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魔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16-01-11肖永刚文代琼刘苏曾旭何翠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天蛾种芋软腐病

肖永刚++文代琼++刘苏++曾旭++何翠

导读:白魔芋是我国金沙江下游地区重要的特色作物,其病虫害已成为制约我国白魔芋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以软腐病和白绢病发生最广、为害最重,对生产的威胁最大。探索白魔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意义重大,通过多年生产栽培和试验,形成了白魔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魔芋为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属共有163个种,中国发现并命名的有21个种,其中白魔芋(Amorphophallus albus Liu et Chen)是中国所特有的一个种[1,2]。白魔芋原产于中国,是魔芋属中品质最优的种[3],自然分布区在中国金沙江河谷地带,主要分布在四川的宜宾、屏山、雷波、金阳和云南水富、盐津、永善、巧家、鲁甸等县,产区种植面积7 500 hm2左右,产区有白魔芋精粉加工厂多家。

白魔芋产业是我国金沙江下游地区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白魔芋加工产品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工业上,出口量不断增大,市场价格走俏[4],白魔芋种植基地发展迅速。但是魔芋病虫害对鲜芋产量的影响较大,为害最大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白绢病

等[5];虫害主要有甘薯天蛾(猪儿虫)等。白魔芋的病虫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白魔芋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多年的生产栽培管理实践,探索出了白魔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取农业防治为主,配合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达到安全、及时、高效、经济的综合防治效果。

2 防治方法

2.1 农业防治

①合理布局,调整分布 根据白魔芋产区夏季高温、高湿、多雨等特点,结合白魔芋生物学特性,白魔芋适宜种植的区域集中分布在海拔500~1 200 m金沙江下游沿岸。在新建白魔芋基地建设时,不能盲目扩大,需慎重选择适种区域。

②选择优质高效魔芋品种 目前,白魔芋种植面积较大的地方品种主要是大青秆、红麻秆、黄麻秆等。通过近年品比试验,大青秆抗病性较好、产量高,为主要推广品种之一。在购种或选种时,建议“就地就近”原则,避免大量远距离调运芋种。要求种芋无病虫、无伤口、无磨损,避免感染病菌。

③合理轮作 白魔芋适合疏松、肥沃的微酸性砂质壤土种植,重茬或前茬种过茄果类蔬菜、马铃薯、烟草等的地块不宜继续种植白魔芋。积极推广魔芋与禾谷类作物轮作种植,轮作周期一般为2~3年。实践证明,白魔芋水旱(水稻—白魔芋)轮作栽培模式效益较好,水旱轮作能有效降低“两病”的发生。目前,在白魔芋产区正大力推广该技术。

④因地制宜,选择栽培模式 适宜区域推广玉米—魔芋套种可达到粮芋双丰收。栽培上提倡深沟高厢、高秆覆盖。玉米—魔芋套种即厢面宽1 m(不包沟),双行白魔芋,双行玉米,两行魔芋播种采用“品”字形,玉米播种于厢面两侧、平行,魔芋株距0.33~0.39 m,玉米株距045~0.50 m。每667 m2栽培白魔芋2 000~2 500株、玉米1 200~1 500株。

⑤加强田间管理 播种前深耕翻土、晒土,减少菌源和虫源。重施完全腐熟的粪肥、增施钾肥、控制氮肥。以底肥为中心,施足底肥,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追肥,增施钾肥,避免施用过多氮肥,避免施用含氯离子肥料。农事操作应小心,避免碰伤植株导致感病。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清洁田园。7、8月高温雨季时,及时到地里检查,疏沟排水,降低湿度,减少病害。

2.2 物理防治

播种前,深翻、暴晒土壤,有效减少害虫。在白魔芋生长期间,人工捕杀甘薯天蛾、豆天蛾、斜纹夜蛾、金龟子等害虫。4月中旬至8月中旬,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种芋储藏前,可用硫磺熏种,一般100 g硫磺可熏1 t种芋,减少种芋带病。

2.3 生物防治

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大田喷雾或浸泡种芋20 min防治软腐病效果较好;选用4%农抗120水剂200~400倍液喷雾或灌根对软腐病和白绢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4 化学防治

①土壤消毒处理 播前土壤消毒处理,一般生产上可在春季整地前每667 m2撒施生石灰25~40 kg。

②种芋消毒处理 播种前,翻晒种芋1~2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 mg/L浸种1 h,晾干后播种。

2.5 确认症状,合理防治

①白绢病症状 一般在近地面叶柄基部首先发病,初呈水渍状暗褐色小斑,后长出放射性白色绢丝状菌丝体,病组织逐渐软腐凹陷,引起倒苗死亡,后期在近土壤表面长出菜籽状的小粒菌核。

②魔芋软腐病症状 出苗后苗尖弯曲,叶片不能完全展开,叶色淡,温度高时幼苗萎蔫,湿度大时,幼苗及种芋变黑湿腐。植株发黄,叶片萎蔫,块茎与叶柄交界处折断,后全株枯死。叶柄及叶片易腐烂,有臭味。膨大期多从叶片开始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墨绿色油渍状不规则病斑,沿叶脉向叶肉呈放射状或浸润状发展,小叶腐烂悬挂在植株上,并有脓状物溢出,后沿叶柄向下扩展至块茎,叶柄半边呈沟槽状变黑腐烂,最后整个植株及块茎腐烂。

③主要虫害防治 白魔芋虫害主要是甘薯天蛾(猪儿虫,鳞翅目、天蛾科),7~9月为害最重。甘薯天蛾一年发生3~4代,成虫趋光性强,昼伏夜出,白天隐藏于叶下、草丛中及其他隐蔽处,黄昏后外出觅食。冬闲深耕翻土,可破坏蛹的越冬环境,使其遭受机械创伤或裸露地面被天敌啄食,越冬基数减少。幼虫取食叶和嫩茎,出卵幼虫先取食卵壳,继而爬到叶背面取食叶肉,幼虫成熟后将魔芋叶卷起化蛹。可利用黑光灯诱杀;选用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苏云金杆菌水乳剂500~800倍液等防除。

2.6 适时合理防治

及时发现消除发病中心,防止扩展蔓延。6月中旬魔芋叶柄完全展开后,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穴。7月初至8月中旬高温高湿是“两病”大发生时期,每隔7天选晴好天气下午温度较低时喷药。根据近年药剂试验,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交替施用,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3~4次;也可用2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灌根。结合追肥,667 m2用0.8%~1.0%磷酸二氢钾液200~300 g对水喷施,增强魔芋抗性。

参考文献

[1] 刘佩瑛,陈劲枫.魔芋属一新种[J].西南农学院学报,1984(1):67-68.

[2] 刘佩瑛.魔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 张盛林,孙远航.白魔芋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12):401-404.

[4] 黄远新,何凤发,张盛林.魔芋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299-312.

[5] 唐明凤,胡德波.白魔芋软腐病综合防控技术初探[J].云南农业,2013(12):36-37.

[6] 李恒,龙春林.中国魔芋属的分类问题[J].云南植物研究,1998,20(2):167-170.

[7] 肖永刚,文代琼,刘章福,等.屏山县白魔芋病害药剂防治试验[J].长江蔬菜,2010(24):71-72.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蛾种芋软腐病
不同叶菜类蔬菜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
岚皋县魔芋种芋管理要点
魔芋种芋越冬管理技术
寻找中国“蜂鸟”
河南周口水果市场上猕猴桃软腐病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防治研究
天蛾科在西藏的地理分布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魔芋种芋存储技术
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魔芋软腐病的影响
魔芋种芋的越冬贮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