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世界银行更新中国购买力平价结果的研究

2016-01-06谢长常坤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

谢长+常坤

〔摘要〕世界银行于2014年4月底公布了2011年全球国际比较项目(ICP)的初步报告。首先通过数据解读发现,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的价格水平处于世界中下水平,相比汇率法,购买力平价法显著提高了中国的经济总量及全球贡献,人均实际GDP亦显著提高,但中国人均实际GDP的国际地位较人均名义GDP不升反降。通过比较ICP2005和ICP2011发现,6年间,中国购买力平价和价格水平均有显著上升;实际GDP总量对世界的贡献明显增大,但人均实际GDP在世界的排名存在下滑。针对总量数据与人均数据的不对称性,本文从发展中国家在ICP中处于不平等地位、“格申科龙效应”、ICP合理性与局限性等方面阐述应客观、全面看待ICP。购买力平价要完全取代汇率法,ICP任重道远。

〔摘要〕购买力平价;价格水平;ICP;实际GDP;人均实际GDP

中图分类号:F2225 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15)05003807

一、问题的提出

为寻求一条能够准确评价和比较国家间经济规模的途径,1968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组织设立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 简称ICP)。ICP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考察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利用购买力平价作为货币转换因子消除各国价格因素的影响,用统一的货币单位衡量各国经济总量,从而进行国家间经济总量的比较。ICP一般以5—6年为一个基准年进行全面的价格调查,目前已开展过8轮全球ICP。这8轮国际比较的基期分别是1970、1973、1975、1980、1985、1993、2005和2011年。其中,2011年是有史以来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的国际统计调查活动,也是在有关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及国家统计机构三方积极合作下带有官方性质的全球统计活动。世界银行已于四月底公布了包括全球199个国家和地区ICP2011的初步报告。

从1993年开始,中国先后5次这5次分别是1993、1999、2005、2009和2011年。 开展ICP价格调查活动,2011年是中国首次全面参加全球ICP活动。在30个省市,对GDP支出155项基本分类中,1 150多种居民消费品、177种机械设备、64种住房规格品、61种建筑品及44种政府职务报酬进行价格调查。由于ICP2011在价格调查框架、购买力平价汇总和全球连结方法上有较大改进,此次公布的中国ICP数据发生很大变化。本文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主要从购买力平价和价格水平、实际GDP规模和人均实际GDP规模三个角度分析中国的整体情况及国际地位,同时纵向比较中国ICP2011与ICP2005的相对变化。最后,主要从“格申科龙效应”、ICP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来阐述应客观、全面看待ICP,有助于中国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和使用ICP数据。

二、ICP2011的中国结果及国际比较

(一)购买力平价和价格水平

购买力平价是ICP中的核心指标,它描述两个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相同货物或服务的价格比率。例如,在法国买一个汉堡需480欧元,在美国要花400美元,则从法国的角度来看,汉堡的购买力平价等于083(400/480),即一欧元在法国购买的汉堡数在美国购买同数量、同质量的汉堡只需083美元。ICP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反映单个货物或服务价格差异的购买力平价整合成一个综合购买力平价指标,以反映两国之间GDP所包含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格比率关系,这样购买力平价则能作为两国之间的货币转换系数,从而进行国家间经济规模的比较。

ICP规定用购买力平价与汇率之比,即价格水平指数(Price Level Indexes, 简称PLIs)反映各国或地区国内价格水平与基准国价格水平的差异。如果价格水平指数大于100,表示国内价格水平要高于基准国价格水平;小于100,表示国内价格水平要低于基准国价格水平。ICP2005最终报告[1]指出,以美国=100的价格水平指数是简单地用购买力平价除以汇率,而对比国之间的购买力平价一般是缓慢变化的,当汇率骤降时,一个国家的价格水平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变化,结果与基准国相比,本来相对低的价格水平变得相对较高。以世界=100的价格水平指数则是以美国=100的价格水平指数乘以世界总实际支出与名义支出的比率,这能够消除美元汇率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价格水平的国际比较和排名采用以世界=100的价格水平指数。

