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品检验中无菌观念的培养及无菌操作规范

2015-12-30孙亦群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无菌观念空气

孙亦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药品检验中无菌观念的培养及无菌操作规范

孙亦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介绍无菌概念、灭菌方法及无菌操作规范,强调培养无菌观念的重要性及基本操作训练、无菌室的制度管理。

药品检验;无菌概念;操作规范

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质量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生产药品的车间需达到一定的净化级别,生产中的每个步骤都应有操作规范,每一位操作者都应具备一定的药学专业知识并经过岗位培训。作为一位药学工作者,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1 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包括无菌环境及无菌操作。

1.1 无菌环境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某一可控的空间内,使微生物数量降到最低限度。

洁净室是根据需要对空气中尘粒、微生物、温度、湿度、压力和噪声进行控制的密闭空间,并以其空气洁净度级别符合有关规定为主要特征。我国将空气洁净度划分为4个级别,见表1。

表1 空气洁净度级别

对于制药车间来说,一般要求达到300 000级到100 000级,而对于检验用的无菌操作室,要求达到10 000级,局部100级(操作台)。为保持无菌环境,防止污染,人流通道应设2个缓冲间,需经过换鞋、换衣、洗手、消毒等步骤方能进入;物流设传递窗,物品经清洁、消毒后,经传递窗进入。

1.1.1 物理灭菌法(1)干热灭菌:灭菌设备为电烤箱。适用于设备、器械、容器、耐热干粉药剂的灭菌。

(2)湿热灭菌:以水或水蒸气为媒介,通过加热提高温度,达到灭菌效果。适用于设备、器械、耐热液体药剂、生药等的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煮沸灭菌法、流通蒸气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巴氏消毒法。①间歇灭菌法:当温度达到一定值,保温一段时间后,降至室温,再继续加热,温度达到一定值,保温一段时间后,降至室温,这样反复操作几次,直至达到灭菌效果。如灵芝孢子粉的灭菌:加热至70℃(或80℃),保温1小时,降至室温,反复操作3次。这个方法适用于不耐长时间高温的物品灭菌[1]。②高压蒸气灭菌法:常用各类压力灭菌器,在压力作用下,可使蒸气穿透力增强,温度提高,极大提高灭菌效果。这个方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物品灭菌。③巴氏消毒法:最早用于牛奶的消毒。有两种方法:保持式巴氏消毒法和连续式巴氏消毒法。保持式巴氏消毒法即在62℃~65℃处理30分钟,立即降温,15分钟内降至5℃以下,可杀灭致病微生物(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沙门菌等);连续式巴氏消毒法即在72℃~75℃保持15~16秒,立即降温至10℃,再继续加热至80℃~85℃,保持10~15秒,立即降温至10℃。而现在常用于血浆蛋白制品生产中的病毒灭活的巴氏消毒法是60℃保持10小时[2-3]。

(3)辐射灭菌: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均可用本法灭菌。①紫外线灭菌:紫外线消毒灭菌(UVGⅠ)定义为:使用紫外线光辐射进行空气和表面消毒杀菌的技术,即利用紫外线C波段254 nm波长产生的紫外线破坏微生物的DNA或RNA,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紫外线消毒灭菌是一种高效、广谱、无污染、经济简单的实用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水、空气的消毒杀菌,是一项被医学界公认的最有效的广谱杀菌技术。其可在短时间内杀灭分布于空气及水中的微生物,还能产生活性氧清新空气,对洁净室来说能增加空气新鲜度、洁净度,真正达到洁净卫生的空气品质,并适用于物品表面的消毒[4]。②微波灭菌:微波(Microwave)是频率在300 MHz至300 GHz,波长在1 mm至1 000 mm范围内的超高频电磁波。在微波辐射下产生热效应,并使分子的运动加剧,分子的平均能量增加,瞬间提高温度,达到灭菌效果[5]。③钴60射线灭菌:利用60Co-Y射线对细菌进行辐射,破坏细菌的DNA和RNA,使分子发生降解,失去合成蛋白质和遗传的功能,使细胞死亡,达到灭菌效果。具有穿透力强、节能、安全、方便(不必除去包装)、高效、灭菌彻底等优点。一般选择辐照剂量为10 kGy以下、辐照时间为5小时就能达到灭菌效果。对不能以常规方法灭菌的制剂,可以采用钴60辐照灭菌[3]。

(4)滤过灭菌:利用微孔滤膜(0.22 μm)滤除细菌。常用于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原料、生化药剂、水及空气的灭菌。

1.1.2 化学灭菌法 化学灭菌法可分为气体灭菌法和液体灭菌法。(1)气体灭菌法是指采用气态杀菌剂(如臭氧、环氧乙烷、甲醛、丙二醇、甘油和过氧乙酸蒸气等)进行灭菌的方法。该法特别适合环境消毒以及不耐加热灭菌的医用器具、设备和设施的消毒,亦可用于粉末注射剂。(2)液体灭菌法是指采用液态杀菌剂进行消毒的方法。该法常作为其他灭菌法的辅助措施,适合于皮肤、无菌器具和设备的消毒。常采用的消毒液有75%乙醇、1%聚维酮碘溶液、0.1%~0.2%苯扎溴铵(新洁尔灭)、2%左右的酚或煤酚皂溶液等。

1.2 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一般是指在无菌环境下,使用无菌器材进行操作,可保证操作中物品不被二次污染、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及检验人员的安全。无菌操作涉及的面很广,现以药品检验中的无菌操作为例,简述如下[6]。

