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战要求的学历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运行机制探析

2016-01-04李功淼刘玮梁虎

军事体育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基础训练军事机制

李功淼,刘玮,梁虎

(1.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1101;2.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北京100091)

基于实战要求的学历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运行机制探析

李功淼1,刘玮2,梁虎1

(1.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1101;2.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北京100091)

军事训练运行机制是军事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应依据实战化的要求,改革学历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的基本程序和关键环节,改进学历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的组织实施、监督控制等方式方法。学历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运行机制的建设应着重从组织领导、计划协调、组训施训、考核评估、区域协作以及教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

实战化训练;军事基础训练;学历教育院校;运行机制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军事训练领域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深化训练管理体制机制、联合训练体制机制和先训后补训练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新型院校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和教学科研创新,为开展实战化训练提供有力保证[1]。训练体制指军事训练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包括军事训练机构的设置、职能区分和相互关系等[2]。学历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运行机制,是指学历教育院校采取各种训练管理手段控制训练的全过程,使训练活动按照其内在规律自行运转、协调发展的状态。通俗地讲,训练体制改革与创新更多地强调与训练相关的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等实体的建设,一般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和长远性等作用。而训练机制则强调通过规范计划、职责、程序、标准(目标)、奖惩等手段来实现训练目标,其更多具有适用性、灵活性和应用性特点。换言之,训练体制是训练机制的基本依托,而训练机制是训练体制能够高效运转和发挥作用的状态或关键。一种训练体制可能在不同时期、不同单位有不同的运行机制。总体而言,依据实战化要求,新形势下学历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运行机制建设应着重从领导决策、计划协调、组训施训、考核评估、区域协作以及教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

1 构建权威高效的领导决策体制

领导决策机制对军事基础实战化训练的事先筹划、组织实施和协调控制等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健全精干、权威、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创新和完善学历教育院校实战化的军事基础训练运行机制的首要组成部分。总体而言,目前我军学历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领导决策机制与实战化训练要求相比,还存在训练管理层级过多、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因此,一是要强化党委统揽,院校党委应以教育训练为中心统筹安排工作,凡占用学员训练时间及兵力的任务、活动须经本级党委批准,并作出补训安排;凡因随意下派工作组、组织非训练活动等挤占训练资源、扰乱训练秩序的,应追究决策者的领导责任。二是要规范党委议训程序,应以查问题、找原因、寻对策为主线,按照检查调研、专题报告、讲评分析、咨询论证、决策部署的步骤规范党委议训程序。三是要严格落实责任制,着眼常态化运行、长远化发展的要求,要明确学历教育院校军事主官对军事基础训练负主要领导责任,指定一名熟悉军事基础训练的领导常态化负责,确保训练指导机关对军事基础训练全程训、全时训、全员训落到实处。

2 形成集中统一的计划协调机制

2.1 实战化训练面临新情况

当前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军事基础素质实战化训练面临一些新的情况,以训练对象为例,学历教育院校教育训练管理的对象涵盖了教育训练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时间和场地等,目前学历教育院校教育训练管理对象中的学员队伍,由过去青年本科和士兵大专专业技术类生长干部学员为主,转变为当前合训学员和非合训学员、士官学员、国防生学员、硕士学员、博士学员、外训学员等多类并存,高学历和职业培训学员逐年增多的局面。随着办学方式的不断变化,多兵种多学院联合培养、军地联合培养等新的学员类型仍将不断出现。教员队伍也从单一的现役军官转变为军官为主、文职和非现役人员比例不断提高的境况。此外,财、物和场地不断丰富扩展,从全军第十六次院校会议的调整结果来看,军队院校合并后院校总体数量减少,校院管理的层级压减,但学历教育院校的分院数量总个数有所增加,5所综合大学均拥有5~11个分院,分散在4~5个不同校区,甚至于像某工程大学校区分布在3个省市,实施日常教育训练管理的难度必然不小。

