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听”音乐

2016-10-20张秀艳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走心内涵

张秀艳

【摘 要】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引领下,音乐教学呈现的更加缤纷多彩,教学中更注重对歌曲“听”的感悟,对歌曲的理解分析,从而教会学生用一定的方法领悟所学歌曲的内容,努力寻找歌曲的内在美,挖掘歌曲内涵,感悟音乐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听见”音乐之美。

【关键词】 见;解;鉴;走心;低吟;浅唱;内涵

新课程改革后,在新的课程标准引领下,我们更注重对歌曲的理解分析,在“听”中领悟所学歌曲的内容,努力探寻歌曲的内在美,挖掘歌曲内涵,感悟音乐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听见”音乐之美。

一、“听”之“见”—— 走心

特级教师黄美华老师曾说:语文是一种看的艺术,通过看,然后用心感受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的艺术,通过听,然后用心感受的艺术。在她的音乐课堂中我们看到了在语文课中所分析的“委婉连绵”“缓缓流淌 ”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在孩子心中扎根,也从音乐的“时断时续”、“灵魂乐章的不断发散”、“一咏三叹”、“螺旋式回升”等角度去走进“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的阿炳。

【欣赏1】 听60年前阿炳的录音。老师问,阿炳拉的和我们刚才听的有什么区别?感觉怎么样?老师随机介绍阿炳:唯一一个留下音乐录音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坐在二泉边用二胡低诉自己的凄苦,石板路上踯躅而行的孤独身影,阿炳沿街卖艺受尽欺凌……这些都成了无锡城里永远的风景。

【欣赏2】 电影《二泉映月》片段。老师问,阿炳在什么地方拉《二泉映月》?

黄老师安排了这两次欣赏,在原音重现中,孩子们在不是很清晰的音乐中努力勾勒阿炳的形象:脸上的那副墨镜、头上的那顶礼帽、身上破旧的长衫、背上的琵琶和腰间的二胡。他们也在想象阿炳演奏乐曲时的情景,接着欣赏了电影《二泉映月》的片断,电影真实再现了阿炳在二泉边演奏的情景:他独坐泉边,无神的眼眸里透着淡淡的忧伤与渴望。没有人在意他,没有人了解他,只有身边的二胡伴着他。清冷月辉下,阿炳轻提琴弓,凝神屏气,一曲发自肺腑、震撼心灵的旋律随着手指的颤动倾泻而出。

那动人心弦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很容易为学生所接纳,能启迪孩子的智慧,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灵魂深处和作者的情怀融为一体,思维超越时空的限制,飞进那美妙的艺术殿堂。

二、“听”之“解”——低吟

音乐不是音符的堆砌,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境,感受曲调风格和韵味,通过表现旋律音调的生动“语气”和细致微妙的变化,带动学生声情并茂地演绎歌曲。还记得我执教的《彩云追月》,这是著名作曲家任光谱曲王付林填词而成的歌曲,乐意宁静,歌词深情,我从曲调旋律中挖掘歌曲内涵,怡情怡景体会歌曲情感。

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夜色中她显得多么安详、多么宁静,仰望静谧的夜空充满了无限遐想: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色彩。明月当空、月光如水,云彩悠悠、忽进忽退,好一幅彩云追月的美景啊!真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曲谱主要有哪几个音?它的曲谱中主要有1,2,3,5,6这五个音,也正是这五个音构成了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而这首《彩云追月》也正是一首五声性的音乐作品。下面我把这几个音重新排一个顺序,老师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这一段旋律,听完之后,发生了什么改变?对比演唱6 1 6 5 3 5 ,6 1 6 53 5 为什么第二种好听?原来在这段旋律中出现了切分节奏,切分节奏改变了原来的强弱规律,重音放在了第二个音。加强了旋律的流动感,就像思念的潮水,潮起潮落。我们试着体会一下。

接着老师弹奏一段片断,请同学们仔细听。刚才学习的这两段有切分节奏的旋律在其中分别出现了几次?这两段旋律的三次重复都一样吗?实际上,重复的最后一小节稍微做了改动,这就是作曲家通常用到的创作手法.....

三、“听”之“鉴”——浅唱

“顺进化之理,应未来之需,充分发挥教育开创文化的功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实现教育自身的创新”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点。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发现,民歌音乐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宝藏,为音乐的教学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源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优美旋律的手法, 民族民间音调相结合,使得民歌作品在学生心中焕然一新,长出新的羽毛。

教师在教学《编花篮》一课时,从民歌创作手法中,让学生感受民歌丰富的内涵。

教师演唱《编花篮》,听一听是哪个地方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学生说是“河南民歌”老师问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说是从最后的甩腔唱法听出来的,而且牡丹是河南的。老师带领学生唱一唱最后一句,加上动作,表现姑娘们豪爽的性格。

教师爽朗豪迈的演唱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简单的导入,简洁的问话,让学生走进歌曲,走进河南民歌的特色之中。

倚音是这个歌曲的一大特色,老师用河南话来说说这个词:“编个花篮上南山,普通话的声调是_ / ˇ ﹨, 河南话的声调是/ ﹨ _ ﹨,让学生试着用上河南话试说歌词,感觉河南人有着豪爽、奔放性格。指导 “编”字 ,用说、唱比较风格,找找这个前倚音起了什么作用并唱好它。

对于歌曲中的难点“倚音”,老师采用分析河南话和普通话的不同,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唱法,也加深了对河南文化的品悟。

重复的乐句也是这个歌曲的一大特色,如何处理好亦是歌曲教学的关键。老师问,朵朵花儿开得艳,唱了几遍?2遍,旋律一样吗?为什么要唱两遍?强调牡丹花开得很艳。姑娘们看到这么美的牡丹忍不住唱了起来,老师示范唱最后两句,问:这两句的旋律有什么不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我们老师应该是位优秀的“导游”,让学生穿梭于音乐内涵的品味与学习中,启迪学生依靠他们自己去发现音乐的美之所在,才能真正自主地从“听”——“听见”,从而最终获得音乐感受、鉴赏和音乐表现的能力。

猜你喜欢

走心内涵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做一名“走心”班主任
李安:拍片靠科技更靠“走心”
与家长相处要“走心”
课堂阅读应“走心”
木木相册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