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耕细作,让教育更“走心”
———北部战区某海防团将“精准”思维贯穿教育全过程见闻

2016-01-07杨占鹏

军营文化天地 2016年9期
关键词:走心海防连队

文/杨占鹏

精耕细作,让教育更“走心”
———北部战区某海防团将“精准”思维贯穿教育全过程见闻

文/杨占鹏

盛夏时节,笔者走进北部战区某海防团发现,基层连队开展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新闻点评时间战士们争先恐后发言;婚恋教育将已婚官兵和普通战士分开授课;教育笔记不再是照抄照搬,取而代之的是心得感悟、成长收获……这是该团采取精细化教育后,营造出的浓厚学习氛围。

精在基础,细节做出“好文章”

观看央视《新闻联播》前,排长管志超问:“最近国人把目光聚焦在了一个新建的发射基地,这个基地在哪里?”

“海南文昌!”官兵齐声回答。

排长说:“对,6月25日晚,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那么这次发射为什么会选在文昌,这次发射又有哪些创新呢?看完了今天的新闻大家就会找到答案。”

带着问题看新闻,官兵的兴趣更浓了。该连士官长陈松告诉笔者:“连队采取设问、提问、论述、辩论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引导官兵参与新闻点评,大家是越讲越带劲了。”一个形式上的小创新,让看新闻和点评新闻更加受到官兵的欢迎。

年初以来为规范基层连队开展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该团机关从细节上入手,根据条令条例将新闻点评、党小组会、思想骨干会等10余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细化落实方法50余条。将组织流程、常见问题、创新方法等总结归纳后制成“口袋书”下发。组织基层连队主官进行正规化建设现场会培训,把录制的示范指导视频上传至团政工网“海防之窗”,供官兵下载学习借鉴。

精在分类,教育不再“一锅煮”

官兵成长、生活经历不同,开展教育也要因人而异,分类指导。

按照教育计划,某海防团通信连正在组织官兵开展“野外驻训安全教育”。与以往不同的是课堂内只有指导员组织部分战士学习安全常识,其余干部和骨干则在网络学习室进行如何做好野外驻训安全管理教育。

官兵的职务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做法让教育“准星”更准确地对向了官兵思想的“靶心”。

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该团在人员上细化分为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骨干、普通党员三个群体,针对自身岗位特点制定学习计划和公开承诺践诺。在活动内容上则由党委机关统筹全局,通过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党员考评、组织官兵民主评议党员等完成好“规定动作”。基层党支部则充分发挥自身灵活性,开展“一站到底”理论知识竞赛、组织党员“晒”学习感悟、谈学习心得等进行一系列“自选动作”。通过“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有机融合,促进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效落实。

同时,根据官兵生活、工作经历、婚姻状况等开展针对性很强的分类。让干部进行研讨交流,让士官接受实用的经验指导,让普通战士通过强军励志故事坚定献身使命、建功军营的信心。通过精细分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更强了。

精在监督,效果成为“真标准”

教育开展得好不好,检验标准是什么?以往检查教育落实情况多是看政治教育笔记写得怎么样,有没有缺课,会议记录全不全等,对教育效果的监督不够,造成一些连队重视完善表面的文字材料,而忽视了政治教育的本意。

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该团把官兵从教育中获得成长成才的感悟收获作为重点,加强对教育效果的监督,制定了一套检查评估教育质量的办法。

政工领导和政治机关推门查课,随机检查进行旁听,而后现场指出问题,给予指导。开展优秀“四会”政治教员比武和精品课程评比竞赛,让基层战士当评委进行打分。

对政治教育笔记内容不作硬性规定,可以只记录纲目,而将教育的体会感受重点记录下来。平时工作的心得、生活中的感悟、看新闻收获的好观点、读书看报获得的好文章都可以记录在本上,真正让政治教育笔记变成了一本官兵的“活字典”。

改变教育检查监督的方式,让教育效果成为“真标准”,官兵对教育更加认可,教育也更加实在实效。★

责任编辑:曹舒雅

猜你喜欢

走心海防连队
海防导弹武器系统“明星”盛装出席航展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一二九团注重连队“两委”后备人才培养
走心的广汽Acura厚积薄发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从“听”音乐
送给金连长的见面礼是连队滑坡的标志
好的设计要“走心”
——北京国际设计周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