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

2016-01-09黄立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2期
关键词:网络化馆藏校园

◆黄立丽

作者:黄立丽,贺州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542899)。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一个重要部门,而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搞好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明确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全面筹划、合理配置,就能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占有率和利用率,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收藏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不同层次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文献的编辑、出版发行到文献资料的订购、借阅和传递,已逐步从人工操作时期过渡到计算机网络时代。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特别是Wi-Fi 之类极为便捷的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载体也出现不可逆转的多样化趋势,除传统上纸质的书刊文献外,光盘、电子书之类的声像产品普及率日增。学校师生无论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其获取信息的手段均日趋高度智能化、自动化。随着这些变化的出现,信息资源的传递由分散化变成一体化,这在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促使社会的文献信息资源能让众多需要者同时共享。校园网络在逐步改变高校图书馆资源状况,也在固守其出现的宗旨:给师生搞好教学和科研创造更便利的资料条件和更多的机遇。

1 高校图书馆建设馆藏文献资源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很多情况表明,“高校图书馆危机的产生来源于高校图书馆与环境发展的不适应性及高校图书馆系统自身矛盾运动的本质要求,数字网络信息环境是影响当前高校图书馆危机及其管理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文献工作手段落后,检索设施不健全 虽然采用的是计算机对采编流通进行管理,但高校图书馆各个部门的分系统没有联成浑然一体的网络,往往还是不能直接与读者沟通,一次文献检索和二次文献检索所获得的信息常比例失调。贺州学院在检索文献的种类和质量上虽有较大改进,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数量少、报导文献少、覆盖率偏低,而读者对馆藏文献资源的结构分布又常常疏于了解。这些原因就造成文献采集经费的利用率低,采集的文献资源与读者所需要的文献不相符合的后果——资源的结构性失调,从而造成有关经费的无形浪费。所以,科学地制定出文献检索原则,合理配置文献检索设施,是提升文献检索工作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文献购置经费不足 书刊价格的上涨,书刊订购量相对减少,但为保证专业学科、重点学科文献资料的采集,一些综合性、交叉及边缘学科的专业书刊只能忍痛割爱,往往少订购甚至不订购,这就造成馆藏文献在知识体系方面出现令人扼腕的断层。师生为教学科研所需求的文献得不到充分满足,高校图书馆工作常出现提供的文献读者不满意、读者需求的文献提供不出的矛盾。

重藏轻用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图书馆也难以摆脱有关陋习,如仍然习惯袭用“藏书楼”的概念来理解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尽可能收藏用户所需要的文献一直被视为高校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其他服务也多是以收藏为基础展开的。加之传统封闭的僵化管理体系、人手短缺和服务方式的局限性,馆藏文献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借阅工作显得比较被动。

2 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依赖于校园网络的建成

“技术环境是资源共享体系发展的基本保障,共享服务体系对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依赖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共享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潮流。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来文献资源的发展趋势是电脑化的操作、网络化的传递、数字化的收藏、自由化的信息存储、资源共享化与结构连接化。光盘数据库、电子文献、综合文献数据库的大量涌现,成为网络化服务的重要资源保障,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服务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必须努力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建立本馆特色的馆藏体系。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由于最主要的读者是在校的师生,理当涵盖整个学校所设置的各个学科专业领域,应千方百计保证文献信息的及时性和动态性,做到定期甚至随时更新馆藏文献资源信息,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馆藏文献的增加情况,了解近期的文献出版信息,在高校图书馆内部的网络系统上实现读者与文献采编人员的信息沟通,使信息资源在使用中可以及时传递,如同师生在进行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和文献资源共享。

网上信息资源的优势是基于信息的数字化而营造的,依赖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网络化以及高密度存储与高速检索等技术的融合。这种网上信息环境正在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行为及处理事务的方式,是一场信息革命,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应根据本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科发展方向与重点学科的建设情况,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的原则,统筹兼顾,广泛征询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学养深厚的教务处领导的意见,听取各学科带头人的意见以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然后,着重采购重点学科的核心文献资料、教学参考书,以及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学生复习指南、实验指导书,收藏反映学科发展方向、内容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专著等。为满足高校本科生的教学需求,应重点采购中文参考书,重点采购各学科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编撰的经典专著以及多校联合编写的教材等。

