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市场化推广路径研究

2016-01-04张龙粟卫梅

军事体育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市场化武术

张龙,粟卫梅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a.体育部,b.人事处,广东深圳518055)

●民族传统体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市场化推广路径研究

张龙a,粟卫梅b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a.体育部,b.人事处,广东深圳518055)

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田野调查法,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蔡李佛拳的保护和市场开发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发现非遗所在地广东江门和佛山目前都未制订蔡李佛文化产业具体的发展规划;两地在蔡李佛文化推广中存在着武术技术流失、传承群体萎缩、传承思想狭隘、传承空间缩减和缺乏政策支持等问题。提出建立蔡李佛文化与旅游业、教育业、竞赛娱乐业、传媒业、体育制造业和风险投资产业相结合的市场化推广路径的建议。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市场化

蔡李佛拳由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人氏陈享于1836年在新会创立,因该派拳法汇集了蔡、李、佛等多家拳术之长,故命名为蔡李佛拳。据不完全统计,蔡李佛拳经过170多年的发展,现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万人群中得到传习,近年来蔡李佛拳还相继被列入广东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虽然在国外得到了广泛传播,但蔡李佛拳在国内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蔡李佛拳非遗项目在其申报地的发展现状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蔡李佛拳推广与武术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市场化路径。

1 蔡李佛拳的发展现状

1.1 佛山市引导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近年来,佛山市政府探索武术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以“非遗物种+主题园区”模式为灵感,打造出全国首家以武术为主题的国际影视城——“西樵山梦工厂”主题公园[1]。佛山蔡李佛鸿胜功夫推拿也入选了佛山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与推拿相结合是当地开创的蔡李佛拳市场化推广模式[2]。目前,佛山已经在蔡李佛拳影视合作、醒狮表演、功夫推拿等项目上初步建立了市场化推广渠道,但各渠道之间目前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并未实现全面联动,而且整体产业规模还很小,还未建立起完善的产业机制。作为南派武术重镇,佛山的武术文化产业的振兴之路还很长。

1.2 江门市蔡李佛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是蔡李佛洪圣始祖馆所在地,江门市政府已将该村定位为生态旅游资源村,为让游客更好地感受蔡李佛发源地的文化气息、更深入地了解蔡李佛文化和蔡李佛的英雄事迹,政府已在京梅村规划建设了一条景区景观道、一座蔡李佛历史文化展览馆、一家蔡李佛武校和一块蔡李佛演武场[3]。目前京梅村已被建设成为一个集武术、教育、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身的蔡李佛文化综合体。从2008年申遗成功至今,江门还坚持定期举办蔡李佛武术(国际)精英赛、蔡李佛武术邀请赛、蔡李佛醒狮争霸赛、蔡李佛英雄会等武术交流活动;政府还设立了“蔡李佛武术文化基金”,用于举办蔡李佛推广活动和培养人才。总体而言,作为国家级非遗所在地的江门市在蔡李佛品牌建设上投入力度较大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蔡李佛文化的市场挖掘仍不充分,尤其是与佛山之间围绕蔡李佛归属地之争持续了多年,在两地利益的争斗中丧失了做强蔡李佛文化产业的宝贵时机。

2 蔡李佛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文化衰落,武术技术流失

离开人或者文化背景的传承是一种没有灵魂的传承,离开文化的传统武术传播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武术为了适应对外推广和传播的需要而选择走竞技的路线,以蔡李佛拳为代表的传统武术在竞技化的浪潮中正在逐步丧失其核心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武术技击本质的日渐丢失,为便于推广而编制的套路往往简单而缺乏实用性,常常因为过于单调和文化底蕴不足而不能引起练习者的广泛兴趣,另一方面,竞技武术为了表演美观和获取优异比赛成绩的需要,将传统武术中的一些蕴含丰富技击属性和深邃文化内涵的拳种改编为过分追求动作难度和美观的“花式”套路,严重忽视了传统武术的本质特征,致使传统武术的许多核心技术不断流失,在这一传统武术“套路化”的浪潮中蔡李佛拳也未能独善其身,逐渐沦落成民众只愿观看不愿练习的“边缘”技艺。

2.2 传承群体萎缩,传承思想狭隘

尽管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可是对于“活态性”的传承载体的重视程度却不够,导致传承群体不断萎缩。据佛山蔡李佛鸿胜馆馆长黄镇江介绍,迄今为止鸿胜馆教授的蔡李佛弟子已有8000余人,但大部分弟子都因投入时间和精力有限而致“学拳不精”,并未掌握蔡李佛拳的精髓,严格来说这些弟子并不能担负起传承和推广蔡李佛拳的任务;而目前佛山蔡李佛拳的传承人大都已步入老年时代,想挖掘出有潜质的年轻人作为未来的传承人都很困难。另一方面,传承意识也是造成传承群体减少的一个因素,“传儿不传女”“密而不传”的家传式、师徒式的狭隘传承思想和封闭的传承方式,也是导致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两申报地之间就曾为蔡李佛拳的起源和归属问题而引起争执并且互不相让,两地至今仍然未能实现文化互通和合作,这也极大地限制了蔡李佛拳的推广效果。

