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应用效果

2016-01-10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2期
关键词:结扎术疝气疝囊

王 挺

(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淮安 223022)

疝气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此病的发生与患儿腹膜的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有关。随着小儿活动量的增加,其腹腔内的压力也随之升高,这导致其腹腔的内容物易进入到腹膜鞘内,从而形成疝气。手术疗法是临床上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方法。对此病患儿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患儿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其病情的复发率也较高。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临床上多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此病患儿进行治疗[1]。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患儿在术后恢复快、病情的复发率低等优点。为了进一步验证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0例小儿疝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190例患儿。A组患儿的年龄在2~8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9±1.2)岁。其中,有男性患儿102例,女性患儿88例。在这些患儿中,单侧发病的患儿有179例,双侧发病的患儿有11例。这些患儿的病程在6天~3个月之间,其平均病程为(2.1±0.5)个月。B组患儿的年龄在2~8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8±1.3)岁。其中,有男性患儿101例,女性患儿89例。在这些患儿中,单侧发病的患儿有180例,双侧发病的患儿有10例。这些患儿的病程在6天~3个月之间,其平均病程为(2.2±0.4)个月。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A组患儿的治疗方法 对本组患儿进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帮助患儿取平卧位,在其臀下放上一个软垫,以抬高其臀部。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在患儿的脐窝处做一个5mm的纵行切口,在此处插入5mm 的套管针及腹腔镜,将气腹的压力控制在8~12mmHg之间。在患儿腹直肌外缘平脐的位置做一个长约3mm的切口,在此处置入直径为0.3cm的鞘卡,将此孔作为第一操作孔。在患儿腹股沟疝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做一个约为1mm的切口,经此切口插入携带约15cm长7号丝线的自制穿刺针,将丝线的尾端留在患儿的体外,将丝线的头端随穿刺针刺入内环口处的疝囊颈部,用抓钳提夹起此处的腹膜,用荷包缝合法对内环口的内半周腹膜进行缝合。然后,退出穿刺针,将线头留在患儿的腹腔内。在原皮肤针眼处插入相同的带线穿刺针,缝合内环口的外半周腹膜,把第一根丝线的线头自患儿的腹腔带出并打结,高位结扎患儿的疝囊,将线结埋在针眼的皮下处。在打结前要将患儿大阴唇或阴囊内的气体挤出。手术结束后,撤出腹腔镜。

1.2.2 B组患儿的治疗方法 对本组患儿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在进行手术前,对患儿进行复合麻醉,对其手术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在患儿腹股沟的韧带处做一个斜切口,逐层分离此处的肌肉、筋膜,找到患儿的疝囊,将其疝囊的内容物回纳入腹腔,提起疝囊,对疝囊进行高位结扎,然后将疝囊放回患儿的腹腔。为患儿清理创口,逐层缝合其切口,对其切口进行加压包扎。术后用沙袋压住患儿的切口,并对其进行常规的止血、预防感染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排气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同时调查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这些患儿均进行半年的随访,在随访期间调查其病情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文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进行治疗后,A组患儿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术毕至排气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均好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

组别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min)术中平均的出血量(ml)术毕至排气的平均时间(h)住院的平均时间(d)A组16.2±3.130.5±1.64.9±1.33.1±0.2 B组26.8±4.970.8±2.58.7±2.14.5±0.9 P值<0.05<0.05<0.05<0.05 t值5.196.623.174.87

2.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进行治疗后,A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B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例,%)

2.3 两组患儿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术后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病情的复发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病情复发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疝气在小儿中的发病率较高,男性患儿的人数明显多于女性患儿的人数。研究发现,小儿疝气的发生与患儿腹膜的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有关[2]。研究发现,此病患儿在哭闹严重时或进行剧烈的运动后会出现疝囊嵌顿的情况。临床上如不能对此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导致患儿的肠管坏死或使男性患儿的同侧睾丸受到损伤,可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3]。

临床上对此病患儿通常进行手术治疗。对患儿进行传统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患儿在术中的出血量较多,容易发生多种术后并发症,这严重影响其术后身体的恢复。此外,对患儿进行传统的手术治疗切口较长,这容易导致瘢痕的生成,从而影响其皮肤的美观。与之相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此病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进行手术的时间,从而可促进其术后身体的恢复[4]。在对疝气患儿进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医生可以通过电子显示屏来观察患儿的手术视野,其视野受限的程度较小,且清晰度更高[5]。另外,此手术不会暴露患儿的手术部位,因此不会增加其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虽然进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在对小儿疝气患者进行此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小儿的肺活量较小,以腹式呼吸为主,因此术中需要注意其气腹的压力不可过高,以免造成其缺氧或使其出现CO2潴留的情况。术中若发现患儿的腹压较高,应立即停止充气。②术中需要注意避开男性患儿的精索部位,以免损伤或结扎其精索的血管及输精管。③手术结束后,应先放尽患儿腹腔内的气体,然后为其拔除镜鞘[6]。在为患儿拔除镜鞘时,应先提起其腹壁,以防其大网膜及肠管嵌入操作孔内。

总之,对小儿疝气患者进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较理想,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率。

[1]吕鲜梅. 在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5,21(01):111-112.

[2]刘震,戴育坚,王英俊.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临床价值的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12(02):34-35.

[3]于鹏,张莹. 微型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外医疗,2011,2(09):18-19.

[4]何汉忠. 腹腔镜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2):1562-1563.

[5]陈明,张丽.探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疮气的临床效果与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7 (3):89-89.

[6]刘震,戴育坚,王英俊.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疮气中临床价值的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12(02):34-35.

猜你喜欢

结扎术疝气疝囊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