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6-01-09戴建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2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戴建华

摘 要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难点是没有营造出使用绩效评价的环境、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考核指标体系难以确定、评价数据难以取得、考核指标体系不完整、考核标准难以统一、考核权重确定无据等,具体设置时不但要考虑定量指标,更要关注以往不太重视的定性指标,并赋予其较高的权重。因为只有确立了定性指标的保障性作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考核的定量指标才能落地与得到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01-04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rge Sca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in University//DAI Jianhua

Abstract The difficulties in us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rge scale equipment are not to create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not complet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not complete,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is difficult. Because only the guarantee function of the qualitative index is established, the quantitative index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site.

Key words large sca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1 前言

尽管教育部2000年就规定对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进行评价,但是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不高的表述却比比皆是。如李海林、洪彬、田梅等指出学校2006—2007年度达到优秀的台件率仅4.35%,良好率31.86%,合格率36.23%,不合格率27.54%[1];许积平、杜跃东、李志峰等指出学校2004—2008年的大型仪器设备不合格率分别为27.6%、54.1%、43.6%、11%、11.5%[2];丁爱侠、郑春龙等也指出学校2007—2008学年平均只有746.5机时数,社会服务机时为零的台件达50%[3];等等,很难一一列举。究其原因,虽有多种,如考核环境不良、指标体系难以确定、重定量轻定性指标等,然而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

2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难点

没有营造出使用绩效评价的环境 由于公立高校不讲办学成本,导致忽视经济效益。在这一大环境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仍停留在争立项、重配置、轻绩效的状态中,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的重视几乎成了资产管理部门独家的工作。因此,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的推动十分艰难。

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有效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同时也不进行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工作。或者说开展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工作只是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填报相关数据[4],却不作统计分析与决策之用。因此,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的作用几乎无人关心。

考核指标体系难以确定 科学设置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指标是考核的基础与保证[5],而这又是很大的难点。尽管教育部2000年就规定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包括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开发等[6],并对部属高校一直据此考核,但实际上不论是各高校的自我考核,还是学者的撰文,都有所不同。如北京化工大学大型精密仪器使用效益考核包含机时利用和测样数、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功能开发与利用、对外服务与开放使用情况和服务收入情况、仪器管理等[7];天津大学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内容分为大型仪器使用效益考核和大型仪器管理考核两个部分,前者包括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与功能开发等五个部分,后者包括人员配置、管理规章制度、使用维修记录、技术资料及环境卫生等五个部分[8];王楠、韩红江也认为“考核指标难以确定”[9]。

评价数据难以取得

一是有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只限于定性方面,很少对定量指标进行论证,加之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也不向其填报相关数据,因此导致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没有标准,也难以取得相关数据。

二是即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由于数据信息及支撑材料收集工作量大,且主要依据机组人员提供,其可靠性也很难保障[10]。

考核指标体系不完整 主要是考核指标体系过于偏重定量指标,而不注重定性指标,而后者又是管理的前提与保障。如理念落后、队伍不适、体制不全、制度不科学或不进行等,都深刻影响与制约着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绩效。

考核标准难以统一[9] 不仅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不同,而且即使在高校内部,由于学科、专业不同,其大型仪器设备也不同。另据,有的是通用设备,有的则是专用设备,也很难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再则对数量少或特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考核标准又如何确定?

考核权重确定无据 权重表示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对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可见,对不同评价对象的赋权不同,势必会造成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的不同。而目前仍执行的是教育部2000年的规定,其他均由高校及研究者自我确定,科学性是否足够不得而知。

3 系统设置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认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定性指标(39分)

1)运行基础(18分)

①体制机制(5分)。

a.体制创新(3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要建立主管校长统一领导、国资(设备)部门归口统筹、使用部门具体管理、设备人员直接负责的管理体制。健全上述四级管理体制的得1分,明确归口管理机构的得1分,具体管理责任落实到使用部门得0.5分,到直接管理人员的得0.5分。

b.机制创新(2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使用效率优化、不断投入更新、配置结构合理、有偿配套使用、加大奖优罚差等[11]机制。健全上述四项机制创新的得2分,每少一项扣0.5分。

