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想之花悄然绽放
——空军首批“飞豹”战机前舱女飞行员成长记

2016-01-07郑智勇刘沛军刘大全

军营文化天地 2016年9期
关键词:女飞行员课目教员

文/郑智勇 刘沛军 刘大全

图/曹占礼

梦想之花悄然绽放
——空军首批“飞豹”战机前舱女飞行员成长记

文/郑智勇刘沛军刘大全

图/曹占礼

7月上旬,当笔者走进辽东半岛某机场时,已是傍晚时分,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一天的紧张飞行结束了。年轻的飞行大队长叶洋和他带教的“飞豹”战机前舱女飞行员刘盈妤一同走下飞机。笔者上前跟他们打招呼,叶洋指着自己的“小徒弟”自豪地说:“她就是咱们空军首批‘双学士’女飞行员,刚刚的实弹打靶,就是她驾驶战机一击即中!”

在该师,和刘盈妤一同训练的还有5名姐妹,她们是空军第九批“女飞”,也是首批“飞豹”战机前舱女飞行员。如今,她们已全部通过“飞豹”战机的基础飞行和战术课题应用改装训练。笔者决定走进她们中间,探寻她们如何在这里加钢淬火,百炼成鹰。

翱翔的梦——让身体适应“战斗”状态

女飞刘盈妤是一名在黄河边上长大的兰州姑娘,有着一种她这个年龄段少有的稳重。她热爱飞行,玩空战游戏《lockon》,因为她觉得这“对战术素养和态势感知还是有点好处的”。她曾经的梦想就是“一定要飞中国最好的战斗机,捍卫祖国的领空!”

现在,每当跨入战斗机的座舱,梦想成真的刘盈妤感觉自己就像钢铁侠,“身披集纳多种高科技的盔甲,无比强大,定能保卫祖国”。对飞行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是中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基本品质,也是女飞行员们选择战斗飞行的前提。

战斗机的训练课目多、节奏快、强度大,每次上机训练都需要高度的精力集中,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这让女飞白雪有些难以适应,最初上战机的那股兴奋劲儿也渐渐消失,心情变得有些烦躁。

“她们是真正的战斗机前舱女飞行员,所以课目难度和训练强度都要向实战化靠拢,她们一时之间难以适应也属正常。”白雪的带教教员瞿继海分析道。为此,瞿教员耐心引导白雪尽快掌握战斗机的训练规律,限时完成计划任务,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尽早进入“战斗”状态。

事实上,女飞进入战斗训练阶段表现出的不适应,与身体素质跟不上有很大关系。女飞许勤第一次完成战斗机训练返回地面,战友们就发现她不对劲。“教员让我尝试几个简单动作操作,可我感觉连推杆都很吃力,更别说灵活掌握了,落地后感觉身体也很疲劳。”回忆当时的状况,许勤话语中略带苦涩。

针对许勤的状况,教员常亮给出了解答:“战斗机的载荷要求是5个G,比高教和初教机要大很多,这就要求女飞行员要有很好的力量和体能储备。”

为了帮许勤克服困难,常亮为她制定了体能训练的“加餐”计划。经过几周的刻苦训练,许勤的身体已可以适应各项飞行课目的训练要求。“我坚信,我能翱翔九天!”一度有点苦闷的许勤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在属于战鹰的天空上,留下自己的壮美航迹。

战斗的梦——摆脱桎梏才能空中精飞

“飞豹”战机的前舱主要负责飞行控制和常规弹型的使用,而后舱主要负责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此前,“飞豹”前舱一直由男飞行员担任。进入“前舱”战斗课目改装训练后,一想到战斗机那种一飞冲天的刺激,女飞高溥宇就心急得不得了,恨不得马上就进入实弹训练。

然而,某个飞行日,当飞机上升到预定航线高度时,教员突然问她实弹课目下一步应该如何操作。“当时我就蒙了,突然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小高有些惭愧地回忆道。

几次实弹课目带教过后,高溥宇却有些“怕”上飞机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都是准备不足惹的祸。”高溥宇坦言,自己只想着空中练战术动作,却忽略了地面准备打基础。飞行副团长陈松解释说:“初教机和高教机操作相对简单,这让部分飞行员忽视了地面准备的重要性。而基础不打牢,想在未来战场上大展拳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为了让高溥宇正确处理地面苦练与空中精飞的关系,陈副团长对她的地面准备严格要求,地面准备不充分,坚决不准上飞机。而几名女飞也十分理解这份良苦用心,在地面准备中也格外用心卖力。

女飞叶诺男现在迷上了模拟训练。她认为,这是提高地面准备质量的一大“法宝”。“空中战斗中遭遇特情是我们最担心的,虽然教员跟我们反复讲解过处置程序,但我们没有实际经验,还是怕自己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就慌了神,而模拟训练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叶诺男解释说。

通过模拟训练,叶诺男体会到各种特情发生时机体的具体表现,逐步将熟知的理论转化为处置模拟特情的迅捷行动,特情处置能力大为提高。“模拟训练给我吃下了一粒‘定心丸’!”叶诺男开心地告诉笔者。