如表1所示,2011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351,相当于当年汇率(646)的5433%。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这表明中国国内价格水平远低于美国价格水平,人民币实际购买力强于名义汇率。以世界=100的价格水平指数为6996%,中国国内价格水平低于世界平均价格水平,在178世界银行ICP2011初步报告特别提到,有15个未参加基准年ICP调查活动的经济体仅公布购买力平价数据作为参考目的,为保证整个表的一致性,这些经济体未包括在世界总表中。同时,苏丹、埃及和俄罗斯联邦以及斐济参加了多个区域的比较,博内尔岛的数据缺失。在参与ICP2011的199个国家中,剔除非基准经济体、重复排名的经济体及缺失数据经济体,本文比较的国家和地区总数为178个。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93位,处于中下水平,与巴拿马、哈萨克斯坦、中非共和国、塞舌尔等国相当。在亚太23个国家和地区(未包括属于OECD的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排第7位,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此外,与金砖国家相比,印度价格水平指数为4175%(171位)、俄罗斯7620%(76位)、巴西11340%(30位)、南非8478%(59位),中国国内物价水平仅高于印度,但明显低于其他金砖国家。

从GDP支出项看,中国在各支出项上的价格水平均低于世界平均价格水平,表明人民币实际购买力强于名义汇率。在各支出项中,固定资本形成项目,国内价格水平相对美国价格水平和世界平均价格水平较高,人民币购买力较弱;政府公共消费支出项目,国内价格水平相对美国价格水平较低,相对世界平均价格水平较高,人民币购买力较弱;实际个人消费支出项目,国内价格水平相对美国价格水平较低,相对世界平均价格水平较低,人民币购买力最强。

(二)中国实际GDP总量的国际比较

ICP2011初步报告[2]指出,汇率不能完全修正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用本国货币或用汇率转换成通用货币计算的GDP及支出构成均是名义支出。在GDP的国际比较中,购买力平价能反映国家间的总体价格差异,把基于购买力平价转换的GDP视为实际GDP,把以汇率转换的GDP视为名义GDP。表2列示了2011年中国实际GDP总量的国际比较情况。

表2给出了实际GDP排名前10的国家及金砖国家的结果。如表2所示,2011年中国实际GDP达到134 95910亿美元,是名义GDP的184倍。2011年中国实际GDP占世界实际GDP总量的1490%,实际GDP和名义GDP均排世界第2位,但与名义GDP占世界名义GDP总量相比,提高448个百分点。

与美国比较,中国实际GDP总额约占美国的8688%,而名义GDP总额仅约占其4714%,相差甚远。同时,与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实际GDP差额也要远大于名义GDP差额。与金砖国家比较,中国和印度采用购买力平价转换的GDP变动最大,其他金砖国家变动相对较小。根据以上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购买力平价数据分析,总体来看,购买力平价法明显提高了中国GDP的绝对量和相对量。

(三)中国人均实际GDP的国际比较

用购买力平价转换中国人均GDP,如表3所示,2011年中国人均实际GDP为10 05671美元,人均名义GDP超过4 000美元,排世界第99位,较人均名义GDP排名(96位)有所下降,处于世界中下水平,与埃及、突尼斯、多米尼加、阿尔巴尼亚等国相当。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人均实际GDP还存在较大差距,仅占世界平均值的7471%,但与人均名义GDP占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高出2244个百分点。

与排名世界第1位的卡塔尔相比,中国人均实际GDP仅占其686%,差距尤为明显。与主要发达国家比较,中国人均实际GDP分别占美国的2020%、日本的2935%、德国的2453%、英国的2865%、法国的2764%,差距也很突出。与金砖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实际GDP仅超过世界排名第127位的印度,分别占俄罗斯的6870%、巴西的8303%、南非的8304%,亦存在一定差距。

从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重要结论,需引起高度注意: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虽然中国人均实际GDP总量较汇率法已有大幅提高,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中国仍属于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

三、中国的相对变化:ICP2005与ICP2011

2005年是中国第四次参加全球ICP调查活动,中国有11个城市(上海、北京、大连、重庆、宁波、青岛、厦门、哈尔滨、武汉、广州和西安)作为采价点。世界银行根据在11个城市调查的580种居民消费品、34种建筑项目、91种机械设备价格数据及18种政府职务报酬数据及其他相关统计资料,来推算各类商品与服务的全国平均价格水平,并计算我国GDP支出项各基本分类的购买力平价。2011年是中国首次全面参加全球ICP活动,有30个省市作为采价点。在GDP支出155项基本分类中,对1 150多种居民消费品、177种机械设备、64种住房规格品、61种建筑品及44种政府职务报酬进行价格调查。

ICP2005与ICP2011由于在调查的基准时点、调查范围、价格水平、购买力平价的连结方法和组织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其比较结果只反映特定时期、特定范围、采用特定方法计算的购买力平价。因此,在比较ICP2011与ICP2005的结果时,不能在不同基准期比较经济总量的变化和增长速度,亦要避免直接比较实际支出结构和价格水平的变化,但可以比较购买力平价的变化及ICP2011与ICP2005某些指标的相对变化,如经济总量和价格水平在世界的相对位置变化。

