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与CPI关系研究

2015-12-29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6期
关键词:物价水平价格水平劳动力

■ 刘 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水平和CPI水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对于大众来说,许多人都在抱怨物价上涨了,而工资总不见涨,或者抱怨劳动力价格涨幅跟不上物价水平(CPI)的涨幅。从投资者和经营者来说,其一方面抱怨资源要素价格上升导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也指出劳动力价格水平不断上升而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成本。两方的舆论都集中在价格水平过高的问题。但实际上,2013年我国CPI全年涨幅为2.6%,是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而2012年CPI的涨幅为2.7%,也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可以看出,舆论的看法与我国价格水平的现实情况是不同的。导致CPI涨幅偏低来自两方面因素,一是资源要素价格涨幅,二是劳动力价格涨幅。按照一般逻辑,随着物价上涨,CPI会上升,那么居民生活成本升高,劳动力成本自然也会上升。反过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其作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引起CPI的上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我国劳动力价格连涨6年。以富士康为例,2014年富士康(武汉)科技园的普工转正后月综合收入达到3400元-4500元,比3年前翻了一番。因此,如果劳动力价格对CPI具有显著影响,那么劳动力涨幅这么大,其对CPI的影响必然也非常大。换个角度,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幅度和CPI涨幅几近相同,那么说明劳动力价格上升没有改变居民的生活水平,如果二者存在差别,则会改变,要么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上升,要么导致下降。实际上劳动力价格水平与CPI的关系可以反映更深的关系,这就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重点。

实证分析

(一)基本变量与数据

由于我国相关部门统计的局限性,我国对劳动力价格水平的数据统计主要集中在城镇,因此本文以城镇为范围分析劳动力价格水平与CPI的关系。部分学者利用纯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反映,笔者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非工资性收入越来越高,这是收入的重要部分,也是消费的重要部分。所以,消费和收入的变化都不能正确反映劳动力价格水平。劳动力价格应该是居民被雇佣获得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等收入。因此,本文以居民工资总额的涨幅为指标,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涨幅(CZ),国有城镇单位工资涨幅(GY);城镇集体单位工资涨幅(JT)和其他单位工资涨幅(QT)。CPI也采用城镇CPI(CCPI)来反映物价水平。指标数据源于中国统计信息网,采用2000年至2013年的数据,具体如表1所示。

按照理论逻辑,劳动力价格作为物价水平的一部分,其变化必然会引起物价水平(CPI)的变化。同时,物价水平的变化会改变当期物价水平,居民生活成本上升,那么劳动力成本也必然上升因此二者应该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二)单位根检验

变量序列为时间序列,可能存在不平稳现象,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在此采用ADF检验方法。检验发现,在不差分的情况下,所有序列都存在单位根,为不平稳序列,但经过一阶差分后序列消除单位根,归于平稳,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三)格兰杰检验

格兰杰检验主要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如果一个变量是引起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说明存在有这个变量到另一个变量的单向因果关系。如果另一个变量同时引起这个变量变化的原因,那么这种因果关系是双向的。如果这两个变量是独立的,那么说明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利用格兰杰检验CCPI和CZ、GY、JT和QT的因果关系,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结果可以看出,劳动力价格是引起CPI变化的原因,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具体分析如下:

表1 基本变量数据

表2 ADF检验结果

表3 CCPI和CZ、GY、JT和QT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图1 CCPI对CZ冲击的反应

图2 CCPI对GY冲击的反应

图3 CCPI对JT冲击的反应

第一,城镇劳动力价格变化是引起城镇CPI变化的原因。但是反过来不成立。这说明我国整体价格水平的变化能够对劳动力价格的变化做出反应,即当劳动力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时,CPI会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因为劳动力价格 以外的因素导致CPI变化,那么劳动力价格则在短时间内不一定发生变化。这其实和我国实际情况一样。形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为稳定,而CPI却总是在不断变化。非劳动力商品(物质资源)的市场化程度要大于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物质资源总是容易在市场类流通,而人崇尚稳定,市场范围有限。此外,劳动合同的签订以及雇佣者根据自身的利益,劳动力价格不会随着市场变化而立即变化。

第二,随着国有单位和集体性单位劳动力价格变化,CPI会发生变化,但在其他单位二者的结果不显著。这主要因为:一是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在工资调整体系上较为规范,并且是政策和经济的指向标,因此其对CPI的影响较大;二是其他单位的工资调整相对滞后,在这时CPI已经发生变化。从这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单位职工、集体单位职工与其他单位职工的待遇差别。国有单位职工的工资变化往往快速反应到物价水平,并最终又影响到物价水平,其他单位的工资调整相对滞后。

