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湘情爱世界的背离与统一

2016-01-05邢冰雁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背离统一

摘  要:朱湘,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在外界看来他是孤僻和冷傲的,他的生活是曲折的,但在他的诗中找不到丝毫烦躁焦虑的痕迹,正如沈从文对他“平静的诗”和“焦躁的人”的评价,两者矛盾而又和谐地统一在他的生活和诗作中。他内心情爱世界的纯真,是通过构建诗的世界来实现的,他用恰当的意象作标签,寄托着对诗、对生活、对爱最纯粹最真实的感情。

关键词:朱湘  情爱题材  背离  统一

1933年12月5日清晨6时许,在上海开往南京的吉和轮船上,一位清瘦的男子一边喝酒,一边捧读德国诗人海涅的诗作。就在船快要入港,在采石矶附近的江面时,他纵身一跃,投入江水的怀抱。他就是生前孤傲,身后令人惋惜的诗人——朱湘。

朱湘,一位年仅29岁的天才诗人,他以死亡的方式向社会反抗,向失望宣战。他的写作生涯不到十年,著作却颇丰:留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永言集》;散文书信集《朱湘书信集》《海外寄霓君》;翻译作品《路曼尼亚民歌一斑》《英国近代短篇小说集》《番石榴集》;文学评论集《文学闲谈》。他的诗歌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尤其是情爱题材的诗歌,纯真质朴,这似乎与他颠沛坎坷的生活和爱情互相矛盾,但实质上,现实中他的情爱观与诗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一、“不和谐”的诗与人

朱湘,三岁时母亲病逝,十一岁父亲也离世。他由哥哥养大,却因彼此年纪差距大而有些隔阂,没有父爱母爱的童年,孤寂的他慢慢开始写诗。1919年,朱湘进入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由于抵制校方的早点名制度,1923年被清华开除,只身去了上海,靠卖文为生。虽然反对指腹为婚的旧式婚姻制度,但当刘采云家里发生变故,孤独无依时,他接受了她,与她结为夫妇。结婚当天,朱湘没有给哥哥行下跪之礼,得到的不是祝福,而是谩骂和斥责。后来他在上海的生活日益拮据,清华校友彭基相、饶孟侃对他作出北上的邀请,1926年,清华校长同意朱湘复学,1927年,他与柳无忌踏上留学航程。因法文教师不经意把中国人比喻成猴子,他愤然离开劳伦斯大学,后又因误会和强烈的自尊心,离开了芝加哥大学,转到俄亥俄大学,之后接到武汉大学的聘书,他放弃学位,提前回国。

朱湘曲折的人生经历与他孤高的性情不无关系,这在他的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朱湘与大哥的矛盾由来已久,他深交的朋友也屈指可数,不过罗念生、罗皑岚、柳无忌、赵景深数人。他不喜欢徐志摩的贵族气派和油滑的性格,诸多的摩擦,令他离开《诗镌》;他认为胡适、徐志摩等不是真正的诗人,“他们拿着自己浅陋的作品当进身台阶,等到官阶名气到手了,就丢弃了诗本身,却又对真正萌芽的新人冷嘲热骂,朱湘称这些人为‘新诗发达上的一个大阻梗。”[1]

在爱情上,无论100多封《海外寄霓君》有多么情真意切,爱情终究还是向生活的琐碎低头。“五卅”惨案停课后,霓君渐渐开始不满意朱湘的闭门造诗,怂恿他出门找工作,当她望着空米缸发愁时,更是对丈夫的固执耿耿于怀。霓君生下第三个孩子,朱湘又由于学校的经费问题而失业,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因为小儿子的夭折,刘霓君开始怨恨丈夫的无能,夫妻关系逐渐恶化。之后朱湘开始辗转飘泊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由于性情孤傲,得罪了不少人,他谋职四处碰壁,最后,连诗稿的发表都越来越困难。结果穷困潦倒的朱湘用死亡的方式作为最后的反抗。

这就是现实中的朱湘,生活潦倒,爱情无望,像汹涌澎湃的江海,但他的诗却像一片湖,出奇地淡泊、宁静。

清新、秀丽、唯美这些词远不足以概括朱湘的诗歌。沈从文说他的诗歌:“显着平静的微波那种小小的皱纹,然而却因这微皱,更见出寂静。”[2]他的诗歌大都写的是自然之美、情爱之美,散发着蓬勃向上的阳光与朝气。朱湘对大自然的描写多数为新颖娟秀的小诗,是作者刹那的感悟,例如《夏天》诗集中的《早晨》《北地早春雨霁》。他的情爱诗的世界又是那么单纯、热烈,无论关于爱情的《热情》《答梦》《情歌》,还是关于友情的《寄一多、基相》《悲梦苇》,都是那么平静、真挚。