目前,各高校已经在整个校园配置了较完整的网络,而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体系也与整个校园网络形成一个整体,由此为高校图书馆实现在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共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网络化缩短了学校师生与图书馆的距离,为师生搞好教学、专心科研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网络化使读者用户能将与高校图书馆的直接对话得以实现;网络化加深了读者用户对馆藏文献资源的了解;网络化使读者用户能将文献的需求直接告知文献采集人员;网络化大大缩短了读者用户的文献检索时间;网络化使采集的文献更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正如有关研究所表明的那样:“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从满足书刊借阅的文献需求为主,转向网络环境下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模式。”

高质量的馆藏来自调查研究之后的有计划、有科学预见、有系统的采编工作。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图书馆采编部每年根据全国最新版的新书征订目录、出版商提供的书目去征订新书,并且不定期将这些书目在校园网上发布以听取各学科专业教师的建议。高校图书馆应与教学部门紧密联系,从中获得最新而实用的教学参考书目,及时定购以配合教学的同步需求。

在校园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做好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经过先期的优化筛选文献信息资源之后,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校园网上建立起高校图书馆掌控的多学科、大容量、实用的文献信息数据系统,便于读者对所需文献进行初步的筛选。研究成果揭示的相关原理是:“高校图书馆应该深入用户环境,加强与用户互动和实践,鼓励用户参与体验,使用户参与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组织与整合系统不断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信息需求。”

高校图书馆在归纳优化读者反馈的信息之后,选择、整理具有较大潜在使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深入了解不同层次的读者或用户对文献信息的不同需求,避免文献开发的盲目性,优化文献信息资源的结构,尽最大可能提供给用户所需的文献资源,保证教学科研和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在网络环境下,采购人员要认真分析读者的反馈信息,把好选书质量关,对采购计划加以综合分析,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处理好基础学科、重点专业学科、相关学科与交叉学科的选购,避免内容雷同的同类书入藏过多;定期听取读者意见,从不同层次读者利用教学参考书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听取读者建议,及时调整采购计划,有针对性地选书,提高采购质量。

高校图书馆利用校园网络揭示馆藏目录,让读者更容易了解馆藏内容,从而可充分利用馆藏书刊文献资料,使其发挥更大作用。根据读者的不同层次,把握其需求和变化,为读者提供多层次的个性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与读者群体的变化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工作带来挑战与机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人员要抓住机遇,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基础工作,拓展深层次服务,迎接挑战,使服务更上一层楼。

高校图书馆采购人员还需经常与图书出版发行单位保持联系,进行出版发行动态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科研教学人员的课题研究及学科发展信息;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及学生代表参与选购新书;定期对读者及馆藏情况进行调研,对调研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其结果在网络上予以公布,让读者及时了解即时的出版信息及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修正采购计划,使工作更具针对性。

通过校园网络,建立起一个重点学科咨询导航数据库,更集中、更深层次地揭示本馆收藏的富有本校学科特色的文献资源。对于升本合格评估后不久的院校,其高校图书馆可针对新增专业与重点科研项目的特定需求,根据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去整合有关学科的信息资源,开展定题的专项服务,制定一个合适的文献信息采集编目标准,确定馆藏资源结构,将有代表性的、值得参考借鉴的、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源收集入馆,建成特色馆藏提供给广大师生读者,并且不断地通过校园网络作全面系统的综合报道,立足长远,高效率、全方位地开发馆藏资源。

3 结语

总之,“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仅仅是本馆拥有的文献载体的集合、物理馆藏,更大部分是馆外网络上的虚拟信息资源,而虚拟馆藏信息资源远远大于实际馆藏”。当前,校园网络日臻完善,Wi-Fi 几乎覆盖整个校园。在这样优越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尽力满足师生对教学科研方面文献信息的需求,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增强文献资源的共享强度。

[1]韩毅,易飞.数字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危机与危机管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23).

[2]赵娜丽.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J].兰台世界,2009(16).

猜你喜欢

网络化馆藏校园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