②人员职责(13分)

a.人员配备(2分)。不仅必须明确主管校长和归口部门、仪器所在部门负责人及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而且配备的各级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还应当具备专业条件。上述四级人员全校都达到标准的得2分;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人员不符合要求,扣0.5分。

b.明确职责(2分)。要明确主管校长、国资(设备)部门、使用部门、设备人员等的职责。所有人员的职责完全明确的得满分,每少一项扣0.5分。

c.制度建设(4分)。建立大型仪器设备采购、使用、监督、处置、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制度和监管体系,并认真落实。建立制度和监管体系得1.5分,落实管理制度得2.5分。

d.档案完整(3分)。大型仪器设备账册完整、准确,账账、账卡、账物相符,并定期核对。大型仪器设备配置、使用、产权登记与纠纷管理、处置、评估与清查、收益与信息管理、清查等档案管理符合规范。账册完整、准确的得1分,账账、账卡、账物相符的得1分,档案管理完整规范的得1分。

e.统计精准(2分)。大型仪器设备统计内容真实、完整、及时,数据准确的得满分;内容不实、不全及不及时的,每项扣0.5分。

2)流程科学(21分)。

①配置标准(2分)。建立大型仪器设备配置标准且科学、合理的得满分,仅建立大型仪器设备配置标准但不够科学、合理的得满1分,未建立大型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的不得分。

②立项论证(2分)。大型仪器设备配置经过专家论证,且技术专家应不低于7成[12],并编制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得2分;虽然进行了专家论证,也编制了可行性论证报告,但是技术专家低于7成时不得分。

③预算管理(2分)。科学编制大型仪器设备年度配置计划,并按计划执行的得2分;计划外购置金额占年度预算金额5%以内的得1分,超过5%(不含5%)的不得分。

④招标采购(2分)。全部严格按招投标管理规定,委托政府或自行组织招标,且自行组织招标时,不仅技术专家不低于8.5成,而且校外技术专家不低于7成[12]的得2分;自行组织招标时,虽然进行了专家评标,但是技术专家低于上述要求的不得分。

⑤专家验收(2分)。大型仪器设备必须组织专家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登记录入信息系统,并进行账务处理。组织专家验收的得1分,及时登记、进行账务处理的得1分。

⑥资产清查(3分)。定期组织资产清查、盘点的得1分,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的得1分,盘盈、盘亏按规定进行处理的得1分。

⑦资产处置(8分)。

a.处置申批(1分)。大型仪器设备处置手续完备,程序符合规定的得1分。

b.处置操作(5分)。大型仪器设备处置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进行的得1分;按照规定程序,通过产权交易机构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的得1分;交易价格不得低于评估价格,因特殊原因低于评估价格的,按相关规定报批备案的得1分;电子设备报废处置按照规定执行的得1分;产权核销和账务处理及时,处置收益及时足额上缴财务的得1分。

c.处置公示(2分)。处置过程公开透明的得1分,处置结果进行公示的得1分。

定量指标(61分)

1)设备增值(4分)。

①大型仪器设备增长率(3分),指大型仪器设备台件数或价值比上年的增长比例。凡超过本地平均值的得满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②大型仪器设备占比率(1分),指大型仪器设备总值占学校所有固定资产总值的比例。凡超过本地平均值的得满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2)设备完好(3分)。

①大型仪器设备人为损坏率(2分),即人为损坏次数占整个大型仪器设备维修次数的比例。人为损坏率为0的得2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得1分,超过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②大型仪器设备及时修复率(1分),即大型仪器设备自然损耗及人为损坏后及时修复的占整个大型仪器设备损坏总次数的比例。及时修复时间一般以一周内为准,及时修复率95%以上的得1分,超过本地平均值的得0.5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3)设备利用(33分)。

