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2016-01-11王松雷郑建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3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股骨颈

王松雷 郑建英

(江苏省 新沂市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 新沂 221400)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该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该病的发生主要与老年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有关[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2]。为了比较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我们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 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患者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指征,且均为自愿参与此项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40例患者分为THA组(20例)和HA组(20例)。在THA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8:12,其年龄区间为63~80岁,平均年龄为(67.54±7.83)岁。其中,有骨折错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为Ⅲ型骨折的患者13例,为Ⅳ型骨折的患者7例。其中,有左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12例,有右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8例,有新鲜骨折的患者18例,有陈旧性骨折的患者2例。在HA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6:14,其年龄区间为62~84岁,平均年龄为(66.24±11.29)岁。其中,有Garden分型为Ⅲ型骨折的患者11例,为Ⅳ型骨折的患者9例。其中,有左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11例,有右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9例,有新鲜骨折的患者19例,有陈旧性骨折的患者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炎、降压、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以减轻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在此基础上,对THA组患者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并根据其具体的身体状况,对其进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髋关节的后外侧做一个15cm左右的切口,逐层切开其皮肤、肌肉,充分暴露其髋关节。对患者的髋关节进行外收和内旋,用取头器取出其骨折的股骨头,将人工股骨头植入其骨折处,并进行固定。修整患者的股骨残端,清理其髋臼,使其髋臼充分暴露。牵拉患者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坐骨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神经后,切除其髋臼的关节盂唇、圆韧带、臼内软组织及软骨面。用与患者髋臼大小适合的髋臼锉磨锉其髋臼,使之能够完全容纳髋臼假体。擦干患者髋臼的臼窝,为患者植入大小合适的髋臼假体,然后调整好人工股骨头和髋臼假体的位置。待人工股骨头和髋臼假体的活动度和稳定性均令人满意后,用骨水泥对髋臼假体进行固定。最后为患者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

1.2.2 对HA组患者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并根据其具体的身体状况,对其进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髋关节的后外侧做一个15cm左右的切口,逐层切开其皮肤、肌肉,充分暴露其髋关节。对患者的髋关节进行外收和内旋,用取头器取出其骨折的股骨头,将人工股骨头植入其骨折处,并进行固定。最后为患者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

1.2.2 观察指标1)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总引流量、住院的时间及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2)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测量并记录其术后6个月与12个月其髋臼假体的外展角(正常参考值为45°)和前倾角(正常参考值为15°)。3)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计算并比较其术后髋臼完好的比率、髋臼磨损的发生率、髋臼增生的发生率及其假体松动的发生率。4)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Harris量表的分值为0~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髋关节的功能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与HA组患者相比,THA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更长,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多,其术后的总引流量更多,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其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的比较 手术6个月后,THA组患者髋臼假体的外展角和前倾角均明显优于H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2个月后。两组患者髋臼假体的外展角和前倾角均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THA组患者髋臼假体外展角和前倾角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H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其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髋臼完好的比率及其髋臼磨损、髋臼增生和假体松动发生率的比较 经治疗,THA组患者术后髋臼完好的比率、髋臼磨损的发生率及其髋臼增生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H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假体松动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髋臼完好的比率及其髋臼磨损、髋臼增生和假体松动发生率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Harris评分的比较术后6个月和12个月,THA组患者Harris的评分明显高于H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Harris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3]。同时,由于多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此一旦治疗不当,就会并发静脉血栓、股骨头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危及其生命。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THA组患者Harris的评分明显高于HA组患者,其髋臼假体的外展角和前倾角均明显优于HA组患者,其髋臼磨损的发生率和髋臼增生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A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HA组患者。这表明,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的功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骨愈合[4]。但THA组患者手术的用时较长,且其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较多,这表明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综合考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身体状况,在其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进行治疗,以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

[1] 韦文灿,郭景理.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3,19(20):68-69.

[2] 崔金雷, 李军伟, 宋文超. 髋关节感染继发骨关节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4(8):231-233.

[3] 袁海胜. 三种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7(14):156-158.

[4] 张倜,郑充,马海洋,等. 髋关节置换中期失败的原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180-182.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