正如沈从文的评价:“作者(朱湘)在生活一方面所显出的焦躁,是中国诗人中所没有的焦躁,然而由诗歌认识这人,却平静到使人吃惊。”[3]这表面上呈现出一种诗与人的“不和谐”。

二、构建诗的“象牙塔”

虽然朱湘曾声称:“我作诗,不说现在,就是以前也不是想造一座象牙塔,即如《哭孙中山》《猫诰》《还乡》《王娇》都是例子。”[4]但在他的情爱世界里,确实有一座“象牙塔”,寄存着最圣洁的爱。

不管在现实世界诗人的情感之路多么不顺,但在诗的世界那片宁静的湖与诗人的内心是统一的。

(一)纯粹的诗,纯粹的爱

朱湘是一个一天24小时都在想着写诗的纯粹诗人,为了诗,他可以辍学,可以放弃获得博士学位的考核机会。在《我的童年》中他说:“只要是诗,无论是直行的还是横行的,只要是直抒胸臆的诗 ,无论作的好与不好,我都爱。”[5]在给妻子的第五封信中写到:“我如今立了一个志向,要把全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诗都拿来读。”[6]在第三十三封信中他说:“博士什么人都考得,像我这诗却很少人能作出来。”[7]朱湘对于诗的爱近乎疯狂的程度,“蜻蜓,红的绿的小的大的;都好看,都有掠微波的薄翼。荷叶,半卷的,全开的;都可爱,都是蜻蜓的小绿伞。”小时候的他便有了诗人的才情,在清华文学社期间对新诗的形式和内容都进行了尝试,诗歌观念上与徐志摩、胡适的分歧,促使他与《诗镌》分道扬镳,即使后来生活困窘,他也仍未放弃对诗纯粹的爱。他在《十四行英体七:我的诗神》中写到:“我的诗神,我弃了世界,世界,也弃了我;在这紧急的关头,你却没有冷,反而更亲切些,给我诗,鼓我的气,替我消忧。”沈从文也曾评价朱湘:“能以清明的无邪的眼,观察一切,无渣滓的心,领会一切——大千世界的光色,皆以悦耳的调子,为诗人所接受。”[8]

朱湘认为诗、酒、性是人生的三件大事,“诗的本质是一成不变万古常新的,它便是人性。”[9]诗人常常把内心的爱体现在诗中,有自己的情爱观。

诗人的爱情是纯粹的,他反对旧式婚姻,反对早婚:“早婚是该铲除的,在任何条件下,甚至于爱情之下!”“纤头式的婚姻是非人的,你如在此圈套之中,就得赶快挣脱,即使手握圈套的人是善意的,甚至爱你的!”[10]他对爱情和婚姻都是充满幻想的,他相信爱情,寻求真正的爱情,在给妻子的信中他写到:“我只要爱情,假的我不要,我单要真的爱情。”[11]他心目中的婚姻也是恬淡、真切的:“我们或者在月光下闲游,或者在灯光下谈心,手握着手,心对着心,虽然久已结了婚生了儿女,也像不曾结婚,还是一对情人一样。将来就是夫妻两个头发都白了,也照样。”[12]

诗人的友情也是纯粹的,在清华与四子的共同追求,留学时与柳无忌的互相照应,他毫不掩饰地批评徐志摩和闻一多的诗,与罗念生的通信中,他道出了离开清华的理由:“清华的生活是非人的,人生是奋斗,而清华只有钻分数;人生是变换,而清华只有单调;人生是热辣辣的,而清华是隔靴搔痒。”“至于清华中最高尚的生活,都逃不出一个假,娇柔。”[13]他也对罗皑岚说出了自己对诗的理想:“我一贯的目的大体上仍旧同《北海纪游》里所说的一样,我是要用叙事诗(现在改成史事诗一名字)的体裁来称述华族民性的各相。”[14]朱湘就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诗人,他的内心,无论对爱情还是友情,都深藏着最纯粹的诗和最纯粹的爱,这一切都体现在他所构建的诗的象牙塔里。

