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共享 让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
——学习“十三五”规划体会

2016-01-06吴晓宇刁玉峰刘育明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十三五分配成果

吴晓宇,刁玉峰,刘育明

(1.军事交通学院 政治部,天津 300161; 2.军事交通学院 院务部,天津 300161)



推进共享让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
——学习“十三五”规划体会

吴晓宇1,刁玉峰1,刘育明2

(1.军事交通学院 政治部,天津 300161; 2.军事交通学院 院务部,天津 300161)

为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新理念,强化全体官兵关于我国发展变革的全局意识。在分析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基础上,解析党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思考党把共享发展作为分配治理基本原则的新理念与新实践。

共享发展;分配治理;学习体会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并指出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共享发展是“十三五”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1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作为人类社会的长期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其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符合中国人的心理情结,更适应新常态下中国国情的现实要求,是一个可知又可行、渴望又可行的发展举措。

1.1共享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共享,作为一个社会发展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原则。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是科学社会主义者,都始终把“消灭剥削、人人平等、追求共享”作为毕生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其撰写的《乌托邦》一书中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幸福海岛,在那里物资取之不尽,人人皆可免费享有,不受数量限制。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下,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理论基石之上,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他指出,社会主义生产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在于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在于实现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走向实践。他下令没收所有私人土地,所有银行收归国有,所有教会财产全部充公,一切矿藏、工厂归苏维埃等等。这些措施虽然超越了当时俄国的国情,具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但是却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即消除贫富对立、消除剥削,建立一个人人共享的新社会。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苏联模式。在苏联模式中,片面强调阶段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终身制、政治腐败、个人特权长期存在、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导致发展最终偏离了正确方向。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为人民所抛弃,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重大挫折。社会主义发展轨迹证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检验真假社会主义的试金石。脱离了共享,就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2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创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推进者,共享理论是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更是充分体现了共享的思想精髓。他指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要通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设计来决定广大劳动者创造的剩余劳动不再为资本家占有,而为劳动者自己所有,保障人民群众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基本权利。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2]可以说,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认识的再深化,充分反映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越来越成熟,充分说明了党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科学规律的把握进入了理性和成熟的境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内容的不断丰富完善。

1.3共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追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广大工人和农民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经济上深受残酷剥削,贫富悬殊成为社会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李大钊提出:“社会主义应为极公平的分配,能够使我们人人都能安逸享福,过那一种很好的精神和物质的生活。”陈独秀也多次强调:“反对财产私有”“主张实际的多数幸福”“增加富力”。 由此可见,建党初期财富共享的思想因子深深埋藏在我们党领导人的思想中。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迅速开展土地革命,坚决镇压反革命,成功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民享有劳动生产果实,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社会劳而不获的黑暗社会现实。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远见卓识,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提出要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让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发展的价值取向,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一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人民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展现了人民至上的道德情怀,彰显了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

2.1发展为了人民是共享发展的核心

在社会主义制度之前的社会制度,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也无论它采取哪种形式存在,其作用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与之相对,社会主义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保障人民利益的实现。正如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宗旨,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作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党的奋斗目标,以“收入分配、食品安全、医疗保障、教育公平”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改革突破口,实施了一揽子民生和民心工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发展为了人民需要着重解决好4个问题:一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群众的贴心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二是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以及安全、发展需要的供给,创造人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三是通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在确立社会发展目标时,既要有“物”的方面,更要有“人”的方面,做到“见物又见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发展为了人民,这个人民是全民,覆盖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绝不是少数人的共享和部分人的共享。

2.2发展依靠人民是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4]当前,我们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能否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能否真正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能否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能否及时吸收人民群众的鲜活经验,是做好各项工作事业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党保持生命力的需要,更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的要求。