(一)中国购买力平价和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化

如表4所示,2011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从2005年的345提高到351,相当于从当年汇价的4212%提高到5433%,价格水平从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200%提高到6996%。6年间,中国国内价格水平涨幅高于美国及世界平均涨幅,人民币实际购买力有所减弱,加之人民币升值因素,购买力平价与汇价之间的差异及国内价格水平与世界平均价格水平的差异在缩小。

从GDP各分项看,6年间,人民币对政府公共消费支出项的实际购买力降幅最大。2011年中国实际个人消费支出项的购买力平价从2005年的346提高到349,人民币实际购买力小幅下降。如前所述,购买力平价与汇率的比值代表的是一国相对美国的价格水平。如表4所示,6年间,中国实际个人消费支出项的价格水平与美国相比缩小了1178个百分点。此外,国内价格水平与世界平均价格水平相比缩小1539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项的购买力平价从2005年的370提高到377,人民币实际购买力小幅下降。中国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项的价格水平与美国相比缩小1318个百分点,国内价格水平与世界平均价格水平的差异缩小2213个百分点。政府公共消费支出项的人民币实际购买力大幅下降,购买力平价从2005年的151提高到341,中国在政府公共消费支出项的价格水平与美国相比缩小3436个百分点,国内价格水平与世界平均价格水平的差异缩小4206个百分点。

(二)实际GDP总量和人均实际GDP总量的相对变化

用购买力平价数据推算,2005年和2011年中国实际GDP总量均排世界第2位,但2011年中国实际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970%上升至1490%,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明显增大。同时,与世界排名第1位的美国相比,中国2011年实际GDP总量占美国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4310%上升至8688%,与美国的差距明显缩小。

从人均实际GDP总量看,中国2005年为4 09100美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排名第86位,2011年则达到7471%,但排名反而降至第99位。同美国相比,2005年中国人均实际GDP仅占其980%,2011年则升至2020%。按照购买力平价的算法,2011年中国实际GDP总量对世界的贡献较2005年更大,但中国人均实际GDP在世界的地位反而在下降。

四、客观全面看待ICP

ICP2011是中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价格调查,与以往任何一次ICP相比,价格数据更能代表全国平均价格水平。世界银行采用改进的技术方法推算2011年中国的购买力平价数据,因而中国ICP2011的购买力平价数据理应比ICP 2005的数据更为合理。但通过数据解读发现,用购买力平价作为货币转换因子,中国实际GDP与人均实际GDP不对称。中国实际GDP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明显提高,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显著增加,但从人均角度看,中国人均实际GDP的国际地位没有上升反而下降。因此,不能盲目地接受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数据,而是应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去看待ICP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一)类似“格申科龙效应”仍存在吗?为克服“格申科龙效应”ICP在关于测算基本类以上一级购买力平价方法的选择上,2011年以前主要采用GK法。然而GK法得到的物量指标受“格申科龙效应”(Gerschenkron Effect)的影响。Hill指出,具备可加性的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需要给定一个世界平均价格向量,然而,用单一平均价格向量比较国家经济总量会产生替代偏差,该替代偏差导致的后果是产生Gerschenkron Effect,GK法会高估国内相对价格低于世界平均价格的国家经济总量[3]。,世界银行在ICP2011中完全舍弃GK(Geary—Khamis)法,改选之EKS(Elteto—Koves—Szulc)法。但2011年的结果仍呈现一个鲜明特征,总体上,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经购买力平价转换之后较汇率法存在普遍提升,而发达国家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呈现相反状态。由此引发的疑问是,发展中国家实际经济总量是否仍存在类似“格申科龙效应”?换言之,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平价数据是否存在系统性低估?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指出相对价格水平与收入水平存在递增的关系,越贫穷的国家价格水平越低,越发达的国家价格水平越高,一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价格水平的不断上升。价格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提供了一条测度购买力平价偏差的思路。因此,本文借鉴Deaton和Aten[4]测度2005年购买力平价数据偏差的思想来测算2011年欠发达地区购买力平价的系统性偏差。

如果购买力平价不存在偏差,变量标注*号,价格水平与相对收入的关系如下:

lnPLIi*=α+βlnRYi*+uii=1,2,3n(1)

