、浠水、广水、曾都、随县、通城、崇阳、通山、大悟、孝昌、阳新以及神农架林区等43个县市区,辖464个乡镇。2013年,43个山区县市区总面积1 177.93万hm2,其中,山地面积915.24万 hm2,占77.70%,山区总人口1 798.92 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0.63万元。

1.2 湖北省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两圈两带”、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山区县市脱贫奔小康、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等建设的推动下,湖北省山区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3年,43个山区县市特色农业产值648.07亿元,全省农民人均从特色产业开发中实现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50%。特色产业的标准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据统计,43个山区市县通过“三品”认证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有1 267个,基地面积32.27万hm2。在大力扩展特色种养规模的同时,种养殖业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特色种植业呈现出茶叶、蔬菜、食用菌、花生、烟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特色畜牧品种结构呈现出“猪、牛、羊”等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在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创建工作中,形成了如大洪山香菇、秭归脐橙、武当道茶、房县黑木耳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农副产品品牌及商标,成为促进山区农业持续增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引擎。

2 湖北省山区主要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本研究利用43个山区县市的调研数据,采用简化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来测算湖北省山区主要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该方法主要包括效益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3项具体指标,其中效率优势指数采用某地区某一农产品的单产水平占全省同一农产品单产水平平均值的比重来反映,规模优势指数采用某地区某一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占全省同一产品生产规模平均值的比重计算,效益优势指数采用某地区某一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值占全省同一产品单位面积产值平均值的比重计算,综合优势指数是效益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与效率优势指数的几何平均值,反映三者间显著的制约关系。

2.1 茶叶

茶叶是湖北山区主要特色产业之一,43个山区市县中有36个县市区种植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6.02万hm2,茶叶总产量21.86万t,实现产值114.62亿元。从表1来看,英山县种植茶叶的综合优势最为显著,五峰县次之,其余依次为夷陵、宜都;通城县茶叶的种植规模不大,但其效益优势和效率优势非常明显;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宣恩、竹山和谷城县的茶叶种植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比较突出,但效率优势相对较弱;恩施、大悟、竹溪、咸丰、保康和孝昌的茶叶种植规模优势比较明显,但其种植效益和种植效率方面不具有优势。

2.2 特色蔬菜

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湖北省一直将种植特色蔬菜作为发展山区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目前,全省有恩施、建始、鹤峰、长阳、巴东、五峰、神农架、竹溪、房县、郧西、竹山、保康等20个山区县市40多个乡镇生产高山反季节菜、山野菜等特色蔬菜。2013年,全省共发展各类特色蔬菜16.35万hm2,产值超过80亿元。从表2可以看出,随县的蔬菜无论在种植规模上,还是种植效率和种植效益上,比较优势都非常明显;谷城县、五峰县和曾都区蔬菜的效率比较优势和效益比较优势都非常明显,尽管种植规模不具有优势,但其综合比较优势相对比较明显;蕲春县、郧县、郧西县、竹山县和利川市蔬菜种植的规模比较优势都相当明显,但其种植效率和种植效益就差很多,优势度很低;秭归县和孝昌县蔬菜种植的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比较明显,但其效益比较优势指数偏低。

2.3 食用菌

鉴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良好的加工技术基础,食用菌一直是湖北山区的重要特色农产品,主要分布于随州、南漳、房县、保康、宜城、谷城、英山等鄂西北山区以及以宜昌远安为主的鄂西南山区。其主打品种是香菇、木耳、平菇、茶树菇等。截至2013年底,11个山区市县食用菌栽培超过9.39亿袋,总产值超过60亿元。总体来看,曾都、随县和南漳3县区的食用菌在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且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保康县食用菌种植的比较效益优势明显,但其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均有待进一步提高;远安县食用菌种植的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比较明显,但效益指数相对较低;房县的食用菌种植规模较大,但其效益指数和效率指数都比较低。

2.4 中药材

独特的气候特点使得湖北省具有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湖北省现有中药资源约3 939种,居全国第6位,主要分布在蕲春、巴东、郧县等24个县市区。2013年,盛产药材的24个山区市县药材种植面积13.69万hm2,总产量49.18万t,产值51.32亿元。从表4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尽管保康县、罗田县的中药材种植规模不具有优势,但由于其单产能力和单位面积收益在全省山区县市中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其综合比较优势较为显著;蕲春、巴东、郧县、竹溪、英山、建始、恩施和鹤峰等县市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虽然很大,但因其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不高,所以其综合优势指数偏低;曾都区和夷陵区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不高,但其种植效率和种植效益都非常显著;郧西县和房县的中药材种植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2.5 优质粮

自2004年开始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以来,湖北省优质粮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省山区主要有随县、通城、崇阳、浠水和利川等5个县市种植优质粮,2013年,5个县市的优质稻种植面积20.30万hm2,产量达133.38万t,产值36.43亿元。从表5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县优质粮种植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但还应提升其效益比较优势;浠水县优质粮无论是在种植效率上还是效益上,都具有比较优势,但其种植规模不具有优势;通城县和崇阳县的优质粮种植不具有优势;利川市优质粮种植的效益比较优势明显,但其种植规模和种植效率均不具有优势。

2.6 花生

凭借其易种植、易加工、用途广的优势,花生逐渐成为湖北省山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目前,全省有红安、大悟、浠水、随县、团风、枣阳6个山区县市种植花生,2013年,6个山区县市花生种植面积达4.88万hm2,产量15.88万t,实现产值7.51亿元。表6反映出红安县花生种植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但其效益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大悟县花生种植的规模优势非常明显,但在生产效率和效益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