发展依靠人民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要求。第一,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求看到人是发展的主体,是实现发展的根本力量。现代社会变迁的本质是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换。尊重和实现个人权利、自由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既是社会发展目的也是个人努力方向。每个人都应该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发展要立足于每个个体公民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第二,发展依靠的人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千百万人民群众,这个人民既包括了全国各个阶层,也包括了各个区域、各个民族的人民,还包括了全世界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的华人群体,只有依靠他们,发挥其首创精神,适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集思广益,才能激发和凝聚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厚伟力,最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第三,发展依靠人民要求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基点放在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上,而非寄希望于争取外援,获取国际技术、资金、智力、道义的支持上。

2.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共享发展的现实要求

当前,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原则,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特别是让那些处于贫困状态的人们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坚守底线,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发展成果人人有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金量”。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注重4个方面:第一,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首先要抓好落实。一些好的政策,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干扰,在结果上出现递减或者走样。例如,这些年中央一直非常重视扶贫工作,出台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给予了大量资金扶持,但是不少政策到了基层就走了形、变了样,扶贫政策成了摆设,扶贫资金成了“唐僧肉”,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热烈庆祝某某县成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尴尬局面。第二,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键要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地区、这些群众由于交通、地理、历史等原因,迟滞了脱贫奔小康的步伐。对于这一点,需要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切忌像过去一样大水漫灌、治标不治本,要切实立足自然历史社会环境,尊重群众意愿,有的放矢地推进扶贫,除了“输血”,还要“造血”,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使发展成果能够真正暖民心。第三,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全面的共享,不仅仅指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奠定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还要共享民主政治发展成果,保障民主权益;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全面提高文明素质;共享社会事业发展成果,全面改善生活,共享生态文明发展成果,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第四,共享发展成果要求制度化保障。在共享发展中必然涉及利益的调整,光靠个人道德自觉来化解矛盾往往是苍白的,因此制度的建立是人民实现共享发展成果常态化的根本举措。当前,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初步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共享制度,但是应该看到,有些制度公平性不足,可行性令人担忧;有些制度和政策自相矛盾,与其制度设计初衷背离,制度的认同度和信赖度不高。实现共享发展成果制度化要着重在共享发展制度设计科学化、制度运行规范化、制度评估监督化上下功夫,确保人民能够切切实实共享发展成果。

3 把共享发展作为分配治理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要求发展要“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就意味着共享发展是发展的新理念、新实践,更是分配治理的新理念、新实践,它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

3.1当前分配问题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同期世界大国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最快且人数最多的脱贫致富速度、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从1978年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 645亿元增长到63.65万亿元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7 800美元。可以说,38年来,我们书写了“中国故事”,走出了“中国特色”,创造了“中国奇迹”,传播了“中国声音”,打造了“中国名片”,开启了“中国时代”。然而,历史性成就的背后却藏着一个巨大的经济社会隐患。一是当前收入差距、贫富差距较大。作为一个转型中国家,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中国也快速成为一个在收入分配、财富分配和社会资源分配等各个领域高度不平等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当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远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不平等水平居高不下,不平等状况代际传递,不平等阶层开始固化,不平等根源逐渐制度化。二是分配问题已经开始向社会问题衍化并呈加速趋势。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阶层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组成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简单结构”。现在,这种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学者概括“五大社会等级、十大社会阶层”。有网友戏称,当前我国是一个由“富人族、拆迁族、月光族、啃老族、打工族、蜗居族、蚁族、鼠族”等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而“多民族”现象的背后实指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鼠二代”等社会新名词的出现表明,阶层分化正在向固化转化并有代际传递的趋势。三是分配不公引发公共信任危机。俞可平指出:“虽然近年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满意度却是下降的,其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分配不公。”四是分配问题助长社会不正之风。由于少部分社会群体在社会改革进程中利用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获取经济利益过快、过易、过多,一些不合法、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及时查处和规范,助长了投机取巧的社会心理。可以说,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颗“毒瘤”。

