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碱木素焦油的抑菌活性及机理

2015-12-24初雷霞江金茂赵永坡许文耀江茂生

关键词:醛酸木素焦油

初雷霞,江金茂,赵永坡,许文耀,江茂生

(1.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南平353000;3.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从天然产物尤其是植物中开发高效、低毒、环境兼容性好的天然产物杀菌剂是近几年农药研究的热点[1],已得到的有抑菌作用的活性物质如萜类化合物、皂苷类、酚类、生物碱及多肽类物质等[2].但有关天然产物杀菌机理的报道较少[3].

课题组前期对竹材进行热解获得高得率的竹焦油,并且发现竹焦油对植物病原菌物和病原细菌皆有很好的抑制活性[4].鉴于碱木素是造纸工业的主要副产物,其中仅含少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价廉且来源极为广泛,本文以碱木素为原料,热解制备出液化产物碱木素焦油,研究其对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效果和抑制敏感菌的作用机理,为将碱木素焦油工业化开发为一种新型天然产物杀菌剂奠定基础,也为天然产物杀菌剂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将制浆废液中的碱木素酸沉、烘干后,参照江茂生等[4]的方法,用自制固定床热解设备进行热解,将收集的馏出液旋转蒸发浓缩,得碱木素焦油,再用丙酮溶解配制成10%的母液,低温贮藏备用.

1.2 供试病原菌物

16种供试植物病原菌物如表1,由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理学实验室提供.

表1 供试病原菌物及其受抑制率Table 1 The tested phytopathogenic fungi and its inhibitory ratios

1.3 试验方法

1.3.1 碱木素焦油对供试菌抑制作用的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测定.配制含1000 μg·mL-1碱木素焦油的PSA平板,以含等量溶剂的PSA作对照;在培养基上接种直径0.5 cm的供试菌菌饼,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个处理3次重复.待对照菌丝生长至平板直径2/3时,测量各处理的菌丝生长直径,计算抑制率.

1.3.2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抑制作用的测定 参照文献[5],将碱木素焦油与甲霜灵分别配制成5个系列浓度的带毒培养基,分别接种直径0.5 cm的菌饼,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个浓度设3个重复.待对照菌丝生长至平板直径的2/3时,测量各处理菌丝生长直径,计算抑制率.

参照文献[6],将碱木素焦油与甲霜灵分别配制成5个系列浓度;制备浓度为1×105个·mL-1P.capsici孢子囊悬浮液;分别取各浓度的药剂与孢子囊悬浮液各1 mL混匀,吸取一滴置于凹玻片中央,28℃保湿培养,6 h后检查孢子囊的萌发情况,计算孢子萌发抑制率.

将抑制率转换为机率值,采用SPSS 19.0软件计算出抑制机率值与药剂浓度对数的毒力回归方程,求出EC50、EC90及其95%置信区间.计算置信区间时,采用黄昌华[7]的建议,将对照平均菌落直径毫米数作为供试生物个体数(n).

1.3.3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有氧呼吸抑制作用的测定 采用改装的Wasburg微量气体呼吸仪测定不同浓度碱木素焦油处理下P.capsici的氧呼吸速率.将供试菌活化后,取直径为0.5 cm的菌饼置于含药的PS培养基中,利用NaOH吸收P.capsici呼出的CO2,通过数显微压差仪测定P.capsici在28℃恒温条件下的氧呼吸量.每5 min记录1次因呼吸代谢消耗氧气导致的压力减少值,连续记录120 min.以不加药同条件下P.capsici的氧呼吸量为对照.

1.3.4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细胞膜作用的测定 采用电导率法测定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胞内电解质渗出量的影响.采用PS液体培养基培养P.capsici至对数期,收集菌丝.分别取1 g菌丝,加入到30 mL不同浓度(0、62.5、125、250、500、1000 μg·mL-1)的药剂中并使菌丝分散悬浮,立即测定菌丝悬浮液的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取上述不同浓度碱木素焦油处理P.capsici 24 h后的菌悬液,过滤,采用考马斯亮蓝法[8]测定滤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采用DNS法[8]测定滤液中的还原糖含量,分析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胞内蛋白质和还原糖渗出量的影响.