(四)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格兰杰检验只能检验出大概的因果关系,但是不能反映出因果关系的方向,但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根据对某变量的冲击的反应而看出其影响的方向,即影响的时间和大小。由于所有序列在一阶差分后序列归于平稳,并且 CCPI和CZ、GY、JT的关系通过了格兰杰检验,因此可以建立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具体如图1至图3所示。

从图1可知,当给城镇劳动力价格应该冲击时,物价水平会快速做出反应,并且首先在一个较高的影响度,然后慢慢下降为零,甚至为负。因此,可以看出,当给劳动力价格一个正的冲击,CPI会快速做出强烈反应,然后反应逐渐下降。因此二者的因果关系为正。从图2可知,当只是给国有单位劳动力价格水平一个冲击时,CPI水平会出现变动,但是反应较慢,是先上升然后下降。从图3可知,给集体单位劳动力价格水平一个正的冲击时,CPI的反应和国有单位类似,但幅度较大,维持时间却较短。国有单位的反应时间将近4年,而集体单位的反应时间只有3年不到。

(五)实证结果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可知:第一,劳动力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引起CPI的变化,二者是正向关系。这与理论逻辑是一致的,反应出我国物价水平变化整体的正确性。深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作为要素的一部分,其本身具有价值,因此在市场上具有价格,因此其作为物价水平的一部分,其变化必然会引起CPI水平的变化;二是劳动力价格的变化会因为价格的传导效应导致其他价格的变化,从而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CPI出现显著变化。二者为正向关系,主要是因为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劳动力价格水平是CPI价格的一部分,因此二者的影响关系是同向的。按照价格的一般变化规律,区域大都保持一定的通过水平,因此价格总是在不断上升,因此二者基本为同增关系。

第二,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劳动力价格水平变化会引起CPI水平的变化,而其他单位二者的关系不显著。这个与一般逻辑不一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国有非集体单位的就业人数越来越多,已经成为我国就业的主体力量,其价格水平应该更能反映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那么其与CPI之间的关系应该更为显著,但实证分析二者却不显著。这说明我国非国有非集体单位在工资体系上跟不上市场的变化。究其原因,可能源于四个方面:一是一般劳动力市场的不规范,导致其市场价格较为混乱;二是企业对劳动力价格掌握了较大的控制权,一般的用人单位都不愿意随意根据CPI的变化而变更工资水平;三是维持劳动力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是维持企业经营稳定、简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四是我国政府对劳动力价格水平的调整缺乏滞后性,一般需要时隔好几年才能变化。当政府没有规定价格体系时,在如今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实状态下,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提高工资水平。

第三,CPI水平的变化不是引起劳动力价格水平变化的原因。这个与理论逻辑非常不一致。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价格水平变化的异常性。劳动力价格本该按照价格水平反映的生活成本进行变化的,但实证发现二者不一致。这就是理论和现实的差距。在实际中,劳动力价格水平不是完全由市场管理的,而是在人为的推动下变化。比如在我国各个地区会根据CPI的变化,不定期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规定。大部分雇佣单位也是根据这个标准来确定用工工资标准。

理论与实践分析

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价格的变化滞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价格水平尤其是城镇各类单位劳动力水平,已经提升了一定高度(见图4)。据江苏新闻网报道,江苏劳动力价格连续增值,已经成为推动CPI新高的重要推动力量。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导致服务类产品价格全方位上涨,并且上涨幅度比较大。江苏省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6%,高出CPI0.3个百分点,前8个月平均上涨3%,分别高出消费价格和CPI1个、0.6个百分点。随着起托底作用的最低工资水平逐年调高,江苏省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直接拉高了服务价格。超涨在旅行社收费价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8月份旅行社收费所属的“娱乐教育文化”类价格同比上涨3.3%,但旅行社收费却同比大涨13.1%。

图4 我国城镇各类单位工资变动幅度

除了城镇劳动力价格水平上升外,农村劳动力上升也是拉动CPI水平的重要力量。据北京市农业部门监测,随着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北京农村劳动力市场价格快速增长,5年增幅达89.7%,越来越多的农业大户面临着“用不起工”的现实困境。据广州等一些发达城市报道,许多农民工在外务工的价格水平越来越高,并且集中在房地产相关行业,这也导致房地产相关行业物价水平攀升。实际上,我国农村劳动力价格水平保持了连续六年的增长态势。据2014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6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418万人,同比增加307万人,增长1.8%。月均收入2733元,增长10.3%。这是自2009年以来,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连续第6年保持增长,平均增幅达13%以上。农村务工人员是城镇的重要消费力量,同时也会拉高农村的消费水平,并且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巨大,其对整体物价水平影响也较大。

