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2015-12-29张铁想教授西安财经学院西安7101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协整工业化城市化

■ 张 婧 张铁想 刘 珺 教授(西安财经学院 西安 710100)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产权制度、城市化、产业结构等。产权制度是初次分配的范畴,每一种产权制度在不同时期对收入分配的效应不同(刘勇军等,2009)。城市化分为:一是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二是农民由专业农户转为非农户,农业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市第二、第三产业;三是城市人口增加(吴殿延,2008)。经济学家克林·克拉克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逐渐降低,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比例逐渐提高。我国是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一方面生产要素交流与商品交换在城乡之间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经济先发优势以及政府相关鼓励政策,这使农业技术水平、商品化程度和工业化水平在一定时期明显落后于城市。因此,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也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影响。

文献概述

目前,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较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在城市化推进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使城镇化资本快速化积累,我国选择以城市为主的优先发展战略并制订了城乡隔离制度,例如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固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阻碍农村现代化。陈斌开(2010)通过研究重工业优先发展、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表明政府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城市吸纳劳动力减少,城乡工资差距增大。陆铭(2004)以1987—2001年省级数据对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研究,表明城市化能显著降低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程开明(2007)以1978-2004年时间序列数据对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城市化与城市偏向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表1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二)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曾国安(2007)分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工业化过程中自然与制度因素的综合结果。张秀武等(2007)分析收入分配与工业化的关系,表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我国工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戴航等(2012)对安徽省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表明工业化短期内加剧城乡收入差距,长期内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贺建清(2012)分析城镇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指出城镇化在短期与长期内都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短期内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长期内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三)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徐秀川等(2008)以面板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间存在良性循环,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存在恶性循环。潘文轩(2010)通过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明城市化和工业化能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则使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肖卫(2010)通过分析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表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倾向使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并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程度加剧。

表2 VAR滞后期数判定

表3 变量间协整关系检验

(四)文献评述

现有文献针对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主要集中于宏观方面研究,在微观及面板角度研究较少。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和非均衡性使在微观方面研究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对微观对象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上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持。本文基于此视角对陕西省1978-2011年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变量选取与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城镇化(UL)用城镇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例表示,工业化发展,即第二产业产值在当年GDP中的比重代理工业化规模和第二产业人均产值代理工业化效率,分别为S2、RJ2,城乡收入差距(IG)度量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之比。

数据来源于1978-2011年《陕西省统计年鉴》,为防止异方差,各变量数据对数化处理,后期数据用Eviews6.0来处理。

(二)变量平稳性检验

1.为防止伪回归,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知,各变量原序列存在单位根,一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序列。

2.VAR模型滞后期判断。VAR模型的有效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合理的滞后期,通常情况下,时间序列最多比较到第4期,判断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知,最佳滞后期为1-2期,这也通过了自相关检验和正态检验,且VAR模型是稳定的。

其中,Yt=(LnIGt,LnS2t,LnRJ2t,LnULt)`,εt为扰动项,调整后的拟合系数分别为:0.860404、0.860959、0.997023、0.678198,总体来看拟合效果较好。

(三)协整检验

依据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对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据数据特征,选择二次趋势项的协整方程,最优滞后期为2,四个变量的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对应最多一个协整向量时,变量间的关系为:

由方程(1)知,拟合效果较好,在长期,工业化规模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工业化效率提升与城市化则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工业化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大,说明陕西省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与亟待调整和优化工业化结构,提高工业化质量和城市化水平。

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表明三者间存在密切关系,即在短期和长期内,工业化规模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工业化效率提升和城市化均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建议如下:

一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统筹城乡和谐发展。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要求不同地区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政府和市场要合理分工并多角度、多层次与多渠道的将城市高层次的产业发展与农村低层次的要素供给衔接起来,促进城市与农村工业化步伐与加快提高工业化效率,进而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动力。

二是制定合理的财政集权与分权监督机制体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制定适合当前市场的要素供需法律法规与审批程序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调整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化解产能过剩。引导资源合理流动与配置,不断消除工业化规模过度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不良效应,提高工业化效率与城市化质量。

1.刘勇军,梁永梅.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吴殿延.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陈斌开,林毅夫.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J].南开经济研究,2010(1)

4.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4)

5.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

6.曾国安.论工业化过程中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自然因素与制度因素[J].经济评论,2007(3)

7.张秀武,胡日东.收入分配与工业化关系—基于墨菲等人工业化理论的协整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1)

8.戴航,江激宇.安徽省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5)

9.贺建清.城镇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2(4)

10.徐秀川,王钊.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12)

11.潘文轩.城市化与工业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2)

12.肖卫.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基于中国改革30年的实证分析[J].产经评论,2010(3)

猜你喜欢

协整工业化城市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检验
中国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协整分析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