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川山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6-01-12朱云芬殷红清向极钎杨永康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优势战略问题

朱云芬 殷红清 向极钎 杨永康

摘要:利川山药为湖北省利川市地道本地品种,属日本薯蓣优质品系,是药食两用绿色植物资源,利川山药产业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围绕利川山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该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性对策。

关键词:利川山药;优势;问题;战略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39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4.078

Abstract: Lichuan yam is authentic local varieties of Lichuan city in Hubei province, the quality product line of Japanese yam, is the medical and edible dual purpose plant. Lichuan yam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cal agriculture production. This paper around the Lichuan yam industry development, a detailed analysised of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he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Lichuan yam;advantages;problems;strategy

利川山药,属日本薯蓣优质品系,藤蔓植物,色白、液浓、味清香,高粘液质,外形独特,薯蓣的块根及干燥块根既可食用,又可入药。营养学分析显示,利川山药含丰富的淀粉、维生素、胆碱、矿物微量元素和丰富的蛋白质,为国内高品质山药品种,是润养身心、营养保健价值极高的药食两用绿色植物资源[1]。利川山药产自龙船调的故乡——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全市14个乡镇可发展山药种植面积达1.67万hm2,主要分布在团堡镇,那里已有1 5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几年来,利川市政府大力发展利川山药产业,鼓励农民种植山药,加大对基地和农户的投入力度,现已初具规模,山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发展利川山药产业的优势条件

1.1 独特的生态条件

利川山药主产区为团堡镇,生态条件好,平均海拔1 100 m。这里环境优美,土壤松软,山区立体气候明显,还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而富含生命元素“硒”,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孕育出了品质优良、功效独特的利川山药。有研究表明,利川山药并不是从国内其他地方迁移或国外漂洋过海而来的品种,也不是所谓的杂交品种,而是地道的本地品种[1]。有人曾把利川团堡山药引种到四川、重庆、襄阳等地区,甚至是州内的恩施、咸丰等地,但结果均证明,只要一走出利川,由于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生态气候的改变,山药的品质和味道都发生巨大变化。利川山药因此具有了独特性。

1.2 山药品质优良

利川山药品质超群,它外形独特,皮薄,肉色凝白,气味清香,高粘液质,口感滑爽,咀嚼后无木质纤维渣。具“益肾气、化痰涎、止泄利、健脾胃、润皮毛”等多重功效,富含钙、铁、锌、钾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天然含硒、锗等稀有微量元素,性平味甘,无副作用,是人们喜欢食用的一种上乘滋补蔬菜和天然保健品。因其品质优良、特色明显、种植历史悠久,利川山药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3 政府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利川市、团堡镇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利川山药产业的发展,用工业化理念谋划传统农业,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和有效措施,以推动该产业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每年均有专项资金扶持,成立山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推进“万亩乡镇千亩村”特色产业建设,出台了《团堡镇利川山药产业振兴五年规划》、《打造利川山药亿元产业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并大力支持涉足利川山药生产的龙头企业推进山药精深加工,推广山药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山药产业链。

1.4 产业开发优势

利川山药具有铁棍山药、淮山药、牛尾山药等常规品种无法比拟的营养价值和药用食疗价值。作为天然保健食品,已经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礼品,节假日餐桌上必备的高档健康菜肴,其产品不但占领了国内大部分省市的市场,还畅销日、韩、马来西亚等国。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亚健康问题凸显,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保健意识逐步增强。人们对利川山药药食两用功效的广泛认可,使得潜在的健康市场需求呼唤着该产业迅速壮大起来,发展利川山药产业已成为解决当地农民增收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途径。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植规模小

早在2009年利川市就获农业部批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山药)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种植面积约有0.33万hm2,但实际上的山药经营者依然都是一家一户高度分散的个体农户为主,种植规模极小且增长速度慢,生产方式粗放,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商品薯不便于流通,山药的商品转化率低,农民常年都处于自产自销状况,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难以控制,导致整个行业秩序紊乱,山药价格大起大落,丧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严重制约着利川山药连片规模发展,经济效益低,市场影响力小。

2.2 种植水平低

由于利川山药长期进行营养繁殖(珠芽繁殖和芦头繁殖),植株感染病毒严重,代代相传,致使品质退化、产量下降[7],脱毒种薯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成本较高,且利润低,一般企业不愿涉足,极大地制约了当地利川山药产业的发展。另外,山药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8],由于其自身生长特性,种植和起挖两个环节都相当费时费力,挖掘深度一般在60~80 cm,劳动强度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大。利川山药种植目前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模式,虽然已经有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始探索研发山药高效高产栽培技术,如汇川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引进了台湾比较流行的浅生槽种植技术和垂直管道栽培技术,但该技术目前仍处于试点试验研究阶段,实际推广应用还有待时日。

