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

2016-01-07刘娜,徐光华,吴殿磊

西部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基因型

陕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刘娜徐光华吴殿磊李春霞尚丹鹤武琼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陕西 延安716000)

【摘要】目的了解陕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流行状况,探讨HCV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对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HCV RNA定量及基因型检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结合Taqman技术;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 2a (PEG-IFN α-2a)与干扰素α-2b治疗24周结束时, 取得病毒学应答(RVR)的丙型肝炎患者进行24周随访观察。结果在85例HCV RNA阳性的患者中,基因1型30例(35.3%),实现RVR的患者有25例(83.3%),复发有7例(23.3%);非1型55例(64.7%),其中全部实现RVR,复发有4例(7.3%)。结论病毒基因型与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后的病毒复发有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丙肝病毒; HCV RNA; 基因型; 应答指导治疗

【中图分类号】R 512.6`+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511.2015.10.021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hepatitis C virus (HCV) genotype in Northern Shanxi prevalence and explore the effect of HCV genotype to antiviral therapy.Methods HCV RNA quantitative and genotype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were detected with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Q-PCR) method based on Taqman Technology.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egylated interferon a 2a (PEG-IFN a-2a)and interferon a-2b for 24 weeks. The patients with virological response were followed-up for 24 weeks.ResultsOf 85 cases with positive HCV RNA, there were 30 cases with 1 genetype (35.3%), 25 cases (83.3%) of them with RVR and 7 cases (23.3%) with recurrence. There were 55 cases (64.7%) with 1 non type, all of them with RVR and 4 cases (7.3%) with recurrence.Conclusions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and viral relapse after interferon treatment.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11YJ08)

收稿日期:( 2014-05-07; 编辑: 陈舟贵)

Effect of genetype of hepatitis C virus on treatment in Northern Shanxi areaLIU Na,XU Guanghua,WU Dianlei,etal

(TheAffiliatedHospitalofYan’anUniversity,Yan’an716000,Shanxi,China)

【Key words】Hepatitis C virus; HCV RNA; Genotype; RGT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约20%的患者发展为急性肝炎,而近80%的患者慢性化,其中约30%的患者在感染后的20~30年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但由于HCV基因的高度变异,导致了变异病毒之间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毒的复制能力和致病能力。本研究通过对经过抗病毒治疗的85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追踪研究, 旨在探讨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及治疗85份血清标本获自2010年07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感染科就诊的丙肝患者。诊断符合2004年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标准,年龄20~71岁;HCV RNA>100IU/ml;ALT<10倍正常值;除外其他肝脏疾病(所有标本抗HAV IgM抗体、HBV M、抗HDV、抗HEV抗体均阴性)。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PEG-IFNa-2a,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治疗组31例和普通IFNa-2b(天津华立达生物公司产品)治疗组54例。PEG-IFN a-2a组患者每周1次皮下注射135~180μg;IFN-a-2b组患者,每周注射3次, 每次3~5MU。所有患者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按体重0.8~1.2g/d 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 随访24周。

1.2检测指标与方法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HCV RNA定量及基因型检测仪器为美国PE公司Gene AmP7500定量检测系统,试剂由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荧光定量HCV-PCR检测试剂盒,具体按说明书进行。治疗1月、3月、6月、1年后停药半年进行血清学标本采集。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al response,RVR)为治疗4周时血清HCV RNA检测<最低检测限,或定量检测降低2个log以上。复发(Relapse)为治疗结束时HCV RNA转阴,但是停药后HCV RNA定量出现阳转。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不同组之间观察指标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CV感染者感染方式分布状况陕北地区HCV感染者在输血传播、吸毒、其它所占的比例为45.9%(39/85)、42.4%(36/85)、11.8%(10/85)。

2.2HCV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不同基因RVR发生和复发率85例HCV RNA阳性的丙肝患者中,1型30例占35.3%,非1型为55例占64.7%。基因非1型患者的RVR率(100.0%)明显高于1型(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74,P=0.004)。基因1型患者的复发率(23.3%)明显高于非1型(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4,P=0.046),见表1。

表185例HCV基因型的分布及不同基因RVR发生和复发率[n(×10-2)]

Table 1 RVR and recurrence of different genotype

3讨论

我国2004年制定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在HCV感染后有50%~85%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1]。有报道,HCV感染后20年有10%~15%发展为肝硬化;HCV相关的肝细胞癌(Hepatoceallua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率在感染30年后为1%~3%[2]。另外,由于HCV 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新病毒,所以丙型肝炎的预防尚无疫苗可用。目前能够有效控制HCV感染的病程进展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最有效的措施是实施抗病毒治疗方案-干扰素(IFN) 与利巴韦林(RBV)联合应用,其治疗的目标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因此,积极加强对HCV基因型的研究,不断提高治愈率,才能延缓及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输血曾是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我国从1993年开始对献血者做抗-HCV检测,使输血相关性HCV的感染率明显降低。我国部分地区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为1/6万~1/4万[3,4]。但随着吸毒人数的增多, 静脉注射毒品逐渐成为H CV传播的主要途径。静脉吸毒者往往共用注射器, 从而导致各种经血液传播病毒在吸毒者之间传播, 容易产生HCV、HBV和HIV的共同感染。据报道,静脉吸毒>5年者中,50%~90%的人感染了HCV, 从而更增加了新静脉吸毒者的感染几率[5]。本研究42.4%的丙肝患者就由吸毒感染所致,可见远离毒品是降低丙肝发病率的重要方式。虽然大部分学者认为HCV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 提示人类的体液及分泌物可以排泄HCV,因为在一些患者的体液, 如唾液、精液中能够检测HCV RNA, 如职业暴露(像针刺伤)、纹身、穿耳、皮肤划痕等, 也有潜在传播HCV的可能医源性传播,本研究中11.8%的患者感染HCV可能与此有关。