PLI代表价格水平,RY表示相对美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本文以测度亚太、西亚和非洲三大欠发达地区购买力平价偏差为例,当购买力平价(PPP)存在偏差时,引入一个系统性偏差因子θ,使得:

lnPPPi=lnPPPi*+θ(2)

如果θ为负,则购买力平价被低估,经济总量被高估。将式(2)代入式(1)中,可得到估算的PLI与估算的RY之间的关系:

lnPLIi=α+θ(1+β)+βlnRYi+uii=1,2,3n(3)

由于欧盟—OECD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整体经济结构比较接近,而且该地区在国际比较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价格数据相对比较完善,所以该地区的购买力平价数据相对比较准确。因此,本文以欧盟—OECD地区为基准测度欠发达地区购买力平价偏差。引入一个国家虚拟变量Di,可进一步将式(1)和式(3)合并,转换成式(4):

lnPLIi=α+θ(1+β)Di+βlnRYi+uii=1,2,3n

i∈OECD,Di=0;iOECD,Di=1(4)

当i属于欧盟—OECD国家时,令Di=0,否则赋值为1。通过式(4)估计出偏差因子θ约为-039。这说明亚太、西亚及非洲地区的购买力平价被系统性低估,最终通过式(2)可测算出购买力平价被低估3229%左右。当然,该测度结果仍存在误差,但这应引起研究者的充分关注, ICP2011仍系统性高估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类似“格申科龙效应”依然存在,必须谨慎看待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数据。

(二)发展中国家在ICP中处于不平等地位

从政治角度看,ICP的总体框架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建立的,是一项带有政治性的统计活动。全球经济秩序由西方发达国家主控,ICP是向发达国家倾斜的,发展中国家在ICP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与汇率法相比,购买力平价法在总体上明显拉升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而发达国家提升的幅度则较小甚至是下降。这种反差是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

ICP2011初步报告特别说明:中国国家统计局对ICP2011中所应用的一些方法持保留意见,中国国家统计局不认可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购买力平价数据[2]。本文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在ICP中处于不平等地位,ICP2011的结果会影响到中国相关利益。首先,中国实际GDP已达美国的8688%,国际社会纷纷预测中国即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一些国际组织可能借此要求中国承担与自身实际发展水平不相称的过多国际责任。其次,此次公布的中国购买力平价数据远低于汇率,这可能会作为某些国家“要挟”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理由,从而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因此,考虑到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需理性看待世界银行公布的购买力平价数据。

(三)ICP的局限性:购买力平价数据存在偏差

从统计角度看,购买力平价是ICP设计的统计指标,它是对未知真实值的一个点估计,而非精确值[2]。作为一个估计量,购买力平价数值定会存在偏差,其可靠性受抽样误差、测量误差及估计方法等的影响。众所周知,抽样误差无法完全消除。测量误差及方法上产生的影响理论上可以消除,但在ICP的当前实践中非常难以实现。ICP本身的局限性将直接导致购买力平价数值与真实值存在偏差,而偏差的大小将决定购买力平价数据的可靠程度。

1ICP全球组织方式值得商议

ICP在全球组织方式上采取简单的地理划分方式。ICP2011将全球199个国家分成八大区域:非洲、亚太、独联体、拉丁美洲、加勒比、西亚、太平洋群岛及欧盟—OECD地区。ICP2011初步报告明确指出:在应用购买力平价数据时,经济结构相似的国家之间的比较要比经济结构差异较大的国家之间的比较更为准确,区域内的比较要比跨区域的比较更为准确[2]。所以从这点来看,ICP简单地以地理划分全球的组织方式可能会在计算区域购买力平价时就会引起比较大的偏差。

地理划分方式会产生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某些区域内国家众多,为满足规格品代表性,价格信息的丢失比较严重,如两国均不具备代表性的商品,一国具备代表性另一国未进行价格统计的商品。二是区域内国家之间相对价格结构、消费结构差异很大,影响比较的准确性。由于参加ICP的国家非常多,要搜集到可比的价格数据非常困难、复杂,现行ICP的组织方式可能更多考虑的是实施的方便性,但购买力平价数据若要被广泛应用,这种以牺牲数据准确性的组织方式就不可取。本文认为,应该选取能够反映经济结构、消费结构的多种指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全球各国进行区域划分,尽可能保证区域内差异小。

