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头”与她的“蔬菜王国”—宁夏“华林模式”纪实

2015-12-31王西平

新商务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华林菜头金国

本刊记者 王西平

“发展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百姓。”这是林水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正是这种纯朴高尚的观念,催生了独树一帜的“华林模式”,走出了一条“北菜南调”的发展格局

在推动闽宁协作战略计划中,有一个公司不得不提,从2008年开始考察、投资、运营数年来,深深扎根于大西北黄土地上,该公司创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华林模式”,用浓浓的绿意诠释了闽宁协作近20年来的阳光历程,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家公司就是宁夏华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就是全国大名鼎鼎的福建女企业家、铁大姐“林水英”。

宁愿少赚钱,也不祸害市场

采访宁夏华林公司之前,记者就与远在福建的林水英进行了电话沟通,热情、真诚,浓浓的莆田腔中透着一份特有的坚韧。由于有董事长做牵引,到西吉采访,记者很快见到了华林公司负责人徐金国,他首先向记者介绍了林水英的传奇故事。

原来林水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女,却也是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华林蔬菜基地和福建莆田北方蔬菜有限公司的创办者。熟悉林水英的人经常亲切地称她为“菜头”。“菜头”顾名思义就是种菜的领头人,正是这位名副其实的“菜头”,凭着坚强的韧劲和对土地的浑厚深情,经过20多年的风雨洗礼,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成为遐迩闻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华林基地的蔬菜也十几年如一日,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并大量出口到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与时俱进的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华林蔬菜基地也成了福建省著名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征途上快马扬鞭高歌猛进。

“种菜就是种良心”,徐金国告诉记者,“这是林水英的至理名言,她常告诫员工,小小一棵菜,关系到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宁愿自己少赚钱,也不把一棵问题蔬菜带到市场。”

西红柿采收

生长在福建莆田沿海农家的林水英,从小就对绿色蔬菜有种特殊的情怀。1982年,林水英联合村民承包土地种植绿色蔬菜。1996年,她创办了莆田市华林蔬菜基地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绿色蔬菜的规模化生产。为确保食品安全和品质,她不惜花巨资从日本、新加坡引进优质品种,与俄罗斯、蒙古等多国蔬菜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大力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并配备了全国一流的农药残留检测仪,一旦发现问题蔬菜,损失再大也及时掩埋处理。

发展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百姓

谈到来宁夏投资的初衷,徐金国告诉记者:“2008年8月,林水英第一次被请到宁夏西吉考察蔬菜种植项目。此后4个月,董事长被热心的西吉县招商局连续8次请到西吉考察投资。她说:古有三顾茅庐之说,今天我八入西吉,不投资看来是不行了。正是有了这样的决心,‘华林模式’才得以在宁夏大地生根发芽。”

对此,林水英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我最终选择在西吉投资,不是因为西吉的条件有多优越,也不单是来西吉就能赚多少钱,而是从县委书记到一般干部浓厚的亲商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及发展地方经济的决心和诚心感动了我。他们的真诚,使我不得不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为西吉老百姓做点实事。”

6年多来,公司始终以“高效、生态、节水、标准”的现代农业为经营理念,按照“高投入、高产出、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致力于建设具有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性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机械化耕作、现代化管理、公司化运作的方式,积极推行地膜覆膜、高垄栽培、测土配方、育苗移栽、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冷链保鲜、检验检测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膜下灌、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主要生产西红柿、西兰花、西芹、甘蓝、辣椒、莴笋、西葫芦等各种冷凉蔬菜。通过反季节销售市场,产品畅销上海、广州、福建、江苏等国内12个大中型沿海城市。并以订单农业的方式辐射周边乡村农户种植蔬菜,解决了8000多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基地区及辐射区域的人均纯收入高于基地外农户20个百分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主席刘慧莅临基地视察指导工作

“发展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百姓。”这是林水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正是这种纯朴高尚的思想观念,催生了“公司+土地合作社+农户+基地+科技+物流+市场”为一体化的“华林模式”,走出了一条“北菜南调”的发展格局。

宁可自己受损失也不让农户吃亏

华林蔬菜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每年与公司签约的农户有1万多户。林水英宁可自己受损失也不让农户吃亏。2006年,因技术壁垒出口蔬菜严重滞销,大量上市的甘蓝菜降到每公斤8分钱,为了保护基地农户利益,林水英坚决按照原先约定的每公斤5角向农户收购,仅此一项就亏了273万元。

