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上好《语言与文化》第一课

2016-01-04司丹丽

文教资料 2015年24期
关键词:关系语言文化

司丹丽

摘    要: 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更要了解中西文化,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方能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本文从课程教学的角度,阐述了如何用五步法上好《语言与文化》第一课,以提高学生学习中西文化对比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英语。

关键词: 文化    语言    关系    教学

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语言与文化》是一门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异同,学会对比研究,从而能够恰当、地道地使用英语。那么,作为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我们该如何上好第一课呢?该如何做好课程导入工作呢?该如何引起学生学习中西文化对比的兴趣呢?该如何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呢?该如何强调文化学习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给学生抛出问题——将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课来学习,你认为难吗?

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之路进行回顾和反思。有的会说,在高中的时候觉得英语学起来挺简单的,但进了大学才发现学好英语一点也不简单。有的会说,以前自认为英语基础不错,但进了大学才意识到自己的发音和口语表达都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学生对待英语这门语言的态度仍然处于学习语言结构规则的阶段,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学生均表示,在大学里要更加系统地学习英语语音、语法等,要大量阅读,要扩充词汇,要加强听力能力,这些都不简单,都需要长期坚持。用英语来表达就是:“English learning is by no means easy.It takes great diligence,prolonged effort,and sustained hard work.”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一方面是让教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仍处于专注语言结构规则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语言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若发现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尚不扎实,则需加紧学习,多听、多读、多记、多理解、多说、多练,为高年级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给学生抛出第二个问题——当语言基本知识、语言结构规则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做出的表达完全合乎语法规则,说出的句子尽可能接近目的语的发音,这会不会仍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造成对方理解上的困惑或尴尬呢?

面对这个问题,学生继续思考。有的会问,既然用的语法都是对的,发音也是对的,怎么会表达有误呢?怎么会让对方不明白呢?有的则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时候,学生的疑惑和兴趣被引发出来,教师便可通过几个常见又易懂的例子,逐渐引入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进而把学生的学习思路从纯粹的语言结构规则牵引到文化学习的层面,让学生有意识地把中西方文化拿来对比。

第三,恰当的例子讲解。比如,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朗读“How old are you?”这个句子,然后表扬她读得很好,再点评说,这句话不能随便说出口。因为西方人对私事方面的问题是很敏感的,收入、年龄等不宜多问。不论你的发音、语调、语法多么正确,问这些私人问题都是不礼貌的。

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个中英词汇内涵对应的练习。在黑板上成对罗列出以下表达:“chair”与“椅子”、“lion”与“狮子”、“festival”与“节日”、“weekend”与“周末”、“intellectual”与“知识分子”、“high school”与“高校”、“rest room”与“休息间”、“busybody”与“大忙人”、“service station”与“服务站”。经过对比,学生慢慢发现越到后面,前后的表达内涵越不一致了。前三组还能对应理解,后六组就牛头不对马嘴了,有的在感情色彩上还有偏差。若有同学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差异,可留个悬念或将其作为课后作业,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也可以从具体的动物联想方面引出语言使用中的文化问题,举几个联想相似的例子:“He is as sly as a fox.”“You stupid ass! How could you do a thing like that?”“The Children were as busy as bees.”这三个例子分别用“狐狸”表示狡猾,用“驴”表示蠢笨,用“蜜蜂”形容忙碌,学生对此很好理解。再举几个联想空缺的例子:“a bull in a china shop”,这在西方是指在一个需要举止灵巧得体的场合闯进一个行为粗鲁、会惹麻烦的人。对中国人来说,公牛不会引起什么联想,无非是动物而已。在中国文化中,“龟”可象征长寿,也具有侮辱性,在西方文化中,龟就是行动缓慢的动物而已。再举几个联想碰撞的例子:在中国,“狗”往往被赋予令人厌恶的感情色彩,西方人则把“dog”看做“mans best friend”,把狗当做人类的朋友。西方人对“bat”毫无好感,但对中国人来说,“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常与“寿桃”、“鹿”一起出现在绘画作品中象征“福禄寿”。对西方人来说,“lion”是百兽之王,雪莱曾在诗中号召被压迫者像狮子般醒来(rise like lions),而在中国文化中,“老虎”才是百兽之王。再如,“龙”,“龙”在中国具有权利、富贵、吉祥等好的寓意,而西方的“dragon”则是一种长着翅膀、口吐烟火、象征邪恶的生物。所以把“龙”、“dragon”互译为“dragon”、“龙”,从文化对应的角度讲是不对的。

经过这些例子的引导,学生会陷入思考:并不是只要是符合语法的句子,对方就会接受你的表达;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些词表面上似乎指向同一个概念,其实两不相干;而且,一种语言中的有些词或事物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找不到对应的词或事物,例如,“cowboy”、“hippy”、“水饺”、“炕”、“节气”等。

介绍到这里,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思路会拓宽,进而会对中西方文化对比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此时可让学生对一个句子(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进行中翻英练习,以带动她们积极地思考,到底应该填入哪两种动物呢?

第四,在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影响时,教师便可引出“使用规则”这个概念。对应于“结构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一句完全合乎“结构规则”的话若违反了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就拿日常交际中的“招呼用语”来说,若我们按照中国的文化习俗与外国朋友说“Have you eaten?”“What are you going to do?”“Where are you going?”等诸如此类的句子,会让外国朋友觉得我们以为他们没钱买饭吃,或者又在打听他们的私生活了。这样的问候不仅表达不了我们的关心,反而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若明白了西方的招呼用语,我们就会得体恰当地使用诸如打招呼的句子“How do you do?”“How are you doing?”“How are things?”等。

在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目标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以尽量避免因用语不当而带来的种种尴尬和误解。因此,从交际的意义上讲,使用规则比结构规则更重要。

第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什么是“文化”?相关的定义可达几百条。大概来说,文化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质文化,如饮食文化、瓷器文化等;精神文化,如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制度、习俗文化,如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使文化逐渐形成,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有其特有的文化形式,即独特的生活习惯、道德规范、宗教信仰、观念习俗等。

“语言”又是什么呢?语言不仅仅是一套单纯的符号系统,不仅仅是语音、词汇、语法,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拿中文举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新的语言表达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如“高富帅”、“给力”、“我也是醉了”等,西方人也逐渐引用了“Long time no see.”“No zuo no die.”等可接受的中式表达。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反映了文化的方方面面。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的发展,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以社会学家的角度说,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也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语言要放在恰当的文化背景中使用,才有它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们要明白,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不只是学习孤立的结构规则,不仅是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学习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事物的,是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社会风俗的。越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道德规范,越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并用之交际。

通过以上五步法,学生会逐渐拓宽自己的文化素养,明白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结构规则,更离不开语言的使用规则,应多了解语言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注意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无形中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文化的学习,学会文化的对比分析,学会在文化中思考,做一个有深度的人。教师在以后的授课中应深入浅出地渗透中西文化对比、人文思想、哲学理念等,鼓励学生不断培养人文素养,不断深入理解语言和准确地使用语言,达到有效的交际。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关系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语言是刀
谁远谁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