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血检测

2016-01-07孙兆光

北极光 2015年7期
关键词:组员管道检测

孙兆光

谨献给那些跨出国门、浴血奋斗,在管道事业做优做强进程中奋进的普通管道人!

——题记

今年5月的一天,沈阳龙昌检测公司召开中缅天然气管道外检测项目工作总结汇报。参战员工用生动的故事,讲述了中缅管道检测的一幕幕。

到任一年的主任李振华,多次用“感动”表达对这些员工的敬意。

中缅天然气管道外检测项目是沈阳龙昌管道检测中心第一个检测国际项目,从2014年8月前期筹备至2015年3月平安返回,历时7个月时间,21名员工奔赴缅甸现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连续5个多月,他们克服了高温、水土不服、饮食不适、语言文化差异、武装冲突等诸多不利因素,跨海沟、翻高山、趟水田、穿丛林,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与努力,圆满完成了现场检测任务。

冒酷暑首次迎战

2014年lO月20日。飞机降落在曼德勒。当沈阳龙昌管道检测中心天然气管道外检测项目组长喻长浩刚踏出舱门,一股热浪袭来,那火辣的太阳刺得他睁不开眼。那闷热天气竟没有一丝风,温度计显示43度!

司机、翻译到位。他们要在这样的天气下工作了,真有点像放在烤箱上一样。作为二区第三组组长,他开始清点设备,为组员个人分发装备。之后,他们便前往现场检测2公里的实验段,联系巡线员带路,安排司机接应。

进场后,他们开始熟悉地形,开始设备调试,发射机、接收机、A字架、PDA正常。当他们拿着设备走出时,渝长浩激动自豪地说:“今天,我们站在国外土地上检测国外管道了,也走出国门了。”

试验段检测很顺利,管道通过人员操作,都在仪器很好显示出来,在完成数据全面采集,现场记录详细,实验段结束清点设备后收工。

在联系约好第二天线路巡线员后。渝长浩刚回到宾馆,就把数据倒出来进行处理、分析。由于是国外项目,而且检测项目多,处理数据量大,耗费时间长,处理完数据再交到区长汇总,已到半夜了。

第二天早上,清点设备装车,个人装备清点,检查车况,带上后勤准备的中午饭,喻长浩负责探路记录,组员:佟维强负责寻管,周建华负责插A字架,翻译负责与缅甸人的交流,都在井然有序中进行。

宾馆离现场远,路况不好,开车一个半小时到达现场,气温早上达到35度。到了现场,巡线员没有到位,翻译给打电话说:马上到,结果又等了半小时才到。

巡线员问清路况后说,在往前有4公里水田,车到不了管线附近,检测完后,还得原路返回到原地乘车。检测开始前3公里很顺利,到了第4公里温度达到45度。

管道两侧是水田,管道正上方泥泞杂草丛生,每走一步都用登山杖打下草怕有蛇。纵横交错的水渠河流,高温把水田里水蒸发到空气中,还没有风,有点“汗蒸”的感觉。

当渝长浩把高温湿气呼吸进肺时,像蒸笼里的包子从里往外部熟了。汗水顺头发流到眼睛里浸的眼睛直流泪,汗水泪水一起往下滴,衣服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摩擦的浑身火辣辣疼。组员周建华插A字架,在泥地里检测时,当脚往出拔A字架时,常带上两大坨泥巴,还常被杂草挂住。就在这种条件下他们一路帮扶走到第六公里;组员佟维强实在受不了说:头有点涨,在树下休息,渝长浩发现他脸色发白出现中暑,他赶紧用培训的知识帮助他,先让他喝水吃藿香正气水,然后叫他平躺。渝长浩用水轻轻拍他额头。

休息了半小时才缓过神,他坐起来说:“快走吧!没事了”看他还有心思开玩笑,大家拿上设备接着往前走。还没走出50米,他蹲在地上就开始呕吐,大家拿水给他漱口拍打他后背,等他缓过来一些,马上把他搀扶回树下平躺补水。这时,渝长浩马上给区长闫宗攀打电话,让大家体息好再往回走。

已到了下午5点钟。佟维强没事了。渝长浩和周建华把他的设备和背包分别拿上,搀扶着他往回走。鞋也湿了,裤子上全是泥。大家一起把佟维强搀扶到车上送到医院,医生给诊断是中暑。回到宾馆后把佟维强安顿好,大家开始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汇总数据……

