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与航空

2015-12-30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年17期
关键词:空间站卫星

航天与航空

日本货运飞船HTV-5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8月19日19时50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成功在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用H2B运载火箭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运送物资的货运飞船HTV-5。

此次,HTV-5共搭载了4.7t加压舱货物与1t非加压舱货物。其中,由早稻田大学研发的重600多千克、用于研究宇宙射线与暗物质的“量能器电子望远镜”(CALET)放置在非加压舱里,将由目前在国际空间站驻留的日本航天员油井龟美使用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抓取,与国际空间站的日本“希望”号实验舱实施对接。巴西小卫星Serpens与欧空局2颗立方星AAUSat-5和GomX-3也将由HTV-5搭载进入国际空间站后释放。其它重要货物还包括尿液处理器部件、水循环滤槽等。

日本货运飞船HTV也称为“鹳”号,于2009年首次发射,HTV-5是该型货运飞船的第5艘,是专门为国际空间站运输大型实验设备、食物、水等补给物资的无人货运飞船。(航空)

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实现星间链路建立

8月9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实现星间链路建立,标志着我国成功验证了全球导航卫星星座自主运行核心技术,为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于2015年7月25日成功发射升空

后,各项工作顺利展开。随着首次导航卫星星间链路的建立,第19颗北斗导航卫星通过星间链路将星间遥测数据传递给第18颗北斗导航卫星,第18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接收并通过测控通道向地面传回第一帧星间遥测数据,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的建设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李平)

我国空间站大型机械臂初样力学环境试验成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组织完成了空间站大型机械臂初样结构臂力学环境试验,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大型机械臂初样阶段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空间站机械臂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期工程的重大关键技术之一,主要用于空间站在轨组装、在轨维修、货物搬运与转移、辅助航天员出舱活动等,是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的关键装备。我国空间站机械臂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了自主爬行和双臂组合操作的模式,实现了大范围大负载操作,以及局部精细化操作,突破了16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试验是我国空间智能机器人系统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后的首次大型试验项目,对于深入了解空间机器人系统的力学性能、确定大型复杂空间机器人系统级试验条件和方法意义重大。空间站大型机械臂相关技术的研发也为推动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产品达到世界级水平提供了支撑。(KJ.081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针对航空摄影相机透镜组件热膨胀问题,采用triopics定心仪和镜面定位仪对消热组件的热补偿进行了模拟实验,突破了多项装调技术难题,实验结果达到了指标要求。

航天科技集团装调技术突破航空相机热膨胀难题

该航空摄影相机是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在航空遥感领域高分辨率观测系统民用部分获得的首个项目,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幅面最大的航空测绘相机,其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实现1∶500大比例尺测绘成图。其应用将提升我国在航空摄影测量、资源遥感调查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填补我国在超大幅面航空测绘相机领域的研究空白,对提升我国对地观测能力和应急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工信)

航天科技集团多颗卫星为天津爆炸事故提供观测数据

天津港“8·12”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于8月13日8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8月14~17日共计安排高分二号卫星、资源三号卫星和实践九号A星等卫星进行了4次应急观测,获取了重要观测数据。中低分辨率卫星环境一号A星、资源一号04星和高分一号卫星也于8月12~15日获取了事发区域的卫星数据。截至目前,资源卫星中心共获取并共享事发区域卫星数据9景,提供给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海洋局等单位用于灾情评估和救援指挥。

8月3日以来,资源卫星中心已启动应急响应机制4次,密集监测了缅甸洪水、“苏迪罗”台风、天津港火灾爆炸和陕西山阳山体滑坡等4起事件。尤其是在8月13~15日期间,4起事件需要并行监测,对卫星应急观测能力和资源卫星中心应急运行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在周密的策划指挥下,资源卫星中心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完成了卫星观测计划制定、系统运行保障、数据应急处理和共享等工作,与卫星测控和原始数据接收单位密切沟通,确保了卫星测控指令及时正确地上行注入,以及原始遥感数据的准确接收和及时传输。(陈卫荣)

NASA研发“壁虎爪”工具用于未来空间站任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研发了一种名为“壁虎爪”的工具,其粘性具有良好的持久性,不会像胶带那样经过反复使用后消失。

据悉,该“壁虎爪”工具具备150N的吸附力(相当于16kg)。2014年,“壁虎爪”工具借助NASA太空任务技术指挥部的飞行机会项目,完成了微重力环境飞行试验。试验期间,“壁虎爪”工具开展了1个重10kg的立方体盒子和1个体重为100kg的人的抓取测试。研究人员还研发出一种手持式“锚”,其具有3种尺寸:2.5cm×10cm、5cm×15cm、7.6cm×20cm,可用于测试“壁虎爪”长时间处于微重力环境下的粘性程度,也能帮助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把剪贴板、图片和其它物体粘贴到国际空间站的墙壁上。粘性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在微重力环境下,粘性装置仍能保持强大的粘性,其“收紧”与“释放”周期超过了3万次。