2.3 传承空间缩减

传统武术的传承主要是以师徒传承的形式和口传心授方式,武术技术的传承非常依赖于其所处的文化空间[4]。以前,每逢遇到一定节庆日,广东当地的一些村落都会定期举行庙会、赶集、演出、舞龙舞狮等活动,很多蔡李佛拳传人会借此机会当众表演,为节日增添喜庆氛围,而目前这种“文化空间”日趋消退甚至消亡。现代社会中人们都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之中,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难度较高的传统武术,这种生存环境导致了以蔡李佛拳为代表的许多优秀拳种逐渐衰败甚至濒临失传。蔡李佛拳武术文化的传承空间正在不断缩减,近些年来,省内的传统武术功法大赛和交流大会大都停留在表演和观摩的层面上,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文化交流非常有限,致使其很难得到全面、完整、系统的保护和推广。

2.4 缺少政策支持

虽然两市都从战略角度出发制订了振兴两地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划,但很少有针对蔡李佛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制订的产业规划,说明政府并没有意识到扶持武术文化产业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另外,作为蔡李佛拳的发源地和传播的主阵地,江门和佛山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就蔡李佛拳的合作展开磋商,双方更多的互动还停留在关于“非遗”身份的宗派争执上,这对于省内的兄弟城市而言未免舍本逐末,这其中既有政府部门的意识问题,也有武术文化产业整体环境“萧条”的原因,如何破局应成为相关研究者的当务之急。作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保护地,江门和佛山理应尽快协商制订合作政策:以武术文化为抓手,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地区影响力为目标,以蔡李佛拳为媒介,借助蔡李佛武术文化推广将两地联合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

3 蔡李佛文化产业的推广路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载体和传播空间,要想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已然成为了最好的手段[5]。在蔡李佛武术进行市场化推广之前,地方政府一定要把握好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与利用为辅的原则,相关部门需要对蔡李佛文化市场做出合理的规范,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参与制定项目发展规划,避免过度开发等不良市场行为;其次,在坚持整体性保护的原则下,对蔡李佛拳传承人给予更多政策与经济上的优惠,激发他们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避免市场逐利行为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在推广过程中,由政府作为主导,负责整合资源、创立和监管保护机构、引导社会舆论方向和加强传统文化传承,而市场的消费需求为辅,决定产品的表现形式、符号价值、消费方式,这种推广模式可称为蔡李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府-市场合作”模式。蔡李佛文化遗产的推广取得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便是联姻经济,积极融入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传统武术市场化道路,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可实施的路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蔡李佛文化与旅游业结合

武术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迎合当代人健身、休闲的需要,是推动传统武术发展的一条可行性路径。建议在江门、佛山的旅游景点适当安排蔡李佛拳的有偿表演,或者出售相关的纪念品,还可以依靠媒体广告、书籍、声像制品等相关产品的开发带动蔡李佛市场化的进程。少林拳的成功推广就让河南省登封市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4]。蔡李佛拳也可以借鉴少林拳的成功经验,依托江门、佛山的著名旅游景区,将蔡李佛无形文化遗产和有形的自然、人文景观结合成复合型旅游产品,实现物质化载体与非物质化内涵的有机整合。蔡李佛文化遗产还可与其他文化遗产项目相结合,借助特色街区的形式进行联合推广,如潮汕英歌舞、广东醒狮、岭南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等;也可以与节日庆典、旅游文化节整合,多种文化遗产整合推广产生的效应必然大于单独推广的效应。在旅游旺季,两地还可以共同举办蔡李佛武术节,充分利用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依托蔡李佛武术的竞技表演、文化传承、养生保健,发展体育产生、体育观光业,集健身、休闲、娱乐、餐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3.2 蔡李佛文化与教育培训、服务业的结合

蔡李佛拳在推广过程中已经和学校之间建立了合作基础,诸如项目传承人进校园授课、项目保护单位挂靠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和实习基地等,目前应当更加深入地推进这类合作,让蔡李佛拳在“校企联动”的过程中加速市场化进程。具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传承人、保护单位和高校应当尽快合作制订统一的推广套路、考评标准和晋级制度,可以参照传统武术同类项目咏春拳的段位制推广模式,也可以根据推广工作的需要探索建立《蔡李佛拳段位制考评标准》,只有建立了统一的标准,蔡李佛拳才能实现规范化推广,才有可能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二是蔡李佛武术与教育、培训产业的结合应该采取多样化形式,义务推广与收费培训相结合,传统的开班授课和一对一教学相结合,长期授徒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授课内容在突出蔡李佛拳的文化内核与技术特征的前提下可以创造性的引入擒拿、格斗、防身术、功夫推拿等实用技能以及大众健身领域的体适能训练手段,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类型的人群还应该编制不同的技术教学内容,在不同年龄阶段人体生理特点决定了单一的武术技术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而不同的职业性质也决定了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进而催生了不同的武术需求,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蔡李佛武术技术多样化发展的必然性。而合作对象的选择范围应该既包含大、中、小学,也包含武校、武馆、俱乐部,甚至延伸到社区和乡村的基层体育组织,因为产业链的建立需要充分挖掘不同类别和层次的社会需求,在统一了推广标准和充分整合了市场资源以后蔡李佛文化与教育、培训产业的结合才有可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此外,还应该积极引导和拓展蔡李佛武术休闲、武术医疗服务的市场,佛山蔡李佛鸿胜堂的“功夫推拿”“跌打骨伤疗法”在社会上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这是传统武术与休闲产业、医疗服务业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如果能将蔡李佛医术系统整理并进行市场化推广,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传承来说可谓是双赢。要真正实现蔡李佛医术的市场化推广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由功夫推拿上升到功夫治疗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检验,当前要做的一方面是加快对蔡李佛医术的挖掘和整理,另一方面是推动蔡李佛医术传承人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对蔡李佛医术进行提炼、改良和包装,为后续的市场化推广做好准备。