1规格品代表性和可比性之间难以平衡抽样误差

ICP需要对国家间的产品价格进行比较,但又不可能对所有的产品都进行价格调查,只能选取一些规格品进行价格比较。所选的规格品必须对各国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各国的支出结构和消费结构。同时还要求在国家间具备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产品完全一致,而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极为困难。ICP2011涉及1 000多种规格品,加之各国支出结构、消费模式和生活习俗等千差万别,ICP难以在各国之间做到所有规格品代表性和可比性的平衡。提高了代表性难以提高可比性,提高了可比性难以提高代表性,而且一般来看,具备可比性的产品价格偏高,具备代表性的产品价格偏低[5]。

规格品代表性与可比性的难以平衡直接影响购买力平价数据质量。如ICP2011结果显示,亚太地区价格水平总体偏低,购买力平价远低于汇率。亚太地区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居民消费支出主要用于价格相对低廉的商品与服务,在规格品的选择和价格采集上偏重于各国和地区的代表性,因而可比性相对较差,导致亚太地区价格数据可能存在系统性偏低,购买力平价数据有被低估的可能。

2非市场服务和不可贸易品的不可比性引起的误差

ICP中非市场服务和不可贸易品包括教育、医疗、房租、建筑品和政府公共消费(如国防、警察、火警和环境保护等)在国家之间的不可比是引起购买力平价存在偏差的重点领域,这是ICP固有的“顽疾”。这种不可比性受基础数据的限制,在这些领域采价异常困难,众多数据需要估算,各区域数据口径不一致,统计误差较大。如在住房服务方面,非洲、拉丁美洲以及西亚通过利用全球各类住房年均租金数据计算住房类购买力平价。亚太在住房服务相对物量等于家庭支出相对物量(相当于除去了租金的作用)的假设基础上计算住房类购买力平价。欧盟—OECD国家则是用租金与住房存量数据计算住房类购买力平价[6]。

此外,方法的不一致也会导致误差。虽然ICP2011在上述重点难点领域的技术层面上已取得一定进展,但问题仍很突出。暂且不论这些方法本身的缺陷,在技术方法的选择上,现实是各区域只能根据自身掌握的数据及能力采用不同的价格估算方法,各区域方法的非一致性导致数据可比性差。如ICP2011采用格罗宁根大学专家提供的劳动生产率调整系数调整非洲、亚太、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政府雇员报酬数据,用以调整非市场服务类购买力的生产率差异[2]。但是对发达区域未进行生产率调整,这种假设发达国家政府雇员生产率相同的做法值得商榷。发达国家雇员生产率差异只是相对较小但不可能完全相同,上述方法仍不能完全剔除生产率差异对购买力平价产生的影响。此外,该方法主观性较强,准确性完全依靠专家的主观判断。

3区域汇总方法和全球连结方法的影响

在区域购买力平价的汇总上,ICP2011对区域购买力平价的汇总方法不统一,允许各区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相应方法。购买力平价是ICP中的核心指标,使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种区域之间汇总方法的不统一,对购买力平价数据质量会产生影响,从而降低用购买力平价数据进行国际比较的权威性。

在购买力平价的全球连结上,ICP2011采用核心产品目录法进行区域购买力平价的全球连结。具体做法是:ICP全球办公室制定统一的全球核心产品目录,并要求所有参与国和地区都必须采集核心产品目录价格数据,提供GDP各支出项基本分类数据。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加权国家虚拟产品法(WCPD)把区域购买力平价结果连结成全球结果。该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全球核心产品目录本身在各个国家的代表性和可比性难以协调。全球核心产品目录较全球规格品目录的范围更小,强调突出一部分更为普遍的产品在ICP中的作用,因为核心产品目录和规格品目录主要由发达国家选定,这会强化发达国家的价格在ICP中的影响力。二是WCPD法的科学性问题。在进行全球连结时,核心产品目录法采用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支出分类作为权数,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发达国家权数较高,导致发展中国家购买力平价存在系统性偏低的可能。虽然ICP2011试图用WCPD法克服这种权数差异对购买力平价数据的影响,但这种简单的加权平均方法是否能完全消除权数差异的影响尚未得到验证。

(四)ICP的合理性

虽然ICP一直饱受争议,但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参与ICP,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开始应用购买力平价数据,ICP已成为国际经济比较的一种主流方法。此次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购买力平价数据基本能够反映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上的相对位置,所以,我们在认识到ICP本身局限性的同时,也应看到ICP合理、积极的一面。

1购买力平价理论优于汇率法

购买力平价理论以“一价定律”为基础,能反映各国GDP所包含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综合价格比率关系,既包含贸易品的价格比率关系,也包括非贸易品的价格比率关系。用购买力平价作为货币转换因子来进行国际经济比较,不仅能解决货币的同一性问题,而且亦能消除各国之间价格水平差异。理论上,采用购买力平价要优于汇率法,它更能真实刻画各国的实际经济规模和发展差距。

