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翻译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2016-01-05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5年47期
关键词:商山板桥体味

编号:H1(2015)21-02-01

作者:闫 平

我认为一首好诗就是一杯好茶,浓缩了诗情画意,饱含着声色香味,风光无限,意味无穷。然而喝茶前需要浸泡,只有充分浸泡过的茶叶才会摇曳生姿、清香四溢、回味无穷。品诗亦是如此,只有充分翻译过的诗歌才能尽现其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

所以,翻译在古诗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一、翻译有助于领略古代诗歌的画面美、意境美

许多诗句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组简单的词语,几个简单的意象,彼此之间似乎没有任何联系。但是经过翻译,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跃然于眼前,且意象与意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句由十个纯名词构成六个意象,翻译以后:残月高悬,雄鸡清声;茅房客舍,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谁料,板桥横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画面。尽得“早”之风流韵味。

二、翻译有助于体味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古诗的语言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例如唐代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表面看去,这似乎只是一首表达新嫁娘将要拜见公婆的忐忑心理的诗,但是结合诗歌的题目与古代科举考试的历史背景,我们却只能把它翻译成“临到要考试了,我生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我此刻的心情就像作为新娘子不知道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的欢心一样忐忑不安。”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相对于赠诗的内容,答诗的翻译则: “你犹如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完全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在对这一赠一答诗歌的翻译中,诗歌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情感尽显无遗。

在诗歌的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既追忆过去又展望未来,既怀念历史又遥想远方。

学生在翻译中领略画面美、在翻译中体味情感美、在翻译中把握技巧、在翻译中赏析人物形象、在翻译中提高能力。这样的古诗翻译,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峡一高 4745500)

猜你喜欢

商山板桥体味
商山银花
商山四皓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商山不老
“松竹”图里话板桥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板桥河
板桥村扶贫精准在哪里?
体味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