南坎战乱冒险

南坎地区是战乱地区,当地克钦帮与政府军常有摩擦。南坎站管辖区域由中国边境瑞丽江到26号阀室,全部是山区土路、盘山路。其中26号阀室到27号阀室之间,是两军摩擦比较频繁的区域。

由金哲带领的项目组进入南坎地区。由于司机都是缅族,他们认为有危险拒绝前往,项目组在南坎地区又租了当地车和熟悉当地局势的司机。在南坎住的时候,越往前检测驻地离现场越远,每天车程需要花费5个小时往返。

坐在车上去现场的时候,检测组经常能看见荷枪实弹的政府军和项目组同方向行军。到了检测现场还能碰到“民族地方武装”全幅武装设卡要钱,在车里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能不能打起来啊?”现场地形全部是山区,山高路陡和心里压力比起来都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越检测离现场越远,他们决定转场到猛伟一个小村子,村子就一家住宿的地方,被大家称做“猛伟大酒店。”全木结构的二层小楼,一上楼梯嘎吱吱响,墙壁也是木板拼接而成,由于年代久远,风吹日晒,墙壁都有手指大小的缝隙,不用开窗就能感觉到空气流通。洗漱间就是井边,没有洗澡的地方,当地人都是去离村子1公里的天然温泉,男女混浴……在这种条件和情况下,他们在南坎生活了22天,被政府军索要过水、香烟、食品。被当地民地武装拿枪“友好”的“搜取”过路费和生活物资。

就在这样惊心动魄的工作中,他们完成了南坎地区的检测工作。

多个岛屿往返忙碌

早上5点多,皎漂海岛还沉浸在朦胧夜色中,作业组人员已起床收拾设备。晨曦初露,他们踩着泥泞的码头木扳,将物资装到船上。他们要到4个岛屿开始7公里的管道检测。

5点半,船只迎着浓浓的海雾驶离了码头,前往耶罔春海沟。组员小孙在船上又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在多个岛屿间辗转,需要考虑海水潮汐、船只接应等问题。在无法通讯的情况下,一切都要计算周密,安排妥当,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多的工作任务安全撤离。

6点多,浓雾散开,组员们开始准备早饭。船上只有灶坑、铝锅、烧火棍等简陋的做饭工具,早餐也只是每人一袋方便面。

经过2个多小时的航行,船靠到耶罔春海沟东岸,检测人员立即背负发射机、电瓶、检测仪器徒步行600多米,进入检测现场开始作业。为提高工作效率,金哲坐船赶往3号海沟,对该岛屿上的2号阀室进行检测,同时调试阀室内的恒电位仪,为后期的阴保测试做准备工作。

检测人员登岛后,马上需要开始检测。10点左右的气温已攀升到了38度左右,所有人员的工服早就被汗水浸透,为节省饮用水,他们都是通过水带的吸管分小口饮用。即便如此,体力仍消耗很大,开始下降。大家都明白时间的紧迫,只能不停歇的推进着,酸麻的感觉从脚跟顺着小腿蔓延,大腿以上连通后背的工作服早以被汗水浸粘在身上。

烈日当天,酷暑难耐,这时一阵阵触电般颤栗感觉从脖根逐渐扩散到脸颊,接着带柬头皮的是一阵阵发麻,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知道这是中暑的征兆。队员们皎着牙坚持着,一公里、两公里、三公里;中午12点左右,气温攀升到了40度以上,队员们摊倒在一处树荫处进行休息,快速的脱水、虚脱的身体、发麻的嘴唇易尝不出食物的味道,为了下午的工作,队员们还是硬塞进了几个小而包,几乎喝光了所有的水。想着下午工作,组长孙洪波忍住了饥渴的感觉,为组员们留下了自己的半瓶水以撤应急。

短暂休息后,检测工作又继续开展。吸进肺里的空气甚至有种热辣的感觉。为了缓解疲劳和解渴,队员们通过和当地人学习的办法找酸角。一种普遍的植物,其果实酸涩,类似于甘草杏的味道,含在嘴里有生津解渴的作用。含着这种植物检测组又坚持了两公里的工作。

在海岛另一侧,孙红波在开始阀室检测后,立即赶回码头,坐船又去海沟另一侧码头。船只到达码头后,即驶离了码头以避免搁浅。他背着8瓶2升装的饮用水,沿着山路进入现场去接应作业组。行进了3公里后与作业组汇合,将水赶快分发给大家。