3.2共享发展是对“效率公平都要兼顾”分配原则的创新发展

共享,顾名思义就是共同分享,避免两极分化。发展,指的是事务的自我完善。共享发展,是对“效率公平都要兼顾”分配原则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当时社会生产效率的极端低下现状,为激发人们生产积极性,党中央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口号,这一理念在当时极大调动了积极性,激发了经济社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使生产效率获得极大提高,使得一大批社会群体迈进了先富阶层。“效率优先”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是经济社会保持活力和创新力的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但是,市场机制容易造成弱肉强食,具有拉大收入差距的天性。更何况在深化改革的经济体制转轨期,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更是放大了市场机制带来的“马太效应”。经济快速发展了,国家财政增长迅速,但是老百姓却没有得到同等的实惠。每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各地平均工资时,都有无数网民调侃自己“被平均了”。因此,相比于“效率和公平都要兼顾”的分配原则,共享发展的提出,更加强调个体的获得感。在分配治理实践中,一方面,共享发展要求处理好“共享”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发展是共享的物质前提,没有发展,共享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提供不了共享的物质保障;反之,没有共享,发展成果分配两极分化,就会造成贫富悬殊、社会动荡和内需不足,最终发展缺乏后劲,从而窒息消亡。因此,共享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另一方面,共享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进程,共享的范围、深度都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共享发展绝不等同于“大锅饭”和“高福利”。共享的前提是参与,只有参与生产,才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的基础在于发展,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有更多红利可以分享。如果将共享发展理解为躺在床上睡大觉也能“从摇篮到坟墓”享受高福利,那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3.3在推进共享中实现分配问题的善治

分配,作为决定发展成果分配和利益关系调整的总枢纽,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生产,不仅决定着经济发展,而且决定着社会和谐。要在分配治理中全面贯彻“共享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分配问题的善治。一是加强共享理论研究,为治理分配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机制之间关系、初次分配过程产生的分配问题是否可以依赖于再分配解决、分配状况的代际传递问题、公共权力参与分配问题、公共资源分配如何做到公平正义、劳动报酬主体地位如何强化、如何缩小不同个人所拥有的参与分配的要素差别、无形资产的再分配及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生态权的分配问题等等,只有在共享理论上厘清这些问题,才能使其化为我们思考、分析、研究、解决分配问题的方法论。二是鼓励社会治理,促使分配治理主体多元化。推进共享仅仅依靠政府作为是不够的,需要吸收社会的力量共同治理。具体来说,需要吸纳社会组织和民间组织力量,发展慈善事业,发挥其扶贫济困、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需要调动社会力量,畅通其对公共权力监督的渠道,督促政府职能归位,铲除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需要构建相应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吸纳各界社会人士智慧,实现良性互动,为积极推动分配治理改革广泛纳谏。三是完善共享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构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安全网”,尤其是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教育培训保障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鼓励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让人民群众公平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和福祉,逐步提高社保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的监管和征收,逐步创造条件,征收遗产税和物业税,加强对国有垄断行业和企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和调控,最终实现社会分配公平。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M]//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2.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285.

[4]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编辑:张硕)

Sharing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to Enhance People’s Sense of Gain——Reflections on the 13thFive-Year Plan

WU Xiaoyu1, DIAO Yufeng1, LIU Yuming2

(1.Politics Division,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2.Administration Division,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China)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the sharing of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proposed in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o enhance our armymen’s consciousness of the over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after pointing out that “sharing”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socialism, expounds our party’s belief in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It also reflects on the new concept and new practice of our party in taking “sharing of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the basic distribution principle.

sharing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distribution and governance; reflections

2016-03-03;

2016-04-05.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4@ZH010).

吴晓宇(1986—),男,博士研究生,讲师.

10.16807/j.cnki.12-1372/e.2016.08.017

D261

A

1674-2192(2016)08- 0072- 05

● 思想政治工作Ideological & Political Work

猜你喜欢

十三五分配成果
验收成果
1种新型燃油分配方案设计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