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生猪疫病防控形势研讨

2015-12-31宋强何明均

四川畜牧兽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种猪养猪猪场

宋强,何明均

(1.四川省三台县花园畜牧兽医站,四川三台 621100;2.四川省绵阳农业学校,四川绵阳 621000)

作为世界第一养猪大国,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进程一直不断推进,并在最新一轮生猪产业行情下滑阶段急速转型。转型过程中,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疫情复杂、效益低下等问题也不断涌现。本文对当前生猪疫病现状及防控进行了总结和剖析。

1 当前生猪疫病的主要表象

1.1 病毒性疫病日益复杂化、多样化 目前,猪病毒性疫病临床感染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同时由于病毒变异,导致临床表现不断变化,给诊断和防疫都造成极大的困难。近几年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成为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第一大病毒性疫病,流行毒株以高致病性毒株(HPPRRSV)为主,造成了整个生猪疫情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以至防疫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给生猪产业带来严重威胁和巨大损失。

口蹄疫(FMD)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早已荡然无存,变异的新型毒株令常规疫苗功效锐减。传统的猪瘟(CSF)虽然典型病例很少,但非典型猪瘟依然困扰着养猪业。圆环Ⅱ型病毒几乎无处不在;传染性胃肠炎(TGE)、流行性腹泻(PED)临床发病率不降反升;伪狂犬病(PR)、细小病毒病(PP)、日本乙型脑炎(JE)在一些地方依然时有发生……

1.2 细菌性疾病多发 副猪嗜血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成为常发状态,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放线杆菌临床感染率和发病率也较为突出,就连沉寂多年的猪肺疫、猪丹毒近几年也卷土重来,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流行趋势。至于支原体病,养猪业早已从无可奈何变为习以为常了。

1.3 并发、继发、重发现象突出 受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原体变异、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猪常发疫病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临床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部分疫病反复发生的现象十分突出。

国家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最新调查表明,病猪自身所带病菌和其他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并发或继发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并发支原体病、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现象尤为突出,在临床诊断时很难界定和厘清具体疫病,以至于业内不得不把相近或相似病状特征的疫病称之为“综合症候群”。

1.4 旧病新发现象明显 病原体的不断变异,导致疫病的临床表现也不断发生变化。当今临床初步诊断猪瘟病(CSF),就不能仅以典型特征判断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临床表现也不只是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困难,旧病新发现象明显。

2 导致问题存在的技术原因

2.1 种猪带毒、散毒成为疫病传播的源头 种猪已成为目前生猪疫病传播的源头。造成这一局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2.1.1 种猪企业技术门槛低 在生猪产业行情大好的年份,相当一部分原本无技术力量的养猪企业(场)纷纷转向种猪产业,而报批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这一环节,对他们而言毫无障碍,所以导致一些品质差的种猪最终都流入市场。

2.1.2 种猪疫病净化工作缺失 有的种猪企业(场)缺乏应有的技术力量进行疫病净化。种猪产能过剩导致的激烈竞争,也让相当一部种猪企业(场)无暇开展种猪疫病净化。

2.1.3 防疫检疫不力 政府监管不力、行业自律性不足、检测技术滞后,致使基层政府的防疫工作局限于打疫苗、消毒等,而检疫工作仅停留于临床诊断和抗体检测,很难将重大疫病拒之“门”外。

2.2 防疫过度和不合理用药导致病原变异加速

防疫过度是目前养猪业的普遍现象。一些养猪企业(场)对同一种疫病使用多个厂家、多个类别的疫苗,特别是活疫苗,使猪体内原本相对单纯的毒(菌)株复杂化,甚至导致局部感染发展成全身感染。

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更是普遍,部分饲料企业、养猪企业(场)甚至将一些阶段性防治用抗菌药作为饲料添加剂长期使用,并且不断增大剂量。

2.3 盲目引种致使病原体“集聚” 受上述因素影响,一些猪场同时存在大量不同品种(系)的带毒猪源,没有严格的隔离设施,使得这些猪场成为当地疫病传播的疫源地。

2.4 养殖环境恶化 环境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养殖业,一些地区空气质量、地下水卫生令人堪忧。而猪场内部环境污染也很严重,选址不当、布局不合理、防疫实施设备不全、管理粗放等,都是当前猪场猪群内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3 防控基本策略

3.1 建立规模猪场准入制度 建立准入制度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严肃的约束机制,应以食品安全为前提,在规模与发展模式、技术力量、防疫措施、排污达标、产品标准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应当配套政府补贴、融资保障、市场保护等方面的激励机制,以促进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加大对规模猪场防疫检疫的执法力度 提升和加大对规模猪场的执法级别和执法力度刻不容缓,尤其是对生猪生产过程中防疫措施的监管、防疫效果的评价、产品质量的检测等方面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

3.3 规范投入品使用 应严格执行新的兽药管理法规和饲料管理条例。规模猪场应当建立起完整、规范的饲料、兽药使用登记制度及兽药使用红线制度,规范生猪生产、提升企业养猪水平,便于执法机构监管。

3.4 科学应用生物制品 政府应当把好生物制品的源头关,杜绝作用不确实、安全隐患大、品种不达标的疫苗进入流通环节。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宣传,规范规模猪场疫苗等生物制品的使用法规制度。

3.5 严把种猪源头关 必须控制好种猪企业的规模,严把种猪质量关,把“种畜禽管理条例”落到实处,防止问题种猪流向市场。

3.6 提升猪群非特异免疫力 非特异性免疫力是免疫力的基础和前提,应从繁育、营养、猪舍内外环境等方面构建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猜你喜欢

种猪养猪猪场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养猪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