(二)诗中的情爱世界

朱湘的诗集中关于爱情的诗,传递出干净纯洁的感情。

他相信爱情,向往爱情,爱情在他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在《热情》中,他高呼:“吸力中最强的岂非恋爱?”在《歌》中,他认为:“培养生命要爱情;它比水还润,比日光还温,沾着它的无不茂生。”他要的是纯洁之吻:“我只能让那花去亲,去亲泉水的纯洁之吻。”(《天上》)

在爱情面前,他敢于表白。“你的情好像一粒明星,垂顾我于澄静的天空,吸起我下沉的失望,令我能勇敢的向前。”“情随着时光增加热度,正如山的美随远增加。”“爱情呀,你替我回话,我怎么能把她放下?”(《答梦》)“只能怪你自家生得迷人,你的温柔口吻。”(《恳求》)

对爱情忠贞,他会默默坚守。“有许多话要藏在心底,专等一个人。等她一世也没有踪迹,宁可不作声。”(《断句》)

在他心里,有一个美丽的女郎是理想爱情的象征。“你的眼珠是我的碧海,你的双靥是我的蔷薇,你的笑声是我的鸟鸣。”(《春》)“她的眼珠呀,何以像明月在潭心?”(《眼珠》)在他的长篇叙事诗《王娇》中,女主人公王娇就被诗人赋予了新时代的精神,敢于追求恋爱自由,坚信平等的爱情。

远在海外的朱湘,只能以书信表达对妻子的相思,其中不乏赠给霓君的情诗:“两地相思一线通,离情只诉梦魂中。”“爱卿贤惠爱卿娇,哪怕相离万里遥。有如白日行天上,百载恩情永不消。”“我对君情海样深,明年回国自相亲。”

朱湘诗中的友情也是一方净土。一个孤高不合群的诗人,感恩朋友的理解:“我是一个惫怠的游人,蹒跚于旷漠之原中,”“你们的心是一间茅屋,小窗中射出友谊的红光;”(《寄一多、基相》)“我是一只孤独的雁雏,朔方冰雪中我冻的垂死;忽然一晨亮起友情的春阳,将我已冷的赤心又复暖起。”(《南归》)在朱湘心中,友情是茅屋,是红光,是春阳,是他内心一股向上的力量,梦苇的死对他来说也是沉重的打击,“像一声鸟鸣,在月如银的夜间,低,啼过幽谷,高,叫在云边”(《悲梦苇》)。

三、内心情感的寄托

朱湘现实中的感情复杂曲折,但他的内心纯粹的爱与诗中的爱是一致的,统一的。诗中感情的表达常常通过最贴切的意象实现。

(一)明亮的自然景物

1.“小河”的意象。在诗人心中,小河是流动的,具有灵性,自由,无拘无束,象征活力和希望。“伊有水晶般素心,吸我腾沸的爱潮。”(《小河一》)“伊将抱着我倦了的身子,摇着,哼着睡眠的歌儿,我的灵魂将化为轻云,飘飘的腾入空际,而又变形的落到地上,被伊的爱力吸落到地上了。”(《小河二》)水的活力和朱湘渴望斗争的心理是相一致的。

2.“春”的意象。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万物复苏,不管是春天里的爱情还是爱情里的春天,都是美好的。在恋人的春天里,“你的眼珠是我的碧海,你的双靥是我的蔷薇,你的笑声是我的鸟鸣。”(《春》)万物皆有情,“燕哥”和“柳姊”依依惜别,“西风里燕哥匆别,来生约止不住柳姊的凋丧。”(《小河》)

3.“云”的意象。天空的云干净、纯洁、梦幻,这与诗人追求的爱情理想是相吻合的。“天上摇曳着一片云,我只能望了她舒展。”(《天上》)“白的剪秋萝,白的玫瑰,你们多么清洁!取一枝我想伸出手来,可惜沾了煤屑。”(《白》)

(二)象征爱情的女郎

在朱湘的心中总有一个梦幻的女郎,她是理想与爱情的结合,是美好的象征。“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采莲女》),这就是“耳鬓边晕着微红”的采莲女思念、娇羞的神态。女郎是美丽的,“蝶翼上何以有双瞳?雀尾上何以生眼睛?”“她的眼珠呀,何以像明月在潭心?”(《眼珠》)女郎是神秘的,“车中坐着那庄严的女神”,“人生之宴他还没有品尝;也没有逢迎衷曲的女郎。”(《死之胜利》)心中的女郎是值得等候的,“有许多话要藏在心底,专等一个人。等她一世也没有踪迹,宁可不作声。”(《断句》)“抓到了爱,你的浪游才完毕。”“不必寻求,你便是我的爱神,供奉、祈祷他,便是我的事业。”“你说,要心靠牢了跳荡的心,还有二十五年我须当等候。”(《动与静》)