1.3.5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胞外纤维素酶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测定 参照孙文秀[9]的方法稍作改动进行测定.将 P.capsici接种到 Czapek-Dox 液体培养基(KNO32.0 g,KCl 0.5 g,FeSO40.01 g,K2HPO41.0 g,MgSO4·7H2O 0.5 g,维生素 B10.2 g,L-天冬酰胺 0.5 g,果胶 10 g,蒸馏水 1000 mL)中静置(28℃)培养7 d后抽滤得到滤液,离心(6000 r·min-1×30 min),取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分别取1 mL酶液,加入计量碱木素焦油与酶作用5 min;加入2.5 mL缓冲液,45℃水浴下预热10 min;加1 mL 1%CMC-Na,酶解反应120 min;立即加入1.5 mL DNS,100℃煮沸5 min,流水冷却,补加水定容至20 mL;以加同剂量药且不含底物的处理溶液作为参比液,540 nm波长下测定不同浓度药剂处理的酶反应体系的光密度.将酶反应底物换成1%果胶,其他操作步骤相同.根据还原糖标准曲线读出酶反应降解CMC-Na、果胶产生的还原糖量.以45℃、pH=5.0的条件下分解多糖1 h每产生1 mg单糖为一个酶活单位[9],计算碱木素焦油作用后的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碱木素焦油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

由表1可以看出,碱木素焦油浓度在1000 μg·mL-1时,对16种病原菌物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3.75% -100%.其中,对15种病原菌物的抑制率在60%以上,对 P.capsici、B.paeoniae、C.higginsianum、R.solani、S.rolfsii的抑制率可达 100%;对 G.candidum 的抑制率最低,为 43.75%.可见,碱木素焦油对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广谱性.

通过多重比较发现,碱木素焦油对不同属的菌株 P.capsici、B.paeoniae、C.higginsianum、R.solani、S.rolfsii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P>0.05);对同一属中,如Botrytis属中的2个菌株,Colletotrichum属中的C.glosoporioides、C.theae-sinensis和 C.higginsianum 3 个菌株,抑制作用的差异也不显著(P >0.05).由此可知,碱木素焦油对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作用没有明显的属特异性.但由于样本数量有限,要得出其作用规律还需进一步研究.

2.2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的毒力

甲霜灵是防治由P.capsici引起的植物疫病的传统药剂.测定结果表明,碱木素焦油和甲霜灵对P.capsici菌丝生长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 y=1.65x+1.58(R2=0.9920)和 y=1.56x+0.97(R2=0.9805);对孢子萌发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 y=1.80x+0.65(R2=0.9317)和 y=3.07x -4.52(R2=0.9256).由表 2可见,碱木素焦油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及EC90均低于甲霜灵,菌丝对碱木素焦油的敏感性比孢子更强.

表2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菌丝及孢子萌发的毒力Table 2 Virulence of alkali lignin tar on mycelium growth and spore germination of P.capsici

2.3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有氧呼吸的抑制作用

测定结果(图1)表明,当用药浓度为250 μg·mL-1时,与对照相比,P.capsici的有氧呼吸明显受到抑制,且随药剂处理时间的延长作用增强;当用药浓度达到1000 μg·mL-1时,P.capsici的有氧呼吸活动微弱,处理时间达120 min时,氧气的消耗量仍很少,表明P.capsici的有氧呼吸几乎完全被抑制.

2.4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细胞膜的作用

在菌丝量一定的情况下,菌丝悬浮液的电导率变化能够体现菌丝细胞内电解质的渗透情况,从而间接反映菌丝细胞膜的透性变化.由图2可见,对照组的电导率缓慢上升,约30 min后达到平稳;500和1000 μg·mL-1碱木素焦油均会快速提高P.capsici菌丝悬浮液的电导率;1000 μg·mL-1剂量下,菌悬液的电导率在前5 min内迅速上升,约10 min后达到平稳.