2.3 储藏技术落后

山药收货后要进行贮藏保鲜,在贮藏期间要减少水分损失,避免腐烂[9]。目前,尚缺乏专业的山药储藏技术和设施,储藏能力低下,山药保鲜周期短且效果差,导致在市场上流通的周期短,经济效益低下。由于山药块根含有大量粘液,受潮则易变软发粘,两个星期左右就会发霉,皮色变黄,并极易生虫,故在贮藏过程中应防止湿气的侵入[10],当山药休眠期结束后,生理代谢旺盛,表皮长出须根[11],保管不当容易引起块根腐烂变质。而利川本地山药储藏主要采用家庭农户式的简单方式,在储藏期间无法及时调整储藏温度和湿度,也不进行通风换气,再加上选质不严,混进表皮有铲伤、带病、虫蛀,受热或受冻的山药,很容易出现烂薯、鼠害及冻害等现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4 精深加工滞后

山药块茎的耐储藏性较差,通过精深加工技术可以间接延长它的储藏期,进一步实现淡旺季平衡的目的。但是,目前全市从事利川山药产品开发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规模比较小,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人才资源不足、项目资金短缺等困难,生产加工方式简单粗放,缺乏对山药下游产品的研发,大多数产品依然是以鲜山药、脱水山药片、山药熟片、山药粉为主的初级产品或是简单加工产品。精深加工工艺相对滞后,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档次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2.5 产业链不健全

由于目前从事利川山药种植的农户组织化程度很低、与企业合作程度不高、山药种植分散等制约因素,标准化生产的宣传推广以及监督管理都比较困难,加工和销售也稍显滞后。利川山药从基地种植到精深加工,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再到市场销售终端,没有形成一条科学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各环节仍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如何巧打“生态、绿色、富硒“牌,加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控制农残,完善标准体系,促进生态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待扩大种植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山药产业体系。

3 利川山药产业发展战略

3.1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产业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夯实产业基础,做强优势产业”的思路,将开发和推广利川山药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促进利川山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在项目支持、基础设施、技术指导、服务体系、营销渠道、交通条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利川山药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宣传、营销等各项工作,培植山药产业集群、延长山药产业链条,搞好产品的开发应用和产品推介,提高产品的规模效益。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柱产业的引领作用,有力推动山药这一利川特色产业的发展。

3.2 加大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政府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以推进利川山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强化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整合现有的社会资源和产业基础。坚持把强化科技支撑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项目建设与推动科技创新有效结合起来,在品种改良与提纯复壮、病虫害防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储藏能力、山药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重点开发山药面条、山药饮品、山药粥、山药茶、山药饼干、山药粉皮、山药保健等新型产品,突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的广泛应用与有效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力地促进传统利川山药产业提档升级,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3.3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加强利益联结,实行订单农业,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发展一批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大规模连片种植,将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拉动整个利川山药产业链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3.4 健全质量体系,保障产业发展

目前,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把《利川山药》、《利川山药生产技术规程》两个标准列为湖北省地方标准[12],相关部门和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组织农户从土壤测评、挖沟起垄、种植管理、肥料施用、排灌水处理、病虫害防治、储藏保存、产品检验、包装和销售等各个程序规范运作,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的全过程无缝隙、无盲区监管,以保证种植出来的山药品质稳定。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加强生产和市场管理力度,培养、引进检测人才,提高检测水平,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要坚决查处,保障利川山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5 加强品牌培育,助推产业发展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推动,立足现有特色产业基础;以地理标志保护、原产地保护、现有商业品牌为基础,巧打“生态、有机、富硒”牌。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的要求,完善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品牌创建力度,逐渐形成规模和品牌。鼓励山药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最终形成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进一步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壮大规模,全方位整体包装推销,对传统品牌进行进一步保护、挖掘和提高,强化商标意识。切实保护好品牌声誉,提高利川山药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使之成为利川特色产业的信息载体,营造峰值无形资产,逐步形成品牌优势,形成竞争合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3.6 拓宽营销渠道,促进产业发展

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先进的营销模式,拓宽市场营销渠道,为利川山药系列产品在市场的流通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和运营环境,培育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行业协会、协会组织和商会等中介组织,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推进山药产品直接进入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零售市场,充分利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手段促进利川山药产品交易方式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发展扁平化交易渠道。通过举办或参加各种农产品博览会、交易会,让更多人认识利川山药,逐渐增加产品销量,体现产业链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志宏,陈 群,刘洪浩,等.利川山药:卓异不凡竞风流[N].恩施日报,2009-06-02.

[2] 赵开斌,张耀华,王田清,等.襄樊市山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0(8):2013-2014.

[3] 赵彦青,王爱凤.山药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00, 13(5):49-50.

[4] 何海玲,单承莺,张卫明,等.山药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6):1-6.

[5] 林明光.福建薯蓣资源及利用[J].福建农业科技,1998 (1):34.

[6] 王 燕.山药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前景[J].广东饲料,2008,17 (5):37-39.

[7] 杨德忠.怀山药的培植方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7(7):37-38.

[8] 高国栋,赵 冰.中国山药产业现状浅谈[J].作物研究,2007,3:179-181

[9] 刘晓霞,顾明清.山药的储藏和加工技术[J].科学种养,2008(10):54.

[10] 马 宾.山药的贮藏与保鲜[J]. 农业知识,2004(11):28.

[11] 李春银.山药保鲜加工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7(7):46-47.

[12] 杨明聪.利川山药:提档升级正当时[N].恩施日报,2010-06-25.

猜你喜欢

优势战略问题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矮的优势
战略
战略
画与话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