1.2.1 实验前准备 消毒(对无菌操作室地面、墙面、工作台面及灯具等进行消毒)→空间灭菌(开启净化系统和紫外线灯)→经灭菌处理的实验器具与供试品进入无菌室(通过物流通道)→操作人员进入第一缓冲间(换鞋、洗手、用消毒液消毒手)→操作人员进入第二缓冲间(穿戴无菌工作服、鞋、帽、口罩,75%乙醇喷雾消毒手)→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点燃酒精灯,用有消毒液的棉球消毒手→进行实验操作。

1.2.2 检验操作规程(1)实验全过程应在近火焰处操作,动作要轻。(2)对供试品及实验器皿做标记。(3)对接种环(针)进行灼烧灭菌。(4)用吸管吸取供试液或培养液等。(5)用过的玻璃器皿应立即放入消毒液缸(桶)内进行灭菌。(6)在开启菌种管或其他供试品安瓿之前,应用碘伏溶液、碘酒棉球消毒容器及刻痕用的砂轮、锯刀等,安瓿切口通过火焰灭菌。(7)在接种霉菌、放线菌时,应在铺有浸过消毒液的湿纱布上操作,以防孢子散落传播。(8)培养皿开盖时开口朝向火焰,不得将盖放在工作台上,拔出玻璃容器塞子时应用小指夹住塞子拔出,不得将塞子放在工作台上,以免造成污染。(9)观察平板培养物时,一般不宜开盖观察。如取菌落或菌苔涂片、染色,或做玻片凝集试验时,在近火焰处操作,平皿盖可适当开启(45°),开口朝向火焰,挑取菌落。(10)在涂片、染色时,应使用夹子夹持载玻片,切勿用手直接拿载玻片,用过的载玻片和盖玻片应放入消毒液中消毒后洗刷清洁,再经消毒后再洗刷清洁,最后放在固定处。

2 无菌观念的培养

临床上常由于操作人员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导致医疗、护理事故,而在制药及药品检验上,虽然不比医疗上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同样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如造成整批药品微生物限度超标而报废;又如因操作污染,检验结果无效,需要从头来过等。无菌操作看似简单,但无菌观念的养成却并不简单。要应用好无菌技术,就要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无菌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强化无菌观念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任务,需要不断学习、培训,强化无菌意识,还要建立严格的制度,以制度管理员工,才能使员工逐渐树立无菌观念,做好每一步无菌操作,生产出合格的无菌产品。

2.1 无菌知识的学习

药学人员应时刻牢记药品是特殊商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只有了解无菌概念,才能知道其重要性,才能自觉树立无菌意识。在无菌操作中,自觉做好每一步操作,最终完成无菌操作全过程,生产出合格的无菌产品,产品的质量就会有保证。

2.2 灭菌技术及无菌操作的培训

无菌操作是培训重点,仅学习几个概念、定义及条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加强灭菌技术及无菌操作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清楚地了解怎么做是正确的、怎么做是错误的,加深他们对无菌观念的认识和理解,从而逐渐养成无菌操作的良好习惯。

以药品检验为例,实习生及新入职的检验员都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初上岗时,需要教师带教,对以下问题进行实地讲解:操作环境需要消毒,如何消毒?所有物品,包括检验器具、培养皿、吸管、稀释液、培养基都要消毒,如何消毒?为什么消毒物品要装入容器内,或用消毒巾包好?无菌物品在空气中能否暴露较长时间?无菌物品取出后能否放回无菌容器内?为什么手经过消毒,还是不能接触吸管吸样品的一端?用吸管取样时,能否用嘴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以加深实习生及新入职检验员对无菌观念的认识。

2.3 严格的制度管理

员工经过学习和培训,了解了无菌概念,树立了无菌意识,养成了无菌操作的良好习惯,还需要严格的制度管理才能使无菌观念长久地树立心中,顺利地贯彻执行下去[7]。其中,无菌操作室管理制度包括:(1)无菌操作室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并做到每天记录;(2)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 Pa,无菌操作室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 Pa,以保证空气新鲜,并做到每天记录静压差;(3)无菌操作室内空气的微生物数和尘粒数应符合规定并定期检查和记录。无菌操作室微生物数、尘粒数检测每年一次,检测报告应归档备查;(4)进入无菌操作室按规定穿洁净工作服,工作人员应按个人卫生制度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洁净室。无菌操作室使用完毕,应严格按清洁规程进行各房间、器具等的清洁工作,实验前后均应对无菌操作室进行消毒,并有清洁记录及消毒记录。另外,人员出入均需登记;(5)无菌操作室内严格控制人员数量,无关人员严禁入内。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与考核,对进入无菌操作室的临时外来人员应进行指导和监督。

[1]萧莉.灵芝孢子粉低温间歇灭菌法除菌效果的考察[J].中国药业,2003,12(1):52.

[2]薛广波.现代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3]张文福.医学消毒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

[4]严浩.紫外线消毒灭菌(UVGI)与(过滤+UVGI)洁净技术[J].机电信息,2009(29):3-9.

[5]黄振洲.微波灭菌在医药工业的应用[J].医药工程设计,2003,24(1):16-18.

[6]孙亦群.医院制剂检验人员的岗位培训[J].现代医院,2011,11(2):131-132.

[7]周晓英.手术室无菌管理概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4):94.

G420

B

1671-1246(2015)08-0158-02

猜你喜欢

无菌观念空气
维生素的新观念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早晨的空气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