我国技术性不足,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粗放型,工业发展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这也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劳动力价格水平变化对CPI的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技术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提升,但在长期的劳动力优势的影响下,技术优势并未形成,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模式,大部分企业即使意识到劳动力成本问题也未在技术资本上进行改良。这就是我国当前经济的现实。在这种现实下,企业除了在政策要求下,否则因为成本效益问题不会提升劳动力价格,从而导致劳动力价格与CPI脱轨。企业也不会轻易改变技术资本和劳动力资本的分配,解决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并且有继续上升趋势的问题。

我国劳动力价格管理存在缺陷。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存在各种顾虑,导致劳动力价格管理存在缺陷。这是因为:一是我国劳动力丰富,政府必须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考虑就业民生问题,这是关乎社会稳定,也是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二是我国劳动力价格调整是阶段性的,一般根据CPI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有时候两三年,但近三年我国各个区域劳动力价格调整较为频繁,这种调整模式下会模糊CPI对劳动力价格的数据关系;三是我国对劳动力流动性管理不足,即在各种地域性限制下,劳动力无法自由市场化,导致价格不能按照市场规律变化,这也是劳动力价格僵化,不能跟随物价水平自主变动的重要原因。

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价格与CPI水平必然存在关系,劳动力价格变化是引起CPI水平变化的原因,但CPI的变化不一定引起劳动力价格的变化。劳动力价格与CPI关系不显著,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价格在管理上存在缺陷,其变动也存在问题。从经济的整体性来说,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价格优势在丧失,一方面就物价水平来说,我国劳动力价格偏低。这显然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也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劳动力价格优势的丧失会影响我国劳动集体型产品成本上升,进而出口优势的丧失。劳动力价格不能与物价水平保持一致,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策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总数的99.8%,创造的GDP占我国的58.5%,同时是我国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提供的就业岗位占总就业岗位的75%。中小企业灵活多变,同时个别企业的得失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不大,但整体的影响力却非常大。从这方面来说,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我国就业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基本面的稳定性。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建议政府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税收返还等政策以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为了丰富中小企业,应鼓励农民工、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创业,特别是深入农村区域创业。

第二,优化户籍等各种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屏障政策,提高劳动力在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流动性。完全依靠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来保障劳动力基本价格的策略不是长久的。劳动力作为资本要素应该市场化,而市场化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要素的自然和顺畅流动。但我国目前来说存在多种限制性政策。比如户籍政策,现在无论是农村居民想入户城镇,还是城镇居民入户农村,都非常困难,受到多重政策的限制。比如各种福利政策,异地居民在本地很难享受到与当地居民同样的福利政策,这导致劳动力流动成本增大,也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要彻底解决劳动力的流动性问题,必须深入研究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各种因素,包括政策因素、交通条件因素,思想意识因素等等。

第三,加快我国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劳动力和企业的双转移现象。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上升,我国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2014年我国生育政策放开,估计在20年后将形成就业高峰,那么会恶化我国的就业形势,形成严重的失业问题。要防止问题的产生,同时保障劳动力价格水平,保障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考虑劳动力转移问题。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国外劳动力不足,因此形成制造业转移趋势。在我国应该保证两种要素的转移,即将制造业转移到国外时,劳动力也应该随之转移,形成双转移的现象。同时,应该与国外人口稀少的国家签订劳动力转移的合作协议,保障互利互惠的同时也保证我国劳动力在外国的基本权益。

1.白天亮.四问劳动力价格上涨[N].人民日报,2008-2-25

2.赵红兵,徐文军,孙海挺.劳动力价格:别忽视“差异性”[N].中国经济导报,2005-7-16

3.许经勇.劳动力均衡价格与劳动力价格扭曲[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4.杜建军,孙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价格动态趋同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3(4)

5.陈昌华.中国劳动力价格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4)

6.冷崇总.试论劳动力价格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劳动世界,1997(6)

7.曾昆.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经济效应分析[J].理论界,2011(7)

8.阮宰民.论劳动力价格机制[J].上海企业,2009(7)

猜你喜欢

物价水平价格水平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货币量、价格水平与税收的联动关系
质量指数与收入对价格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