2.2 完善多单位、多部门的协调会商机制

针对上述现实情况,以“基本要求”为依据制订军事基础训练计划的基础上,重点要完善多单位、多部门的协调会商机制。

一是要科学确定组织实施流程,具体到某一个训练阶段和训练科目,其组训流程可以由“需求分析—筹划设计—过程管控—效果评估”四个环节构成;二是要建立及时有效的任务部署机制,根据“基本要求”明确的训练任务,积极寻求部队与院校进行单兵训练的共同点、结合点和衔接点,统筹设计训练内容,在每年上级召开训练任务部署会后和每个训练阶段展开前,由组织训练的牵头单位及时召集相关的院(系)、机关和学员队,进行训练任务的二次筹划与部署,重点明确本年度或本阶段训练的时间安排、兵力动用、工作计划和训练保障等重大问题,统筹训练任务,通过尽早部署、集中部署、逐级部署,确保训练任务与年度训练计划有机衔接;三是要明确实在管用的会商协调机制,实行学历教育院校首长、机关、院(系)、学员大队的“联训”、“联议”、“联席”、“联管”等制度,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研究协商训练重大问题。注重计划衔接,统一制定训练总计划和各层次分计划,做到左右协调,总体合成。注重内容衔接,把实战化训练的各项内容融入年度和各个分支训练计划,确保各级实战化训练课题围绕总的训练任务逐级分解、上下配套。注重时间衔接,按照训练进程和步骤,统一区分时间,先分训,后组织联合演练。注重管理衔接,共同分析训练形势,协商解决有关矛盾和问题。协调会商的主要任务是通报各单位训练进度,分析形势,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训练任务,也可结合针对实战化训练重点难点问题,临机召开由相关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保证实战化训练按计划、分阶段地有序进行。

3 实施分级分类的质量保障机制

美军早在2001年就提出按照职能定位在军兵种内部对人员实施分类,并按照训练水平发给等级证书的分级分类组训方法[3]。近年来,随着“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等概念的提出,美军在其作战条令里强调了分级分类训练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以联合作战为框架体系,以兵种为单位,细化人员分级分类训练标准[4]。生长干部学员通过在学历教育院校的学习训练,实现由地方青年向合格士兵、由合格士兵向优秀军官的重大转变,其在校期间的不同阶段,应区分不同的训练指标体系,通过对受训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和等级评估,增强训练计划的针对性,合理配置训练资源,即实施分级分类组训,以克服训练组织大糊弄、训练内容一锅煮、训练效果效益差、能力素质生成慢等弊端。

3.1 区分指标体系,解决“人员如何定位”问题

根据学员的身体训练素质实际情况,确定内容相互衔接、标准逐渐提高的训练考核指标体系,再依据这一指标体系划分出A、B、C、D四个训练级别,与学员训练考核成绩中的优秀、良好、不及格、伤病号等分别对应,从而为不同训练时节不同训练课目不同训练人员划分训练级别实施训练创造条件。

3.2 精细组织管理,解决“质量如何提高”问题

可将A类人员通过俱乐部训练来拓展训练内容和层次,持续提高训练成绩;B类人员主要进行提高训练,参照相关训练标准严格实施训练;对C类人员实施集中强化训练,针对不同的训练科目采取体会练习、单个练习、结对子帮扶练习的方法实施集中强化训练;而D类伤病人员可根据伤病情况区别对待,如部分可到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根据身体恢复情况进行相应针对性训练。

3.3 健全组织机制,解决“训练如何规范”问题

一方面,要严把训练骨干培训关,确保每个训练班次每个训练场地都有训练管理的掌舵人、教学演示的明白人、各种困难的协调人、过程实施的监督人,严格落实职责,杜绝不敢管、不想管、管不了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严把训练过程监控关,不因训练班次人员的多少、训练成绩的好坏、训练条件的变化,而随意降低训练的标准,改变训练场地和内容等,保证训练管理不挂“空挡”。

3.4 盯准难点问题,解决“评估如何组织”问题

要公开公正,坚持训考分开,改变过去计划自己定、训练自己训、考核自己考、评估自己评的“家长制”做法,以增强考核严肃性,保证训练考核质量。考核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建立公开的学员训练考核档案,实施动态更新和分类管理,确保分级分类训练评估数据真实准确与公正,从而为有针对性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决策依据[5]。

4 优化同筹共谋的资源配置机制

由于实战化训练对传统的训练场地、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等有了更多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因此,学历教育院校充分利用和依托军事训练协作区,建立健全同筹共谋、区域协作的实战化训练资源配置机制,可以扬长避短,节约建设周期和经费,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4.1 以部队实兵演习为平台,探索学历教育院校与部队的实战化联训机制

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是指院校与承担培养任务的部队,为适应未来战争和部队建设的需求,将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各自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和教育优势,共同完成军事人才的教学和训练任务。要共同商定联合演练时间、共同拟制联合演练内容、实施人员混合编成、科学选用教练方法。