孙洪波拿到水还来不及喝就直接浇到了头上降温,脱水、乏力、中暑已让他头晕脑胀,这是个最有效的办法能快速缓解中暑症状。

过了半响,孙洪波才缓过劲来。他吐出嘴里酸角说:“我背包里还有半瓶水给那两个弟兄留着呢!”大家听着他的话心里酸酸,赶紧去接他手里的设备。他推脱道:“去接那两个年轻人吧,我还行,他们90后没遭过返罪”。

孙洪波和大家去接那两个年轻人手里的仪器,受到了孙洪波感染,那两个90后年轻人也来了倔劲,说不用能坚持。孙红波只好卸下他们的背包背在自己身上,一起完成了剩下2公里的检测。

完成6小时一天检测后,检测人员在下午4点退潮前回船上返回。

若开山路爬行

缅甸的若开山北起钦岭,南至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西侧的内格罗斯角,海拔高而山势险峻。

初次进山,从在山脚下的欢声笑语,到半山腰时车内的鸦雀无声。再到山顶时手心里的汗水,若开山只用她一侧的盘山路就轻松征服了这些初来者。

车行驶至若开邦与马圭省界碑处,部分过往的车辆会停下休息。曾经有辆货车因为错车滚入旁边的山涧,于是以后的日子这地方便多了一块界碑和一座佛塔,到如今成了拍照留念的地方。

项目组在此下车休息,打开车门才发现腿早已麻了,紧张的情绪导致了他们早就忘了应该时不时挪动一下双腿。站在崖边远眺,管道走向尽收眼底,其随山势而建,时而直插涧底,时而冲向云霄,盘山路蜿蜒曲折穿插其中,像极了北京的长城100公里的管道里程,车要走接近6个小时。

在山区检测工作开始初期,每天清晨他们喊着口号出发征服若开山,每天傍晚大家拖着疲惫受伤的身体回来。每天检测2.5、1.5、3公里……尴尬的外检测工程进度表单,相对于国内的进度,这实在是一份拿不出手的答卷,但就是这份不漂亮答卷却是龙昌外检人手脚并用在若开山区爬出来的。

在困境中,人性的光辉被放大。在菪开山检测的日子里,太多太多的事情感动着这些热血男儿。2组的黄得卿特别能喝水,同组的文立与苏长羽就尽量省着自己不喝,保证他的饮水;一名同事的体重大,遇到坡度较大的山上不去,同组的陈阳与于立浩就先爬上去再放下绳子把他拉上去;在爬KP133管段时,由于坡度太陡,同事在上爬的过程中右小腿突然抽筋,陈阳和于立浩硬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推拉着他直到疼痛缓解再将他拉到安全地带;遇到难爬的管段各个组都争先恐后,把困难留给自己,KP133、KP14b、KP151是若开山极为难爬的3个管段,在KP151检测时,项目副经理金哲感觉心脏不适,服下硝酸甘油,坚持工作在密间隔电位测试时,组长孙洪波只一句话“我来,交给我。”

三天时间内,他带队连续翻越这三个点,引得新康丹站的管道工惊叹不已;遇到管道上方植被茂密的时候,大家遇到毒蛇的危险,砍倒竹子,边敲边行,争抢着走第一个,为后续组员趟路;每个人都有因为山势陡峭而摔倒,滑落的情况,每个人的腿上、胳膊上,膝盖上,脚踝上都布满了擦伤、扎伤、扭伤,以至于新康丹站的配属红药水、膏药都已用完。

摔倒了、爬起来、笑一笑,接着干,龙昌人像啃骨头一样一点一点硬生生的把若开山趟了两遍,成功拿下了若开段的外检测工作,天堑在他们脚下也变成了通途,若开山成了龙昌人铮铮铁骨的背景,他们在这挺起了中国石油管道人的脊梁。

5个月最得弥足珍贵,许多参加检测的员工常感慨,自豪与荣耀充溢心间,此生有机会赴缅进行管道检测很幸运;对沈阳龙昌检测中心发展而言,他们由此开始迈出国门,开始了新的征程。

后记

写完这些文字,似乎可以放松了些。管道事业正是由一代代这样一个个生动的个体组成,他们鲜活、勤奋、奋斗……

在采访的那些日子里,我在思考,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艰苦的异国他乡坚持下来,是物质吗?显然不是!在缅甸那充满战事的工作环境下,生命比任何物质都珍贵!这是一种精神在支撑,也正是管道人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从骨子里迸发的活力,企业走出去铿锵的步伐,使他们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都会无往而不胜!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管道人!

猜你喜欢

组员管道检测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接好煤改气“最后一米”管道
粗氢管道腐蚀与腐蚀控制
小组落幕
MARK VIe控制系统在西气东输管道上的应用与维护
中缅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