①数量利用(10分)。

a.大型仪器设备数量使用率(6分),即大型仪器设备正在使用的台件数占所有设备台件数的比例[13]。这一比例达到100%的得6分,超过本地平均值的得3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b.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提高率(4分),即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比上年增长的比例。凡提高率超过本地平均值的得4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②时间利用(10分)。

a.大型仪器设备数量使用率(6分),即大型仪器设备有效开机时间与设备额定开机时间之比。有效开机时间为必要的开机准备时间、测试时间与必须的后处理时间之和[14]。额定开机时间按照《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教高司条函〔2000〕010/22号)规定的03类仪器仪表中通用设备1400小时/年及专用设备800小时/年、04类机械设备800小时/年进行评分,对数量少或特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可根据任务或请专家确定。大型仪器设备有效开机时间与设备额定开机时间之比为1时得6分。

b.大型仪器设备开机使用提高率(4分),即大型仪器设备开机使用率比上年增长的比例。凡提高率超过本地平均值的得4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③功能利用(6分)。大型仪器设备原有功能得到利用的得4分;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利用率,即(原有功能利用数+新开发功能利用数)/(原有功能数+新开发功能数),凡超过本地平均值的得2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④性能利用(7分),即大型仪器设备性能实际使用程度与原有最高性能指标之比。如将超速离心机降到高速离心机使用[13],就设有发挥出设备原有的性能。大型仪器设备性能实际使用程度与原有最高性能指标之比为1时得7分,低于1时不得分。

4)人才培养(8分)。

①拥有独立操作权人数的增长率(4分),指当年省部级有关部门核发的操作证、上岗证人数与上年度的人数之比。凡超过本地平均值的得4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②拥有独立操作部分实验的人数增长率(2分),指当年新增加的能局部操作的人员数(包括师生)与上年度的人数之比。凡超过本地平均值的得2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③教学演示实验和参观人数增长率(2分),指当年新增加的实验和参观人员数(包括师生等)与上年度的人数之比。凡超过本地平均值的得2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5)科研成果(5分)。

①获奖增长率(3分),指当年使用大型仪器设备获奖数量与上年度获奖数量之比。凡超过本地平均值的得3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②论文增长率(2分),指当年度正式发表的论文数量与上年度论文数量之比。凡超过本地平均值的得2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6)经济收益(3分)。

①服务收入增长率(2分),指当年使用大型仪器设备获得的收入与上年度获得的收入之比。凡超过本地平均值的得2分,低于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②罚款收入减少率(1分),指当年不正当使用大型仪器设备被罚款收入与上年度被罚款收入之比。凡低于本地平均值的得1分,超过本地平均值的不得分。

7)结果应用(5分)。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获得“优秀”“良好”的使用部门及相关人员按照制度予以奖励[15]:对获得“及格”的使用部门及相关人员不奖不罚,对被评为“不合格”的使用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惩罚的得5分,只奖不罚或只罚不奖的不得分。

根据以上指标及权重计算并汇总后,即可得到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绩效结果。总之,该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既考虑了定量指标,更关注了以往不太重视的定性指标,并赋予定性指标较高的权重。因为如果没有定性指标的保障性作用,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绩效考核的定量指标也永远无法落地,永远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海林,洪彬,田梅.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调查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4):61-63.

[2]许积平,杜跃东,李志峰.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32-33.

[3]丁爱侠,郑春龙.促进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的“三分管理法”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1):39-40.

[4]杨树国,等.强化评价,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22-23.

[5]计琳.绩效考核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

2003.

[6]教育部.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M].2000.

[7]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型精密仪器使用效益考核奖惩办法[M].2009.

[8]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及管理考核实施细则[M].2011.

[9]王楠,韩红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方法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45-46.

[10]毕卫民,方堃.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52.

[11]胡卓君.论人本理念和自主创新战略下的高校设备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9):26-28.

[12]江波.大型仪器设备采购中增加专家作用的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48-49.

[13]王莉.论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33-34.

[1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章制度选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111.

[15]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办法实施细则[M].2005.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翻转课堂下学习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