4.2 基于区内现实训练条件,建立学历教育院校与部队的实战化互训机制

一是进行互补式演练科目设置,结合参演院校和部队的军兵种特点,构建能统领参演院校和部队作战任务的演练实战背景,开展跨军兵种组织运用、作战联动的演练科目设置;二是实施互补式演练装备配置,改变单个院校或部队依靠自身装备设备条件组织演练的做法,由各参演院校、部队共同配置联合演练装备;三是建立互补式导调评估机构。综合考查演练导调和评估组织成员在军兵种知识、学科专业背景方面的分布情况,建立军兵种、专业结构呈互补分布状况的联合演练导调评估机构,有效提高其执行多军兵种、多专业、多要素集成演练的导调能力,以及对参演部队整体信息保障和作战效能的评估能力。建立互训机制,打牢学历教育院校学员实战化训练基础。

4.3 瞄准未来战场实际需要,研究区域内学历教育院校与部队的联考制度

针对未来联合作战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广泛听取学员及有关部队意见的基础上,由院校组织机关各部门,以专业能力素质考核为重点,分别从战斗技能、战斗体能、战斗作风等方面联合制定学员实战化训练素质考核方案,细化评分标准,全程跟踪打分,分别形成评价意见,最后再由联合考核组根据各方面所占比重进行综合评定,形成综合性评价结论记入学员档案。

4.4 着眼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健全学历教育院校与部队的实战化训练资源共享机制

以实战化训练场地为例,一方面,坚持走基地化训练的路子,进行集约化保障;另一方面,开放现有各军兵种所属的训练场,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益。只要任务需要、条件允许,空军部队可以到陆军训练场打靶,陆军部队可以到空军训练场进行战术训练,还可以临时组织对抗或协同训练,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5 拓宽交流顺畅的教员培养机制

只有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大批实战化训练的各类专业人才,才能确保学历教育院校军事基础实战化训练的真正落地和持续发展。

5.1 规范人才交流

实战化训练难度大、要求高、风险性强,必须选择那些具有较强责任心、事业心、熟悉战场和军事技术发展的前沿,了解部队情况、业务熟悉的专业训练人才从事这项工作。要适当引进急需人才,从一线部队和军地院校引进学历教育院校急需的专门军事人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

5.2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适当组织战区间作战训练问题的学术交流,使人才队伍尽快适应联合作战和区域协作训练的需要。要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采取岗位锤炼、集训竞赛、送学深造、交叉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复合型”指挥人才。

5.3 实施人才激励机制

要改变军事教员素质考评办法,全方位调动其爱军习武积极性。军事教员素质与学历教育院校的其它学科教员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军人气质、领导气魄等难以量化,军事技能、身体体能不容易把握,等等。因此,全面进行素质考评,有助于调动军事教员改革训练的积极性。要大胆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形成有效的训练竞争机制的关键是要建立规章制度,使训练竞争建立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各学历教育院校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特点,制定相应的竞争评比制度和要求。依据训练法规要求,结合单位训练实际制定一套量化的达标和评价标准,彻底改变训与不训、训好训坏一个样的状况。

5.4 尝试人才补偿机制

一方面要对军事教员付出的特殊劳动成果进行物质补偿。如在原有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基础上,考虑基于实战要求军事基础训练的辛苦付出,打破对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狭隘认识,充分拓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领域。在物质奖励方面,依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条件和执行训练任务的特点,增加各种奖励性的津贴。另一方面,在院校职称评审、评功评奖方面对学历教育院校军事教员在军事基础训练实战化探索所付出的辛苦进行补偿。

[1]梁蓬飞.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N].解放军报,2014-03-21(1).

[2]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3]袁林.美军军事训练的类型[J].外国军事学术,2002(3):12.

[4]郭腾鸿.美军训练转型对我军联合训练的启示[J].外国军事学术,2010(2):82—84.

[5]张道勇,李功淼,张胜.生长干部学员分级分类组训应着力解决四个问题[J].中国军事教育,2014(3):86—87.

Research on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Actual Combat

LI Gong-miao1,LIU Wei2,LIANG Hu1
(1.Command Officer Basic Education College,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1101;2.Scientific Research and Guidance Department,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Beijing 100091,China)

The operationd mechanism of military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ilitary training system.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running mechanism can meet the actual requirements.About to reform the basic procedure and key links in basic military training,aiming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implementation in the basic military training,supervision and control methods.The construction of operationd mechanism should be emphatically improved from th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planning and coordinating,training training,assessment,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teachers′team construction.

actual combat training;military basic training;academic education institutions;operational mechanism

G812.5

A

1671-1300(2016)03-0121-04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军队重点课题“基于军事训练实战化的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体系构建研究”(PLA141019)

2016-03-13

李功淼(1975—),男,河南南召人,讲师。研究方向:军事训练与管理。

猜你喜欢

基础训练军事机制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基础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基础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基础训练参考答案
集合与微积分基础训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皮革机制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