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2015-12-29周海丰,范玉宏,武雪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乳腺癌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周海丰范玉宏武雪亮孙喜彬王立坤梁晚平耿翠枝

(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70例患者采用HER-2、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CK5/14单克隆抗体对其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根据上述表达结果进行分子分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0例患者中Liminal A型106例(62.35%),Liminal B型12例(7.06%),HER-2型16例(9.41%),Basal-like型13例(7.65%),Normal-like型23例(13.53%);肿瘤大小Normal-like型与 Liminal A型、Liminal B型相比差异显著(χ2=10.064,8.103,P=0.018,0.017)。淋巴结转移Basal-like型与Liminal A型、Liminal B型、HER-2型、Normal-like型相比(χ2=8.014,10.413,8.245,7.922,P=0.046,0.015,0.041,0.048)。结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其中Normal-like型与 Liminal A型、Liminal B型的肿瘤大小存在差异,Basal-like型与其他分子亚型的淋巴结转移存在差异。

关键词〔〕分子亚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病理类型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GL200520);张家口市科技局指导性计划项目(1321090D)

通讯作者:梁晚平(1965-),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乳腺肿瘤的基础与诊疗研究。

第一作者:周海丰(1979-),男,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乳腺疾病基础与诊治研究。

一直以来,临床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遵循着早发现,早诊断的原则。然而,预后却始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基因表达谱、分子生物学研究能够更好地反映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为乳腺癌分型提出了确切的保障,准确的组织学分级对乳腺癌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1〕。分析本文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0例患者,均为女性,临床病理资料均完整,年龄42~69岁,平均55.8岁。

1.2方法170例标本均采用10%甲醛进行固定,石蜡包埋,标本组织切片厚度4~5 μm〔2〕。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HER-2、CK5/14、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单克隆抗体均采用北京中杉生物试剂有限公司。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以PB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SP试剂盒采用北京中山金桥公司,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观察着色反应。

1.3结果评定标准

1.3.1受体阳性标准HER-2阳性标准:根据4级系统(0~)来评定,HER-2阴性为(0~),HER-2 阳性为()。CK5/14阳性标准:细胞质内有棕黄色颗粒。ER、PR阳性标准: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3〕。

1.3.2不同分子亚型分型标准腺腔A型(Liminal A型):HER-2(-) 、〔ER (+)或PR (+)〕;腺腔B型(Liminal B型):HER-2(+)、〔ER (+)或PR (+)〕;HER-2 过表达型(HER-2型型):HER-2(+)、ER(-) 、PR(-) ;基底细胞样型(Basal-like型):HER-2(-)、ER(-)、PR(-)、〔CK5(+)或CK14(+)〕;不表达型(Normal-like型):HER-2(-)、ER(-)、PR(-)、〔CK5(-)、CK1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170例患者中Liminal A型106例(62.35%),Liminal B型12例(7.06%),HER-2型16例(9.41%),Basal-like型13例(7.65%),Normal-like型23例(13.53%)。

2.2不同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大小Normal-like型与 Liminal A型、Liminal B型相比差异显著(χ2=10.064,8.103,P=0.018,0.017)。淋巴结转移Basal-like型与Liminal A型、Liminal B型、HER-2型、Normal-like型差异显著(χ2=8.014,10.413,8.245,7.922,P=0.046,0.015,0.041,0.048)。见表1。

表1 不同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 n(%)〕

与Normal-like型比较:1)P<0.05;与Basal-like型比较:2)P<0.05

3讨论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我国不断的发展与应用,通过分子生物学知识对乳腺癌予以不同亚型分型,可利于临床对其的治疗与预后〔4〕。杨钱等〔5〕研究表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最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对判断患者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望成为今后制订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王丽娟等〔6〕研究青年人和和老年人两个乳腺癌群体发现有各自独特的生物学及临床病理特点,影响乳腺癌的预后因素中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分型在二者有很明显的差异,临床上详细了解各亚型乳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有助于准确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骆梅青等〔7〕研究表明不同分子亚型的晚期乳腺癌对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的反应性相似,但Basal-like亚型和HER2+/ER-亚型具有较短的疾病进展时间和生存期,Basal-like亚型的预后最差。原因可能主要与它的生物学特征更具侵袭性有关。

袁中玉等〔8〕分别对Basal-like型、HER-2型和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况是影响各亚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2个独立预后因素,年龄和内分泌治疗仅对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DFS存在不良影响,HER-2状况依然是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程洪涛〔9〕表明Her-2/neu 型患者相比其他各亚型,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1枚),并且在高级别的淋巴结转移水平(≥4枚)上也显示出它的优势。相反,Basal 型乳腺癌在上面两个水平,都表现出相比其他分型更低的淋巴结转移率。曹华等〔10〕表明Basal-like型与Luminal A、Luminal B型相比,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较低(P<0.05);HER-2(+)型患者的总生存率比Luminal A型患者低(P<0.05)。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患者表现不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本研究表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刘慧等〔11〕表明Basal-like型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其形态学指标虽无特异性,但可以作为诊断线索结合免疫组化做出准确判断。Basal-like型乳腺癌的基因表达既具有独特特点,也具有与其他ER阴性乳腺癌相同的特点。本研究中Basal-like型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较高,表明其肿瘤侵袭性较强,但预后较差,其肿块大小则与其他亚型无明显差异,与上述研究一致。

4参考文献

1陈立章,孔繁娟,陈亮,等.乳腺癌ER,PR,CerbB-2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8):998-1001.

2吴建南,李顺荣,顾然,等.乳腺癌分子分型在新辅助化疗疗效和预后中的预测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32(3):383-8.

3申郑堂,郭旭辉,黄俊辉,等.ER阳性乳腺癌PR亚型与C-erbB-2表达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6):853-7.

4何依珊,李孟圈.70岁以上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81-2.

5杨钱,陈洁,李宏江,等.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1;33(1):42-6.

6王丽娟,张颖超,徐景伟,等.老年和青年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771-2.

7骆梅青,李锡清.不同分子亚型的晚期乳腺癌化疗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5):914-7.

8袁中玉,王树森,朱美琴,等.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J〕.中华肿瘤杂志,2008;30(6):456-61.

9程洪涛.中国妇女乳腺癌分子分型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联系〔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10曹华,闫茂生,郑涛,等.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临床意义〔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05(6):670-80.

11刘慧,范钦和,张智宏,等.免疫组织化学诊断标准对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预后分析的影响〔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1):23-8.

〔2014-05-17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猜你喜欢

淋巴结转移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规律及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T1期外周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分析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根治的相关性研究
常规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颈部中央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