还有叙事诗《王娇》中对王娇的描写:“她的脸像圆月挂中天。额角上垂着汗珠,她的晶莹珍珠也不如;面庞中泛着红晕,好鲛俏笼罩住珊瑚。一双眼有夜的深,转动时又有星的光明。”“一团热射进心胸,脸上升起力量两朵绯红。”“女郎呀,你是花枝,我是一条飘荡的游丝,只要能黏附一刻,就是吹断了我也不辞。”诗人从正面侧面描写王娇的美态。

(三)寒冷孤寂的象征物

朱湘对于友情是感激的,由于他孤僻的性格,友情确实来之不易,在《我的童年》中他自己也承认:“我真是一个畸零的人,既不曾作成一个书呆子,又不能作为一个懂世故的人。”[15]在朱湘的内心深处是孤独寂寞的,怀才不遇,不被世人所理解。

1.“游人”的意象。诗人的心是漂泊的,流浪的。他自称是“一个惫怠的游人”“蹒跚于旷漠之原中”“我形影孤单,挣扎前进,伴我的有秋暮的悲风。”“我的灵魂呵,火边歇下罢,这正是你长眠的地方。”诗人是悲观的,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才感到,他们的心“是一间茅屋,小窗中射出友谊的红光。”(《寄一多、基相》),温暖着自己。

2.“孤雁”的意象。诗人一个人漂泊,一个人流浪,他常常自比孤雁,“朔方冰雪中我冻的垂死”,无人理解时,“忽然一晨亮起友情的春阳,将我已冷的赤心又复暖起”。孤独的雁雏也有自己的思想,“我只想见荷花阴里的鸳鸯,我只想闻泰岳松间的白鹤。”(《南归》)诗人有时也把友人也看作一只鸟,梦苇的死“像一声鸟鸣,在月如银的夜间,低,啼过幽谷,高,叫在云边;辽空是你的家,哀音受自苍天”“有谁听你发歌声;就是雅雀在枝头谛听呀,孤鸟,你也怎得留连?”(《悲梦苇》)诗人觉得梦苇也和自己一样,是一只不被人理解、不合群的孤鸟,对世间是没有什么留恋的。

朱湘的现实的感情生活是曲折的,无论爱情还是友情,他都追求一份纯粹,一份真诚,这与他诗歌中的情爱世界是一致的。

注释:

[1]王伟,周红:《朱湘·霓君》,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1月版,第38页。

[2]沈从文:《论朱湘的诗》,《沈从文全集》第16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130页。

[3]沈从文:《论朱湘的诗》,《沈从文全集》第16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140页。

[4]罗念生:《朱湘书信集》,人生与文学社,1936年版,第136页。

[5]膳书堂文化:《朱湘精品文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181页。

[6]王伟,周红:《朱湘·霓君》,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1月版,第92页。

[7]王伟,周红:《朱湘·霓君》,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1月版,第143页。

[8]沈从文:《论朱湘的诗》,《沈从文全集》第16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130页。

[9]膳书堂文化:《北海纪游》,《朱湘精品文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130页。

[10]膳书堂文化:《寄罗皑岚》,《朱湘精品文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248页。

[11]王伟,周红:《朱湘·霓君》,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1月版,第118页。

[12]王伟,周红:《朱湘·霓君》,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1月版,第212页。

[13]膳书堂文化:《寄罗念生》,《朱湘精品文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240页。

[14]膳书堂文化:《寄罗皑岚》,《朱湘精品文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248页。

[15]膳书堂文化:《我的童年》,《朱湘精品文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181页。

参考文献:

[1]膳书堂文化.朱湘精品文集[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2]王伟,周红.朱湘·霓君[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

[3]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16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4]罗念生.朱湘书信集[M].天津:人生与文学社,1936.

(邢冰雁  山西大学文学院  030006)

猜你喜欢

背离统一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全国统一行为图鉴
淝水之战
逃逸与背离:语言与图像关系的再审视
劳动合同法中若干价值背离现象浅析
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对传统审美理论的背离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寻找背离代价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