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

2016-01-04曹燕宁

文教资料 2015年24期
关键词:开展途径传统文化教育高校教育

曹燕宁

摘    要: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要传核心,强化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接地气,充分利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要用工具,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 高校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    开展途径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反复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2014年3月26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 )[1]。高校要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四大职能,必须在大学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有人才和智力资源,这使高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如何有效开展,值得探讨。

一、传核心

增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要强化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的是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之一和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此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成果,更体现了富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对接。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精髓,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道德资源。

高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传核心。只有传核心,才能达到教育之根本目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认清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二、接地气

增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特别是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之处。利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教育有效性的接地气之为。只有接地气,才有温度,才能增强教育实效。

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 )提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要求“结合学校地缘优势和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多种载体,“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3]。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有着明显的地缘优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让大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有地温的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中感受、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各地优秀名人文化、特色传统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教材。例如,以苏南高校为例,优秀的名人资源很多。南方夫子言偃,道启东南,文开吴会,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特别是,言偃在《礼记·礼运》中阐发并创造性地传承发展孔子的“大同”、“小康”思想,倡导“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主张仁政、德治的思想与实践,均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发挥借鉴和正能量作用。苏南从言偃、顾炎武,到翁同龢等的名人文化,体现了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都是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接地气的可用资源。

苏州的特色传统之一是家庭、家族藏书。苏州明清以来是中国私家藏书中心地,中国私家藏书是综合性的学术文化事业,“积书而读,丹铅治学”是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优良传统。今天的阅读不只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小事情,而是关系到提高民族核心竞争力、提高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大事情。弘扬优秀传统藏书文化,促进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全民阅读的关键在家庭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书香城市,核心在建设书香家庭。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中国家庭阅读传统确实是当今社会需要传承与发展的。苏州文化家族特别多,耕读传家,家族人员勤俭持家、勤奋好学,耕有经济来源,读取文化资源,这是家族发展的原动力。文化家族连绵不断,是以和谐文化维系,家族内部以孝爱团结凝聚家族人员,家族外部以厚德公益联络社会各界,是家族和谐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家族多在文献建设上贡献卓著,体现一门风雅,家族人员诗文辞赋、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创造出精致特色文化。例如,苏州常熟的虞山诗派、虞山画派、虞山琴派、虞山印派、虞山书派、虞山藏书流派等,其代表性人物多为文化家族的核心人物。文化家族耕读起家,科甲鼎盛,簪缨不绝,家族成员为官,有正气浩然的为政风范,自立守操,进则励精图治,治国安邦,关心社稷民生,退则修身养性,达观处世,虑谋有所作为。苏州的优秀的家训家规、孝爱文化资源也特别丰富。例如,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家训百字铭》:“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范氏勉励家族人员孝爱、友善、廉洁。常熟翁同龢古居“綵衣堂”的翁氏祖训对联:“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翁氏教育后人为善绵世、读书振家。这些,毫无疑问对当今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启迪作用。

三、用工具

增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重点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特色网站,支持和鼓励学校网站开设传统文化专栏。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依托高校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拓宽适合青少年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教育平台”[4]。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也提出要“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网络主题教育活动,扩大网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类似如手机、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渠道传播传统文化,是当前出现的一种文化趋势[5]。许多高校利用公共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师生定期推送电子报刊、校园信息,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新媒体互动交流功能,发挥专家学者、教师作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化传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设施,高校的教育资源将越来越丰富多彩,高校要及时广泛利用当地文化教育基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先进教育平台提供的可用资源。

参考文献:

[1][4]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

4/xxgk_166543.html.

[2]人民日报.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N].人民日报,2014-7-9(15).

[3]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

0/201411/177847.html.

[5]刘彤,陈锦宣.新媒体为传统文化传播带来机遇和挑战[N].中国教育报,2014-9-24(6).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研究》(2013SJBFDY06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开展途径传统文化教育高校教育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初中阶段三人制篮球运动开展的意义及途径研究
浅议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