在改装战斗课目后,叶诺男因为“习惯”问题经常出现状况,“战斗机与教练机的差别不小,一次我下意识地按照教练机的方式操纵,结果把转向变成了直线加速。”第一次战斗课目训练,叶诺男就因为类似的“想当然”操纵问题而漏洞百出。

“人的不良习惯主要有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两个类型,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粗心大意、凭感觉等方方面面,这些都会阻碍飞行员的成长。”副团长张怀龙告诉笔者,几乎所有飞行员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良习惯,如果克服不好,会影响飞行员的一生。

为了帮助叶诺男克服不良习惯,张怀龙专门对小叶进行了强化训练,每次训练前都把当日飞行课目必须掌握的动作要领和操纵要求详细研究,反复演练,帮助她摆脱习惯性操纵的困扰。

女飞许勤在飞行特技训练中,拉油门操纵杆时手指握法有问题。张教员对其进行纠正时,最初小许不太理解:“不就是一个手指的问题吗,自己又没有任何错误操纵,有必要如此小题大做?”

“这就是不良习惯的固执性,如果要改掉,就必须让飞行员真正明白错在哪儿。”张教员看穿了小许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告诉她:“现在这样的动作也许并无大碍,但一旦形成习惯,那么日后当你驾驶战斗机时,大拇指的动作就可能触碰到导弹发射按钮,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听了张教员的话,小许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对每个动作都严格按照操纵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战斗的梦处处充满着挑战和艰辛,但为了蓝天梦想,每名女飞行员都迎难而上,无所畏惧。“金飞镖”是空军飞行员的至高荣誉。今年7月,空军突防突击竞赛考核进行得如火如荼,这6位女战斗员已自信地许下誓言:我们也要夺得“金飞镖”!

制胜的梦——战场上刮起的“头脑风暴”

夕阳西下,一场对地突防突击演练的硝烟还在弥漫。回望这片战场,让参训女飞们感触最深的是强烈的战场思维掀起的制胜风暴。这风暴,刮在演训场,更刮在这几名女飞的头脑里。

浪卷云飞,鼙鼓催征。空中战机动若雷电,地面敌人隐蔽攻击,防空导弹发射单元快速定位……天高云阔,敌人在哪里?如何发现?怎样一击奏效?紧贴实战的对抗模式,时时考验着这几名女飞的战场思维和战斗素养。

采访间隙,笔者来到这几名女飞的寝室,在房门的左面,整齐地摆着各种战备装具;寝室书桌上摆满了《某型战机空战研究》《空海一体战研究》《空中射击理论研究》等军事理论书籍;电脑的屏幕保护画面是某新型战机的座舱图,笔者随手点开,里面的新装备知识浩如烟海——飞机性能原理、各类性能参数、各型战机驾驶手册、各种特情处置方法等资料一应俱全。

笔者拿起女飞白雪放在床头的《某型战机特情处置》,翻开后,只见书上空白处记满了她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技术研究情况,有时还用红蓝两种颜色标记。

该团政委徐金龙对笔者说,培养女飞的学习能力和训练她们的战术课目同样重要,通过学习,这几名女飞在战斗筹划、侦察识别、信息攻防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未来仗在什么环境下打,今天兵就得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练。虽然攻击难度加大了,但我们作战思维却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得到了锤炼提高,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刚刚完成对地上目标打击的飞行员许勤对笔者说。

联合侦察预警、联合指挥控制、联合火力打击……笔者发现,无论信息融合还是体系构建,无论是联合打击还是综合防御,无论是军种内联合还是诸军兵种联合,女飞的改装训练从头到尾贯穿了联合作战的思想,她们的每个训练课题也都融入了联合作战的理念。

在叶诺男看来,战场上的联合作战不是“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这种物理作用,而是实战能力裂变的化学反应。叶诺男每个周末都会给自己补习外语,让她这么拼的原因是身边的飞行员一直向她们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双语”指挥在部队飞行中也渐渐成为了常态。

飞参是战机空中状态的记录,6月下旬的一天,正值该师组织夜航训练。飞行结束后的刘盈妤直接来到飞参室,将自己战机当天的飞参数据仔细研判和计算几遍,还和后舱飞行教员叶洋一起交流。

“每个飞行员都有自己的飞行习惯,有人喜欢左改出,有的喜欢大加力,这些虽然不影响正常飞行,但对制导武器命中精度却影响很大,对前舱飞行员来说,就要找到两人搭配的‘黄金点’,空中的每一个动作细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刚刚走下飞机的团长郝云涛这样对女飞们说。

战鹰劈波,在蓝天间留下一道道波痕。从远海训练到实兵演习,从跨区机动作战到陌生地域突防突击……一年多来,战场思维掀起的练兵风暴,使女飞的改装训练变得更加波澜壮阔,使这几名雷霆玫瑰绽放空天的步伐变得更加铿锵有力。★

责任编辑:曹舒雅

猜你喜欢

女飞行员课目教员
基于Excel的军事体育考核成绩统计表的设计与实现
校长问题
“这波老姐贼稳”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女飞行员
余旭 烈士走好
壮阔蓝天绽放铿锵玫瑰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晚安,教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