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万向节中频感应淬火裂纹的分析及防止措施

2015-12-27苏以人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万向节通孔倒角

苏以人

汽车万向节中频感应淬火裂纹主要发生在圆角区域。其产生原因是中频感应加热速度快,从而在淬火区与非淬火区形成的拉应力集中所致。由于堵孔致使圆角加热不足,或不通孔过热也会产生裂纹,可降低中频感应淬火加热速度,清除堵孔,采用合适不通孔口倒角,以减少裂纹的发生。

1. 概况

万向节是汽车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在一些汽车制造厂生产的EQ140汽车转向节中,中频感应淬火裂纹是严重的质量问题。

万向节如图1所示。选用40Cr钢,锻造成形,毛坯要求硬度为241~285HBW,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1~4级。机加工后,轴颈、圆角及端面同时中频感应淬火硬化,要求硬化区表面硬度为52~63HRC,硬化层深度为3~6mm,硬化层金相组织应为针状或细针状回火马氏体(3~7级)。

热处理工艺:调质处理是在井式炉中加热,860℃×70min,在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2﹪的水溶液中淬火冷却,600℃×3h回火;采用圆柱形感应器连续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中频感应加热电参数和淬火工艺参数见表1。

表1 中频感应加热电参数和淬火工艺参数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经磁力探伤检查裂纹发生的位置:一是在圆角区域内,呈周向裂纹,如图2所示;二是在盲孔口,呈径向裂纹。前者裂纹件数占98.3﹪,周向裂纹长度一般在15~45mm范围,无折叠等痕迹。

图1 万向节结构、中频感应淬火应力分布示意

万向节表面粗糙度为Ra=3.2~6.3μm。符合工艺的规定,周向裂纹在长度方向上与刀纹不重合。化学成分分析C、Si、Mn、Cr、S、P等元素含量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

金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裂纹无氧化脱碳现象,裂纹断口呈银灰色,周向裂纹深度在硬化层内,小于1.5mm,硬化层为隐晶马氏体,淬火区与非淬火区的过渡带在圆角区域内,心部组织为均匀回火索氏体(3~4级)。对不通孔口径向裂纹检查,不通孔无倒角,有轻微过热现象。

取5件无裂纹的万向节,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见表2。其中有2件循环次数不到3×105次,在圆角区域内就开始产生裂纹,3件硬化层深度都小于1.5mm。

综上所述,裂纹大多数都发生在圆角区域,属于中频感应淬火裂纹,与万向节在中频感应淬火前的状态基本无关。影响万向节中频感应淬火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拉应力集中 中频感应淬火后,构成表面受压、中间受拉或受压的应力分布特点(见图1)。拉应力峰值位置是在靠近硬化层内侧处,或在硬化层结束的过渡区中。拉应力峰值位置和大小取决于以下几点:①加热速度越快,温度梯度越大,则淬火层中的过渡层越小,拉应力峰值越大,且切向应力越大于轴向应力,其峰值位置越接近表面硬化层。②在零件表面淬火区域内截面积变化处,淬火时形成的拉应力集中,也可能使拉应力值接近或超过钢的破断抗力,从而产生淬火裂纹。③随硬化层深度的增加,拉应力峰值位置向中心移动,拉应力峰值逐渐减小;反之,随硬化层深度减少,拉应力峰值位置向表面移动,峰值逐渐增大。④零件在进行局部表面淬火时,表面存在着淬火区与非淬火区间的过渡带,在靠近硬化区处形成拉应力峰值,因此在过渡带不仅常产生淬火缺陷,甚至可能造成淬火裂纹。

(2)圆角加热不足 万向节连续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时,由于堵孔等因素致使圆角加热不足,造成圆角区域硬化层深度过小,或硬化区结束在圆角区域内,拉应力峰值集中在圆角区域,并接近表面。

(3)不通孔过热 不通孔内侧一半要求在硬化区内,为了保证圆角及端面在淬火加热时达到正常淬火温度,而不通孔口的温度却往往会偏高,甚至会过热,如不通孔口无倒角,或倒角太小时,过热的可能性更大。其结果:一是在淬火过程中形成应力过大;二是使该区内钢的破断抗力降低,容易导致淬火裂纹产生。

表2 万向节疲劳寿命试验结果

3.结语

万向节连续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时,由于圆角加热不足,硬化层深度浅(<1.5mm),拉应力峰值大并趋近表面;淬火区与非淬火区间的过渡带在圆角区域内,或在邻近处,致使应力分布的最大拉应力峰值汇集在圆角区域内或邻近处,各种拉应力峰值彼此互相接近,或相互交叉,甚至可能重合。可降低中频感应淬火加热速度,清除堵孔,以及采用合适不通孔口倒角等措施,以减少裂纹的发生。

图2 裂纹发生位置

猜你喜欢

万向节通孔倒角
箱梁三面倒角的作图方法
一种高密度薄膜多层布线基板BCB通孔制作技术
汽车双十字轴万向节传动系统优化设计
关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零件倒角问题分析
基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零件倒角研究
双十字轴万向节可靠性分析
采用倒角坯改善铸坯边直裂缺陷的研究
万向节空间角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多层高速 PCB 通孔分析与设计
三维叠层DRAM封装中硅通孔开路缺陷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