2.7 烟叶

烟叶以其较高的经济价值成为湖北省山区县市的重要产业,主要分布于咸丰、保康、郧西、秭归等4县。在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严格控制烟叶种植面积和收购量的政策指导下,近年来,湖北省烟叶种植规模不断缩小,调研数据显示,仅郧西、秭归、保康、咸丰4个县的种植面积由2011年的1.13万hm2降为2013年的1.01万hm2,但烟叶产值却由2011年的2.89亿元提高至2013年的3.53亿元。从表7可以看出,郧西县种植烟叶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尽管种植规模和种植效益均不高,但其综合比较优势最为显著;保康县、咸丰县的烟叶种植规模很有优势,但其种植效率却不高;秭归县烟叶无论种植面积,还是种植效益和种植效率,都不具有优势。

2.8 山羊

山羊产业是湖北山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要分布于长阳、房县、郧西、宜都、随县等14个县市,主要品种有马头山羊、宜昌白山羊和麻城黑山羊。从表8反映出,房县、宜都和郧西县山羊养殖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其中,宜都市无论在养殖规模上,还是养殖效益和效率上,都具有绝对的优势;郧西县山羊养殖的效率优势相对较弱;房县、长阳和随县山羊的养殖规模优势非常明显,但其养殖效益和养殖效率处于相对劣势;麻城、通山和竹溪县山羊养殖的效益和效率明显,但其规模比较优势有待进一步增强。

2.9 肉牛

肉牛产业是湖北山区经济中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南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目前,全省山区肉牛主要分布在枣阳、随县、竹溪、恩施、大悟等11个县市。2013年,11个山区县市肉牛出栏35.66万头,牛肉总产量达7.65万t。从表9可以看出,枣阳市肉牛养殖的综合比较优势最为明显,但其养殖效率优势有待进一步提升;恩施市、竹溪县肉牛养殖的规模比较优势和效率比较优势明显,但其养殖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随县和大悟县肉牛养殖的规模比较优势明显,但在养殖效率和养殖效益方面均不具有优势。

2.10 肉鸭

肉鸭产业是湖北山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孝昌、崇阳、利川等县市,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肉鸭产业不断做大做强。2013年,全省山区肉鸭出栏1 900万只,鸭肉3.35万t,实现产值5.11亿元。从表10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孝昌县肉鸭养殖的综合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但其效益比较优势有待进一步提升;崇阳县肉鸭养殖的规模优势明显,但在养殖效益和效率上,都不具有优势。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湖北省43个山区县市的茶叶、食用菌、蔬菜、优质粮、中药材、花生、烟叶、山羊、肉牛以及肉鸭10大特色农产品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英山、五峰、夷陵、宜都4个县市区是茶叶种植的优势区域,随县是特色蔬菜种植的优势区域,曾都、随县和南漳3个县区是食用菌生产的优势区域,宜都的山羊养殖优势突出,对于这些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应给予大力扶持。

2)对于规模优势明显,而不具有效率优势的农产品,如宣恩、竹山和谷城的茶叶,保康和咸丰的烟叶,枣阳的肉牛,应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进种养殖管理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其生产能力。

3)对于规模优势明显,而不具有效益优势的农产品,如秭归的特色蔬菜,随县的优质粮,恩施和竹溪的肉牛,孝昌的特色蔬菜和肉鸭,应通过走专业化、合作化、机械化生产道路,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产量;通过改善农产品品质、打造优势品牌等措施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益。

4)对于效率、效益优势突出,而不具有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如通城的茶叶,谷城和五峰的特色蔬菜,保康、罗田和夷陵的中药材,曾都的特色蔬菜和中药材,红安的花生,郧西的烟叶,麻城、通山和竹溪的山羊,应加大种养基地建设,扩大种养规模,提高种养的专业化程度。

5)对于规模优势明显,而效益优势和效率优势兼不具备的农产品,如大悟的茶叶、花生和肉牛,恩施、竹溪的茶叶和中药材,咸丰、保康和孝昌的茶叶,蕲春、郧县的特色蔬菜和中药材,郧西的特色蔬菜和山羊,远安和房县的食用菌,英山、巴东、建始和鹤峰的中药材,随县的肉牛和山羊,房县、长阳的山羊,崇阳的肉鸭等,应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选育和推广,提升种养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完善配套设施,打造优势品牌等措施提升种养的效率和效益。

3.2 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快湖北省山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

积极开展无公害中药材品种选育,加强畜禽良种繁育,重点培育“三黄鸡”、“黑山羊”等独特的地方品种,大力推广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茶叶生产技术、秸秆生产食用菌技术,积极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及实用技术,着力提升山区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2)加强种养基地规模化建设

特色农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规模化经营之路。要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大力推进主产区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的供给水平和质量。要突出不同区域品种特色,加快集中连片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

3)加快改善特色农业发展条件

鼓励财政资金加大对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重点扶持特色农产品的良种繁育、技术创新和原产地维护等关键环节,同时,在优质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等项目安排方面向山区特色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倾斜。

4)加快特色品牌打造力度

围绕山区特色农产品和已形成的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品牌建设示范工程,开发一批具有湖北省山区自身特点的新品牌。着力打造精品名牌,做大做强获得地理保护标志以及具有知名商标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参考文献:

[1] 张 晴,刘 洋,高明杰,等.我国蚕桑业生产格局及比较优势演变特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9):46-50.

[2] 马丽荣,王恒炜.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5):8-12.

[3] 董诗连.福建省尤溪县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5):68-72.

[4] 王 瑞,孙 芸,栾敬东.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和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3):314-317.

[5] 宋 晨,马新明.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41-145.

猜你喜欢

特色农业比较优势湖北省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