图1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有氧呼吸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alkali lignin tar on respiration of P.capsici

图2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电导率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alkali lignin tar on cells conductivity of P.capsici

由图3-4可以看出,随药剂处理浓度的升高,P.capsici的蛋白质及还原糖的渗透量均出现上升趋势;在处理浓度达到 500 μg·mL-1时,P.capsici的蛋白质渗透量显著提高;当浓度超过 250 μg·mL-1时,P.capsici的还原糖渗透量显著提高.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能够保持细胞内环境稳定,正常生长情况下,细胞膜内外的物质交换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P.capsici蛋白质及还原糖的渗出趋势与电解质外渗变化结果,共同反映出碱木素焦油能够作用于P.capsici的细胞膜,使P.capsici的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变大,从而使其胞内蛋白质及还原糖、电解质等物质透出,造成菌丝生长缓慢乃至凋亡.

图3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胞内蛋白渗出量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alkali lignin tar on proteins penetration from cells of P.capsici

图4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胞内还原糖渗出量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alkali lignin tar on reducing sugar penetration from cells of P.capsici

2.5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纤维素酶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生物质热解焦油中一般含有大量的由木质素分解产生的酚类物质[4],具有很强的使蛋白质和酶变性的性能.由图5-6可以看出,随药剂处理浓度的升高,P.capsici纤维素酶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呈现类似的递降趋势.在125 μg·mL-1浓度处理下,碱木素焦油对这2种酶的活性有轻微抑制作用;当浓度高于500 μg·mL-1时,会显著抑制这2种酶的活性,抑制率均达到40%以上,并且随药剂浓度升高抑制作用继续增强.纤维素酶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是P.capsici侵染寄主时释放的主要酶[10],其活性受到抑制,可以推测碱木素焦油能够降低P.capsici侵染寄主的能力.

图5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Fig.5 Effects of alkali lignin tar on cellulase enzyme activity of P.capsici

图6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Fig.6 Effects of alkali lignin tar on polygalacturonase enzyme activity of P.capsici

3 结论

本研究表明,碱木素焦油具有比较广谱的抑菌作用,对供试的10个属中的16种植物病原菌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菌丝及孢子萌发的EC50及EC90均低于甲霜灵.

碱木素焦油对P.capsici有复合的抑菌作用靶位点.它能够通过抑制P.capsici的有氧呼吸代谢途径导致其能量供应受到限制,使细胞内的各种需能代谢反应无法完成;同时,能够破坏P.capsici的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变大,损失胞内蛋白质、还原糖、电解质,导致细胞内环境紊乱;此外,能够使纤维素酶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降低而抑制菌丝生长.因此,以造纸工业的副产物碱木素为原料,热解制备碱木素焦油并开发为农用杀菌剂,对于降低造纸工业污染及促进碱木素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GURJAR M S,ALI S,AKHTAR M,et al.Efficacy of plant extracts in plant disease management[J].Agricultural Sciences,2012,3(3):425 -433.

[2]YAZDANI D,TAN Y H,ZAINAL ABIDIN M A,et al.A review on bioactive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plants against plant pathogenic fungi[J].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2011,5(30):6584 -6589.

[3]刘海燕,高微微,樊瑛.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254-257.

[4]江茂生,李玉玲,许文耀,等.竹焦油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5):464-46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1156.2-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1156.1-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部分:抑制病原真菌孢子萌发试验凹玻片法[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7]黄昌华.农药试验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1(增刊):35-36.

[8]曹春蕾,崔宝凯,秦问敏.桑木层孔菌液体培养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J].菌物学报,2011,30(2):275-280.

[9]孙文秀.辣椒疫霉致病遗传变异、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07.

[10]DOUAIHER M N,NOWAK E.Correlative analysis of 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 pathogenicity and cell wall-degrading enzymes produced in vitro:the importance of xylanase and polygalacturonase[J].Plant Pathology,2006,56(1):79 - 86.

猜你喜欢

醛酸木素焦油
澳新拟批准来自转基因米曲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酯酶作为加工助剂
焦油渣干化处理的应用与实践
葡萄糖醛酸内酯制备和表征研究
工业碱木素不同纯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鞍钢鲅鱼圈焦油渣回配装置的应用与改进
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磷光内滤效应检测β—葡萄糖醛酸酶
新型含1,2,3-三氮唑的染料木素糖缀合物的合成
重溶剂法TDI焦油残渣的分析与利用
半纤维素侧链降解酶
——α-葡萄糖醛酸酶的研究进展*
烟梗中木素的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