此外,JPL还在配备了太阳能模拟装置及散热器的微重力仿真环境下测试了配备“壁虎爪”工具的“狐猴爬壁机器人-3”(Lemur-3)。该机器人未来可能在国际空间站中用于完成检查、修复空间站表面等任务。“壁虎爪”工具除应用于国际空间站任务外,未来还有望用于执行卫星修复、空间碎片清理等任务。 (张明月)

由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飞机进气道及尾翼自动喷涂装备”课题通过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任务验收。

“飞机进气道及尾翼自动喷涂装备”课题通过验收

该课题以飞机进气道及尾翼2套自动喷涂装备为主体,完成了自动喷涂装备的数字化建模、离线编程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自动喷涂装备的调试与试验、特种涂料喷涂工艺参数专家工艺数据库的开发等研究工作,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进气道及尾翼自动喷涂装备,解决了飞机进气道内表面及尾翼外表面特种涂料喷涂施工问题,确保了特种涂料涂层均匀度达到0.5mm±0.05mm,满足了国家重点行业发展的装备需求。

飞机进气道及尾翼自动喷涂装备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特种涂料自动喷涂能力,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推动了国内军机喷涂施工作业模式由手工喷涂向自动化喷涂的变革,提升了国内军机自动化喷涂设备及其配套技术的研发能力,对国内航空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信)

国际空间站高清3D相机将太空记录带入新时代

2015年1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第5次货物补给任务将高清3D相机“红伟龙”送入国际空间站,实现了轨道实验室高分辨率记录能力,以及高达300fps的理想动态记录速率。此后,国际空间站的

航天员可利用3D高清相机记录比以前相机清晰6倍的细节图像。

据悉,“红伟龙”相机能够拍摄分辨率从传统高清电视(HDTV,平均显示分辨率为1920×1080像素)到6K(6144×3160像素)的图像。高分辨率图像和更高帧速率的视频可以显示更多的信息以供科学研究使用。因此,“红伟龙”相机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新工具。

该3D相机到达国际空间站后,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进行了拍摄测试。在录制的一段视频中,展示了航天员特里·维尔茨提取水浮球,在水浮球内插入泡腾片观察其在半空中溶解释放气体的过程。因为视频是动态的,高分辨率使得其完全可以展示出铆接的过程,这是航天摄像技术一次巨大的飞跃。此后,NASA将在ReelNASA YouTube频道陆续发布该3D相机拍摄的高清视频或图片。(安德华)

老挝一号卫星完成整星模拟飞行试验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的精心组织、各分系统总体全力配合,以及天津大型航天器AIT中心测试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老挝一号卫星圆满完成整星模拟飞行试验。

老挝一号卫星是东三B平台的首发星,首次采用了先进的综合电子、锂离子蓄电池组供电、星载故障检测隔离恢复(FDIR)软件应用等新技术,对提升我国卫星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相对于东四平台的民用卫星,老挝一号卫星的测控手段更加灵活。该卫星从继承传统状态、简化测控流程、确保安全可靠等方面出发,采取2种飞行控制策略,并在此次模拟飞行试验中分别进行了测试。 (张晓明)

太阳能飞机“墨子号”验证机成功实现无人试飞

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上海奥科赛飞机有限公司联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所属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同济大学航力学院等单位产学研联合研制的太阳能飞机“墨子号”2款小比例验证机型在上海市青浦区外场成功实现无人试飞。此外,全尺寸太阳能驱动的“墨子号”一号机将与深度验证机型同步研制,预计于2016年实现首飞。

据悉,小比例验证机型的翼展达5.5m,试飞围绕极端高温环境、动态阶段功耗配比、载重、抗风

性等方面展开。外场试飞温度高达42℃,跑道和机体表面材料温度达63℃,其中,X型设计方案的比例验证情况较好,被确定为最终方案。此后,“墨子号”深度验证试飞将围绕自动驾驶、通讯保障、材料结构、飞行高度、航程等方面展开。(陈卫荣)

臻迪科技将发布新一代四旋翼无人机PowerQuadⅡ

北京臻迪科技有限公司即将发布新一代四旋翼无人机产品——PowerQuadⅡ。该新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测绘、勘探等领域,并可根据需要选用多种不同的专业级云台。

新一代PowerQuadⅡ的起飞重量为12.8kg,续航时间达到45min以上,最大飞行速度为15m/s,最大挂载重量达4.5kg,可抗12m/s的大风(6级风标准),能够在多风及小雨雪环境下稳定工作,悬停精度达到0.5m以内,飞行控制距离可达5km以上(可升级),可全自动起落并全程自动执行任务。其机身高535mm,轴距为1100mm,机架采用一体化设计,通过全铝合金数控机床加工,降低了合金的比重,提高了刚度,并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抗腐蚀性和抗疲劳性,机身轻便耐用,具有较强的电磁兼容性。(工报)

猜你喜欢

空间站卫星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到中国空间站里上课!
自制空间站模型
空间站日记
miniSAR遥感卫星
如何确定卫星的位置?
静止卫星派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宅在国际空间站340天
百日菊绽放国际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