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高职教育区域发展非均衡问题探讨

2016-01-07陈验风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陕西省影响

陈验风

摘要: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这种不均衡发展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陕西省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发挥高职教育的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并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关键词:陕西省;高职教育;区域发展差异;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217-02

一、陕西省高职教育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数量分布不均衡

陕西省现共有10个地市级城市。2014年陕西省共有37所高职院校,从高职院校的分布情况来看,27所高职院校分布在省会城市西安,15所分布在其他9个城市。从区域分布的情况来看,31所高职院校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关中地区,平均每个城市拥有6.2所高职院校,占高职院校总数的83%;而陕北和陕南地区的5个城市只有6所高职院校,平均每个城市只有1.2所高职学院,占高职院校总数的17%。由此可见,陕西省高职院校的数量在区域分布上是不均衡的。

(二)高职院校发展水平不均衡

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是全国和全省职业院校中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社会声誉最高的高职院校。各类示范院校在地区间的分布状况反映了各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全省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院分布的差异。到2014年7月,陕西省共有6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院,全部分布在关中地区,其中西安市有3所,占50%;咸阳市、渭南市和杨凌区各有1所,分别占16.7%。而陕北和陕南地区则没有1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

2.全省省级高职示范院校分布的差异。至2014年7月,陕西省共有8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其中,关中地区6所,占75%;陕南陕北各1所,分别占12.5%。

3.省级精品课程分布的差异。陕西省高职省级精品课程分布也是不均衡的。2009—2011年陕西省高职省级精品课程共有87门,其中,关中地区的高职学院有82门,占全省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94%,陕北和陕南地区的高职学院仅有5门,占全省高职精品课程的6%。

(三)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及录取分数线存在区域差异

以关中地区的两所高职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陕南地区的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关中地区的两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人数均在1万人左右,而陕南地区两所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在1万人以下,尤其是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不及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半;2013年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科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为291分,而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却为201分,差距达到90分;2013年关中地区的两所高职学院的录取人数占比达到了71%,而陕北、陕南地区的两所高职院校录取人数占比只有29%。众所周知,招生人数决定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收入水平,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一方面反映了考生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另一方面决定学校的生源质量,进而影响学校的发展规模及教学质量。

二、陕西省高职教育区域发展非均衡的成因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陕西省有三大经济区域:即关中、陕北和陕南。由于地形、地貌和历史的原因,这三个经济区内部发展很不均衡。关中地区面积只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左右,但人口和其他经济技术指标却占全省的60%以上,该地区的战略性资源比较匮乏。陕北、陕南地区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其中,全省80%以上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70%以上的水、森林、矿产资源在陕南秦巴山区,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这两个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基础决定教育投入,陕北陕南地区的教育投入尤其是职业教育投入非常有限,进而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政策性原因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要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支持与支柱产业紧密结合、有明显比较优势的高职院校的发展。在具体政策上,陕西省政府规定,对于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过程中所需的经费,将按国家财政投入的1∶1的比例落实,同时规定,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生均经费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经费相同。前已述,目前陕西省的6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全部分布在关中地区。原本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就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较其他地区而言更为优越。再加上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额外专项建设资金,这难免会造成陕西省的高职教育在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

(三)制度性原因

陕西高职院校分为公办和民办两类。公办高职院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每年的学费收入,民办高职院校的经费则主要源于行业、企业出资,当然也包括每年的学费收入。公办高职院校中省属院校由教育厅或省级主管部门划拨办学经费,能享受到陕西省整体经济发展的优势,其办学经费有较好的投入保障,而这类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则由当地财政拨付,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办学经费有很大差别。就目前的财政拨款制度而言,陕北、陕南的高职院校基本得不到省级财政资金的投入,面临办学资金紧张的困境。而对于关中地区的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当地经济较为发达,财政资金比较富裕,办学经费不仅充足且远远高于陕北陕南地区,高职教育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由此可见,财政拨款制度是导致陕西省高职教育区域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会长期影响高职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公平发展。

三、陕西省高职教育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影响

(一)优化教育结构

高职教育区域发展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区域之间的竞争意识。各经济区在制定其教育发展规划时,不仅要横向看齐,也要纵向对比。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高职院校,会以保持其领头羊地位为目标,不断向发展水平更高甚至国外的高职院校学习,引进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而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则以赶上或超过发展水平高的院校为目标,加快改革的步伐,这样就可以较大限度地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endprint

(二)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教育不公平是社会不公平的渊源。教育上的不公平会直接引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均衡发展,进而导致就业机会、人身发展等方面的不公平。从陕西省人口及高职院校分布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关中地区人口仅占全省人口的62%,而该地区却分布着31所高职院校,占据着全省84%的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其他地区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8%,高职院校的数量却只有6所,在全省的占比仅为16%。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既不利于个人在社会竞争中机会平等的获得,同时又滋生出学生的等级观念和歧视思想。陕西省人口及高职院校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三)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经济学认为,资源具有“逐利”的特征。该特征使得资源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进而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这种现象同样也会出现在教育领域。就陕西省而言,关中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经费充足,更容易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力资源,不仅陕北陕南地区的优秀教师流入关中地区,而且在该地区就读的学生回归率也比较低。这会进一步导致陕北陕南地区的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质量、收入等逐年下降,而关中地区这些指标值却会逐年提高。如果对这种资源的不合理流动现象不予以干预,则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将会日益萎缩,这将不利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还会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

(四)不利于社会和谐

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教育公平也会从侧面反映社会公平与否,进而影响社会和谐。公众基本的平等受教育权在无法得到保障的条件下,其人身发展、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源更无从谈起,这会直接导致一些与和谐社会相悖的社会现象,从而不利于社会和谐。

综上所述,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域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高职教育发展水平明显高于陕北陕南地区。即使同在关中地区,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地的高职教育又高于其他城市。所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陕西省高职教育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是目前需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当然,实现职业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真正意识到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均衡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均衡有巨大的影响,就能实现经济与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的目的。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士会,陆涛.我国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均衡问题探略[J].教育与职业,2008,(10)

[2]肖军民,李懋,万伟平.广东高等职业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6)

[3]谢勇,王彦.江苏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化发展研究[J].职教通讯,2012,(13)

[4]张晨,马树超.分类指导,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陕西省影响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