2国际权威组织已广泛应用购买力平价数据

作为一种主流的国际经济比较方法,ICP提供的购买力平价数据已被一些国际权威组织广泛用于编制统计数据和政策分析。如世界银行用购买力平价制定国际贫困线,国际货币与基金组织用于计算成员国的认缴份额和投票权、分析预测全球或地区经济,欧盟用于分配结构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用于测算人类发展指数及其相关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用于评估各国的医疗支出。这些世界性权威组织对购买力平价数据的广泛应用充分体现了ICP合理的一面。随着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对ICP的进一步了解与认可,购买力平价数据在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ICP对各国统计能力建设、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ICP设计了详细的价格调查框架,要求各参与国对所选的规格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的价格调查,各国统计机构需相互协调合作,这对一国的统计能力要求很高。欧盟和DECD成员国不论是在理论、技术方法还是在组织方式上都积累了丰富的、成熟的经验。这些国家统计水平较高,全球ICP的实施能够推动统计能力较弱的国家学习先进的数据资料搜集方法和统计方法。

IC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逻辑发展,它要解决各国GDP的国际可比性问题。在155项GDP基本支出分类上,ICP2011要求与1993年版的SNA保持高度一致。同时,ICP要求各参与国按照统一的支出分类、相同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报送数据。可以说,在ICP框架内涉及的核算理论与方法,在数据口径、计算方法等各方面均要求各国高度统一。因此,全球ICP活动可以促进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

五、结论

ICP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全球统计活动,通过对ICP2011的数据解读发现,中国实际经济总量对全球的贡献与其人均实际GDP的国际地位不对称。对ICP应抱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在未找到更为合适的指标之前,理论上,购买力平价是进行国际经济比较最为理想的指标。由于目前ICP在一些重点难点领域无法取得实质进展、且受各国经济结构差异及核算基础的影响,购买力平价数据存在较大统计误差。应高度注意ICP当前的不足,在技术方法、重点难点领域未取得重大突破之前,购买力平价数据要被各国所认可,可以说任重而道远。在进行国际经济比较时,目前购买力平价数据更适合于作为汇率的一种参考方法。此外,在利用购买力平价数据进行国际比较时应特别注意:购买力平价数据更适合于在经济结构相似的国家或在同一区域内进行比较;更适合用货物类购买力平价数据进行国际比较,服务类购买力平价数据可靠性差;杜绝用购买力平价数据进行实际支出、价格水平的直接比较;避免用购买力平价数据比较不同基准期的GDP总量、增长速度及结构分析;亦不能用其比较金融流量、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贷款等。

参考文献:

[1]World BankGlobal Purchasing Parities and Real Expenditures,2005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M]Washington,DC:World Bank,2008

[2]World Bank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 and Real Expenditures of World Economies,Summary of Results and Fin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mparision Program[M]Washington,DC:World Bank,2014

[3]Hill,RJA Taxonomy of Multilateral Methods for Making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Prices and Quantites[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1997,43(1):49-69

[4]Deaton,A,Aten,B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PPPs in ICP 2011:Why Are the Results So Different?[R] NBER Working Paper,2014

[5]余芳东关于世界银行2005年ICP结果、问题及应用的研究[J]统计研究,2008,(6):3-10

[6]World BankMeasuring the Real Size of the World Economy:The Framework,Methodology and Result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ICP)[M] Washington,DC:World Bank,2013

[7]Hill,RJMeasuring Substitution Bias i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Based on Additiv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Method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0,44(1):145-162

[8]Jonas,P,Sardy,PThe Gerschenkron Effect:A Re-examinat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0,52(1):82-86

[9]Nuxoll,DADifferences in Relative Prices and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Growth Rat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5):1423-1436

[10]Dikhanov,YSensitivity of PPP-Based Income Estimates to Choice of Aggregation Procedures[R]Washington,DC:World Bank,1997

(责任编辑:邓菁)

猜你喜欢

购买力平价
从中长期视角看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走势
欧洲购买力人均降近800
5000块人民币的“平价”太空之旅
5000块人民币的“平价”太空之旅
手机价格与高中生购买力的相关性分析
河南南阳农村居民购买力调查分析
谁是你的消费导师?
“平价”艺术来袭
卫生部正名“平价医院”政府办“惠民济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