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外线照射护理在预防PICC穿刺处红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1-07梁瑾俞教华郁丁娜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红肿静脉炎

梁瑾 俞教华 郁丁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城站院区 浙江 杭州 310000)

红外线照射护理在预防PICC穿刺处红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梁瑾俞教华郁丁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城站院区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护理在预防PICC穿刺红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需择期进行PICC穿刺的患者共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n=55)则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的红外线照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受试者术后一周穿刺口红肿渗血以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周穿刺处发生红肿4例,渗血1例,无红肿渗血并发例子,穿刺红肿渗血发生率为9.09%(5/55),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82%(1/55),而对照组患者术后一周穿刺处发生红肿6例,渗血3例,红肿渗血并发2例,穿刺红肿渗血发生率为21.15%(11/52),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8/52),两组红肿渗血以及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照射护理应用于PICC穿刺的辅助预防中,可显著降低术后穿刺处红肿渗血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红外线照射;PICC穿刺;红肿;渗血;静脉炎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肿瘤的治疗中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改法主要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以将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是长期进行静脉输液和化疗最理想的安全管道,操作简捷、使用安全,目前已经得到临床的普遍认可。但近年来相关研究表示[1],PICC穿刺后的并发症发生较为严重,而适当的临床护理措施对预防PICC穿刺红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将对红外线照射护理在预防PICC穿刺红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我院107例需择期进行PICC穿刺的患者展开研究,所选对象来源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的住院患者,并且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在医师的告知下自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30例,年龄介于17-72岁,平均年龄(48.76±5.67)岁,其原发病为急性白血病22例,霍奇金淋巴瘤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多发性骨髓瘤6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3例。置管位置在贵要静脉者36例,肘正中静脉者14例,头静脉者5例;而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28例,年龄介于18-70岁,平均年龄(49.17±5.21)岁,其原发病为急性白血病21例,霍奇金淋巴瘤1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多发性骨髓瘤7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2例。置管位置在贵要静脉者35例,肘正中静脉者 13 例,头静脉者4例。两组患者在相关资料、穿刺环境、穿刺程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是由我院护士根据医嘱进行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措施。术后予以加压止血,嘱咐患者勤做松握拳动作,抬高患肢,避免穿刺侧手臂剧烈活动,定期更换敷料,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疼痛等;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的红外线照射护理[2]。所用仪器为上海跃进医用光学器械厂生产的YSHD-I 型远红外线理疗器,电源:220V/50Hz,功率:120W/80W,温度:40℃-70℃(可调),患者于术后24小时采用红外线照射穿刺局部,照射距离约20cm,15min/次,2次/d。观察并比较两组受试者术后一周穿刺口红肿渗血以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其中,静脉炎评定按WHO标准分为四个等级,0 级表示无痛,I 级表示无痛,但局部发红,Ⅱ级表示中度疼痛,局部轻度肿胀、灼热,而Ⅲ级则表示重度顽固性疼痛,中重度肿胀[3]。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若P<0.05,则表示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穿刺红肿渗血发生率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穿刺口红肿渗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67,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穿刺红肿渗血发生率对比

2.2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率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35,P<0.05)。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穿刺静脉炎发生率对比

3.讨论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其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效率高、患者痛苦时间短等优点而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尤其在长期静脉输液及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但该法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也存在者一些并发症,一般在PICC穿刺后,置入的导管对静脉容易造成一定的物理性损伤,加之疾病本身的影响以及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伤,使得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逐渐降低,侵入性操作极易引起感染,因而非常容易导致穿刺点红肿出血、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有效降低 PICC 所致穿刺点红肿出血、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其有效的术后护理是关键所在。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红外线照射早期护理,利用人体对红外线波长光能量照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采用红外线辐射作用于局部病变组织,使其有效吸收并产生固化黏膜效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体细胞的活力,增加了机体的生物免疫功能,对预防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红外线照射护理应用于PICC穿刺的辅助预防中,可显著降低术后穿刺处红肿渗血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潘怡梅.留置PICC管穿刺点出血的因素及预防[J].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17.

[2]张睿,张辉,孙艳丽.红外光照射预防留置针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18):2105-2106.

[3]冯国琴,肖红.红外线局部照射联合百多邦治疗PICC穿刺点出血红肿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8):1022-1028.

[4]王厚梅,李瑞芳,李海燕.红外线照射预防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无菌性静脉炎的研究[J]. 新医学学刊,2009,6(2):200.

[5]田吉美,刘凤琴,王淑英,等.远红外线照射预防乳癌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50例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2):124.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5)15-0229-02

猜你喜欢

红肿静脉炎
毛冬青液在治疗妇产科术后伤口感染的疗效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茶籽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术后肌注黄体酮局部红肿及硬结的预防效果观察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乳房红肿可预防
躲避蚊子有方法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
120例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治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