徐金国告诉记者:“2008年底,我国北方暴发百年罕见的雪灾,北方市场出现严重‘菜荒’。为了让北方群众吃上新鲜蔬菜,林董事长不顾个人损失,果断决定将即将出口的近400吨蔬菜‘出口转内销’,并冒着严寒日夜奋战田间地头,亲自组织收割、保鲜和贮运。当这批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城市时,长期与她合作经销商感动得热泪盈眶,逢人便夸她是‘铁大姐’”。

“还记得有一年春季,莆田市涵江农民有近200亩西芹卖不出去,眼看就要烂在地里,菜农们心急火燎地找她帮忙。为了让乡亲们种菜有奔头,林董事长冒着烂菜的风险收购了乡亲全部西芹。果然,90%的菜烂在发往北京的途中,亏损近20多万元,”徐金国表示:“30多年来,林水英多次碰到资金周转不畅的情况,但从未拖欠一万多农户的田租和万余名农民工的工资。”

正是别人眼中一次次的“傻”,让林水英在蔬菜行业树起了党员企业家种“良心菜”“诚信菜”的金招牌。如今,宁夏华林种植规模近2万亩,年创产值1.9亿元,创汇900多万美元。涉及2个镇2个乡17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1968户11000多人。先后建设了8个生产基地、一个育苗中心,其中露地生产基地2个3600亩,设施大棚生产基地6个6400亩,累计建设镀锌全钢架大棚5000多座。配套建设了8万吨储藏保鲜体系和泡沫箱(泡沫板)生产线及制冰生产线;建成新品种引进、试验连栋大棚4栋30亩。

因地制宜,开拓扶贫开发模式

创业初期,年近60岁的林水英在西吉要克服气候、语言、饮食、生活习惯以及重新创业的种种困难,真可谓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身体的痛苦还能忍受,当看到当地农户因思想不解放、观念落后而不予配合时,才感到真正的心痛。徐金国说:“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之源。随着企业科技素质的提升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宁夏华林的创新能力蒸蒸日上。她经常来往于农民之间,了解当地农户的心声。与当地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共同协商,制定扶贫开发总体规划,探索创新做法。经过多方努力,开创了适合当地实际的扶贫开发模式。”

首先通过土地有偿流转,建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这样做,可以实现统一规划,集中实施农田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现代农业露地种植示范基地和设施种植示范基地,使当地农户在取得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又可作为公司员工在自家耕地上务工,或返承包公司大棚从事蔬菜种植,以取得劳动报酬。其次,实施定额管理制度,实现农民技术和收入的同步提升。什么叫定额管理,徐金国解释:对每一项农事作业做出细致的核算和实施方案,组织务工人员培训学习,掌握每一项农事作业的技术要点和做工方法,在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带领下作业。他说:“合理的农事定额,提高了务工人员的积极性,每位务工人员的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在基地务工平均年收入可达1.6万元左右,有技术、有管理能力的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同时,公司还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

大胜靠德,打造“绿色蔬菜王国”

《世说新语》上有一句名言:“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事业成功的林水英,没有忘记那些社会上需要帮扶的人们。她常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她笃信此言,身体力行。

对没有劳动能力和患病、就学致贫的农户,林水英派人给他们带去生活必需品和生活的信心,树立攻克难关的决心,协助他们过上好日子。对家庭生活、病人就医、孩子上学等方面有困难的农户和残疾人家庭,她尽可能安排他们常年参与基地生产。对可以参加劳动的残疾人安排合适岗位,为他们创造获取稳定收入的机会。每年“六一”节期间,公司都为基地所在小学送去书包、文具、体育用品等,

春耕时节,徐金国正忙于蔬菜基地各项事务,临走前,他告诉记者:“华林模式”在西吉县发展壮大,已经成功实现了当地农户与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高位嫁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开发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有机结合。对调整当地农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彰显了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华林菜头金国
乘用车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The Best Time to Visit Israel
MULTIPLICITY OF POSITIVE SOLUTIONS FOR A NONLOCAL ELLIPTIC PROBLEM INVOLVING CRITICAL SOBOLEV-HARDY EXPONENTS AND CONCAVE-CONVEX NONLINEARITIES *
《蔡澜谈食材》之红菜头
菜头儿的故事
华林:首发全球26款全系纯电动环卫车
华林或将成为中国新能源专用车样板
觅食记难(三)
漫画+脑力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