HCV基因组呈现高度异质性,根据HC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程度,可将HCV分为6种基因型和多种亚型[6]。基因型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HCV感染的70%以上。在我国主要为1b和2a,其中以1b型为主,2a型次之。本研究结果显示,1型30例占35.3%,非1型为55例占64.7%。由于HCV基因的高度变异,导致了变异病毒之间存在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毒的复制能力和致病能力。本研究发现,基因型1型患者的复发率(23.3%)明显高于非1型(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I型患者的成功治愈率低于非I型,提示HCV基因型是影响IFN治疗后病毒复发的重要因素。陕北地区以非I型为主,提示陕北地区丙型肝炎患者易取得较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基因1型患者对IFN的高复发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的原因是与1b型HCV的糖蛋白高变区异质性程度及病毒复制能力较强有关。故有报道基因型是治疗应答最重要的基线预测因子[7],基因2、3型的持续应答率较基因1、4型高, 基因2、3型者疗程24周的持续应答率与疗程48周相当, 而基因1、4型则必须使用48周, 否则过早停药导致复发率增高[8,9]。“IL-28B基因型”是更重要、更独立的SVR预测因素。在健康人群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rs-12979860 CC基因型在亚洲人种很最普遍,此基因型的高表达率与以往报道的亚洲人种抗HCV的高应答率似乎是一致的[10]。

慢性丙型肝炎病情隐匿, HC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抗病毒治疗能延缓病情进展。但由于HCV基因组的高度变异性及普通干扰素血清浓度波动大, 使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病毒反弹, 或治疗结束后出现复发。本研究有HCV 1型的患者7例出现复发,故应采用足量、长疗程应用干扰素及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能会提高SVR率, 以达到提高丙型肝炎治疗疗效、降低复发率的目的。

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应答情况来预测患者的疗效并相应调整治疗方案(应答指导治疗),已成为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热点。目前对SVR 预测价值最高的病毒学应答预测指标为RVR,其预测意义不受患者HCV基因型影响,在获得RVR的患者中,有89%基因1型患者、70%~95%基因2/3型患者与86%基因4型患者达到SVR[11]。本研究发现,基因型为非1型患者的RVR率(100.0%)明显高于1型(8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以往报道一致,可见RVR不仅可指导RGT通过个体化治疗,提高SVR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预测复发率。

4结论

病毒基因型与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后的病毒复发呈显著相关,是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对不同基因型的患者采取分层管理,对提高丙型肝炎治疗疗效、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194-198.

[2]SEEFF LB.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epatitis C[J].Hepatology,2002,36(5):35-46.

[3]Shan H,Ren FR,Zhao HY,etal.A multi-Chinese blood center study testing serologic-negative donor samples for hepatitis C virus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with nucleic acid testing[J].Transfusion,2007,47(11):2011-2016.

[4]Shang G,Seed CR,Wang F,etal.Residual risk of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al infections in Shenzhen,China,2001 through 2004[J].Transfusion,2007,4(3):529- 539.

[5]付涌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1):873-875.

[6]王自林,宣艳,王丽莉.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2):154-157.

[7]Lee SS,Heathcote EJ,Reddy KR,etal.Prognostic factors and early predictability of sustained viral response with peginterferon alfa-2a(40 kD)[J].J Hepatol,2002,37:500-506.

[8]Ferenci P, Brunner H, Laferl H,etal.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12 or 24 weeks of peginterfemns alpha-2a and ribavirin in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2/3 infection[J].Hepatology,2008,47(6):1837-1845.

[9]Fried MW,Hadziyannis SJ.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with peginterfemns plus ribavirin[J].Sem in Liver D is,2004,24(12):47-54.

[10] Liu CH,Liu CJ,Lin CL,etal.Pegylated interferon-alpha-2a plus ribavirin for treatment-naive Asia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 1 infection:a multicen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lin Infect Dis,2008,47(10):1260-1269.

[11]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9,3(3):343-352.

猜你喜欢

基因型
上海郊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型分析
DNA微阵列芯片法与直接测序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的比较研究
西安地区育龄妇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Ⅴ.表型选择与基因型选择
甘蔗黄叶病毒基因型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临床意义
小黑麦氮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及评价
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小白菜硝酸盐积累量基因型差异机理研究
不同基因型小麦侧根生长对硝态氮的响应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