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构建

2016-01-09朱东弼许一男马勇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2期
关键词:产学研本科生校企

◆朱东弼 许一男 马勇虎

作者:朱东弼,延边大学工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协议、通信网性能分析;许一男,延边大学工学院副教授;马勇虎,延边大学工学院讲师(133002)。

1 前言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大批具有相应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专门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1]。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2-3]。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对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实施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本学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现状,对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2 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本专业在以“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为教学指导思想,积极推进产学研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收到初步成效。但是,要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及资源优势没有被充分利用 虽然本专业已跟企业合作建立多个校外实践基地,但是这些基地只能满足本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识实习和见习的需求,还没有达到学生真正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并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完成毕业课题的程度。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没有规范化,合作企业只能起到消极被动、辅助的作用,没有真正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

现有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虽然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推动下,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现有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中还没有完全体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很多课程偏向传统知识的传授,不够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中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不高,验证性实验较多,实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大部分本科毕业设计偏向理论型研究,缺乏跟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课题,导致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产生脱节,因而造成学生就业能力较差,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应加强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是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2014年开始,本专业已经实行“本科生校内导师制”,让每一位任职教师负责若干名学生,指导学生的选课及专业课学习。通过该制度,导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本科生校内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要培养本科生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首先任职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现有的教学体制下,大部分教师注重理论教学,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局限性。

3 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重新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为了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让合作企业真正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跟合作企业一起重新制定符合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在现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及企业的需求,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大胆改革毕业设计课程,使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从中选出毕业设计课题,并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新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本科生校外导师制”,构建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积极引进国内外年轻的具有丰富研究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的高学历人才,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并有计划地把年轻教师派遣到企业或工程单位参加实践训练,在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参加实践并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另外,结合“本科生校内导师制”实施经验,应实施“本科生校外导师制”,要从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本科生校外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也可以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他们一方面能够传授经验,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能够吸收新的理论知识。这样,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构建一支师德高、结构优、业务精的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巩固和加强企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以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已积累的很多经验为基础,继续巩固和加强跟企业的合作关系。继续开拓建设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能够承担企业的各种电子信息技术相关项目的研究,能够为企业的电子信息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完整的技术咨询服务的校企共建创新实验基地。通过校企共建创新实验基地,共享高端的实验设备,共同研究新的产品,并为企业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

构建完整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以现有的省级“电子通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核心,构建本科生公共电子信息创新实验教学平台、电子信息创新技术培训平台和电子信息研发设计平台,提高全校本科生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基本能力,提高教师梯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平台,持续建立本科生创新团队及教师科研梯队,完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使本科生创新团队和教师科研梯队都获得优异的成果。

4 结语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对于高校、企业及学生来讲,都将大有裨益[4]。要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跟合作企业一起重新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构建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并构建完整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1]产学研相结合[EB/OL].http://baike.baidu.com/.

[2]李维山.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5):48.

[3]曾锐,覃柳虹.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实施问题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2):251-252.

[4]李如春,沈永增,等.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2(1):150-152.

猜你喜欢

产学研本科生校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