3.3 蔡李佛文化与竞赛、表演、传媒产业结合

在竞赛业层面,蔡李佛武术可分单练项目和对抗项目;竞赛地点可选在大型的体育公园或高校内大型的体育馆;承办单位可以是当地的国家一级或二级武术协会会员单位,也可以是当地武术文化发展领先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是单独注册成立的策划公司。蔡李佛武术的各派拳种、器械等均可平等参赛,以促进其推广、传播。在表演业层面,可根据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提供蔡李佛武术汇演、醒狮表演等综合性演出服务;成立蔡李佛武术文化传播公司,经营与蔡李佛武术表演和娱乐相关的文化产品;成立蔡李佛专业人才培训中心,培养蔡李佛武术专门人才,用来满足民众对蔡李佛武术的健身、休闲和娱乐需求。无论是竞赛还是表演,或者其他传统武术产业都需要传媒业的大力宣传才能够扩大影响力[6]。可以借助当代先进的网络传播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3D技术等使蔡李佛武术文化能够得到多元化、多方位的呈现。还可以开发蔡李佛武术动漫产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强了蔡李佛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3.4 蔡李佛文化与体育制造业结合

围绕蔡李佛武术文化打造商品化产业,生产蔡李佛武术服装、器械、玩具等,如成立蔡李佛武术用品公司,生产和销售武术器材、武术服饰等产品,也可以与李宁、耐克等知名的体育用品企业合作,为蔡李佛武术打造专业化的服装和器材装备;此外,蔡李佛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的传播,都可以借助当代的传媒途径更好地在国内外宣传、推广。

3.5 蔡李佛文化与风险投资产业结合

借鉴全民健身体育事业依托体育彩票获得推广资金,地方政府在推广蔡李佛拳的过程中也可以发行类似的彩票,并成立彩票基金会,专门负责风险资金的管理。另外,武术竞赛或训练中偶尔会出现人身意外伤害事件,需要借助保险业来分担潜在的风险。因此,蔡李佛文化产业联姻保险业也是其市场化推广的一条可行路径。当前,国家体育总局正在推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将大力开放民间资本进入体育公共服务领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蔡李佛拳完全可以借助改革的东风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到市场推广中来,政府应鼓励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采用股权置换的形式吸收风险投资,并对此类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待,支持他们积极投身于蔡李佛文化的市场化推广,把武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蔡李佛文化与风险投资产业的结合还需进一步开拓市场容量,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培育武术培训、表演、医疗服务、制造业、文化传播等市场,逐步建立起蔡李佛武术文化的产业链。

[1]柳强.佛山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22.

[2]林嘉慧.传承之痛成“硬伤”佛山武馆多元化经营寻突围[N].民营经济报,2013-10-8(4).

[3]梁小艺.江门市新会区新农村规划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41.

[4]唐存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的保护[D].河南师范大学,2013:21.

[5]高云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保护研究——以芒团傣族手工造纸为例[D].云南大学,2013:45.

[6]扈文丽.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推广模式及路径选择研究[D].鲁东大学,2014:34.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Path of the Market-Oriented Promo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Cailifo Boxing

ZHANG Longa,SU Wei-meib
(Shenzhen Polytechnic,a.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b.HR Department,Shenzhen 518055,China)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martial arts is provid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n-material,non-renewable,living,regional,inclusive and folk-custom;should persist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law to promote,the overall promoting,the combining of staying true and ameliorating,the combining of educating inheritance and marketing promotion,the combining of government dominating and civilian participating;Jiangmen and Foshan have formulated the polic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but which is lack of specific development plan of Cailifo Wushu cultural industry;at present,the Cailifo culture promotion contains the problems of martial skills lost,heritage groups atrophied,heritage mind narrowed,inheritance space reduced and the policy support lost;finally,try to explore the path of the market-oriented cooperation in the combination of Cailifo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Education industry,the competition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media industry,spor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risk investment industry.

Wushu;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Cailifo;marketization

G852.1

A

1671-1300(2016)03-0064-0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广东蔡李佛拳的产业化推广研究”(GD14XTY13)

2015-02-22

张龙(1979—),男,湖北鄂州人,在读博士生,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市场化武术
中华武术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