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换水方式在污泥培养驯化中的比较及在倒置A2 /O 启动研究

2015-12-24凌琪曾麒峰伍昌年张贤芳唐玉朝陶勇刘明亮方涛赵秋燕鲍超

应用化工 2015年6期
关键词:换水活性污泥间歇

凌琪,曾麒峰,伍昌年,张贤芳,唐玉朝,陶勇,刘明亮,方涛,赵秋燕,鲍超

(安徽建筑大学 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601)

随着我国对污水排放要求的提高,对氮磷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1]。传统A2/O 工艺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的布置形式,达到了一定脱氮除磷的效果,但是还有许多待解决问题[2-4],比如回流污泥硝酸盐对厌氧环境中磷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缺氧段碳源不足造成反硝化不充分。张波等提出了将缺氧/厌氧倒置的理论[5],大量实践运行[6-8]表明倒置A2/O 工艺解决了常规A2/O 工艺存在的部分问题,明显改善了脱氮除磷效果,并且运行稳定。应用活性污泥法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是整个工艺稳定运行的前提,合理的培养驯化会减少工艺启动时间,节约运行成本,并能快速有效的开始处理污水。常用的培养驯化方式有接种培养和自然培养[9-12]。在培养驯化换水方式上又可分为连续换水和间歇换水,对于不同的换水方式在不同工艺培养上的应用已有大量研究,也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而关于两种不同换水方式的比较,并未有特别详细的文献报道。本文采用两种换水方式在倒置A2/O 工艺反应器中培养和驯化污泥,基于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速率和污泥性能分析,比较两种换水方式对污泥培养和驯化的影响,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乙酸钠、氯化铵、磷酸二氢钾、碳酸氢钠、二水氯化钙、五水硫酸铜、六水氯化镁、七水硫酸亚铁、六水二氯化钴、四水氯化锰等均为分析纯;接种污泥,取自合肥市塘西河污水厂的好氧池。

TU1901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6 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雷磁PHS-3C pH 计;XSP-2008CA 光学显微镜;MS104S 电子天平;HACH HQ 30d 便携式溶解氧仪。

1.2 培养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试验装置如图1 所示。设有两套相同装置,由水箱、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4 个部分组成,材质均为有机玻璃。装置有效容积为120 L,其中缺、厌、好氧池的容积分别为30,30,60 L。缺氧、厌氧池中设有搅拌器,确保泥水均匀混合;好氧池底部设有两个石英砂曝气装置。

图1 实验装置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experimental setup

取接种污泥60 L,混合人工配水加至装置有效容积。控制一定曝气量,连续闷曝24 h。连续换水培养开始由水箱持续加入人工配水,由沉淀池排水;间歇换水培养由人工填加配水,只进行曝气、静沉、排水3个过程,反复循环。培养驯化过程中不排泥。实验中分别考察反应器运行2,15,40 d 和55 d 时污染物去除速率。每次都是在进水后,连续取样5 h,出水取样频率为1 次/h,并测定水样的COD、NH3-N、TP。

1.3 试验污泥及用水

两反应器的接种污泥MLSS 约为5 000 mg/L,SV30 为31%,污泥呈黑棕色,镜检下只能观察到少量的微生物。本试验采用人工配水,乙酸钠339 ~412 mg/L,NH4Cl 24.6 ~50.2 mg/L,KH2PO44.7 ~14.3 mg/L,CaCl2·2H2O、CuSO4·5H2O、MgCl2·6H2O、FeSO4·7H2O、COCl2·6H2O、MnCl2·4H2O均为微量;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

1.4 测试方法

测试指标COD、NH3-N、TP、SV30、MLSS 均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测定[13]。pH 采用pH 计进行测定。活性污泥的生物镜检采用光学显微镜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对污染物的去除速率

在进水0 ~5 h,COD 去除得很快,有机底物的浓度也较高,活性污泥在此阶段处于对数增长期,5 h后,有机底物的平均浓度已经在50 mg/L 以下。Eckenfelder 模型由W W Eckenfelder Jr 对间歇反应器内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后提出的[14]。Eckenfelder 公式[15]指出了有机物在微生物对数增殖期的去除规律:

式中 Y——产率系数;

该公式表达了不同培养时间后有机物的去除速率常数K 和常数C,以考察培养中污泥对有机物的去除规律。COD 去除速率拟合方程见表1。

表1 不同换水方式COD 去除速率拟合方程Table 1 The fitted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COD degradation rate in different way of change water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间歇换水培养方式中COD 去除速率常数K 先增加后降低,第2 d 去除速率为- 0. 160 2,在第40 d 左右K 达到最大值-0.489 1后在55 d 降到了-0.376 8;连续培养方式中COD 去除速率常数K 在持续增大,40 d 时为-0.490 9,55 d 去除速率常数为-0.498 8。在不同培养时间下,连续换水的COD 去除速率常数都比间歇换水的高。实验数据拟合趋势与王长生等[16]的研究相符合。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活性污泥的MLSS 也随之增加,去除速率随污泥的MLSS 的增加而增加,在间歇换水培养驯化方式中,活性污泥的成熟期较连续式换水方式更早达到,在40 d 达到顶峰后,速率开始下降;而连续换水方式还未完全达到污泥成熟期,去除速率仍在缓慢增加。连续换水方式在COD 去除速率上占一定优势,COD 的去除速率并非随培养时间的增长而无限增加的,在一定时间,两种不同培养方式的去除速率都会达到峰值,此时活性污泥的活性最强。

氨氮、总磷的去除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去除速率常数可用下式[17]表示:

式中 N0——起始氨氮/总磷浓度,mg/L;

表2 不同换水方式NH3-N 去除速率拟合方程Table 2 The fitted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NH3-N degradation rate in different way of change water

表3 不同换水方式TP 去除速率拟合方程Table 3 The fitted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TP degradation rate in different way of change water

通过表2 中的拟合方程可知,第2 d 去除速率常数分别为-4. 070 和-4. 337,间歇换水方式的NH3-N 去除速率趋势与COD 一致,速率常数同样先增大后下降;不同的是,连续换水方式的NH3-N 去除速率趋势去COD 不一致,并没有持续增长,在40 d达到峰值-9.814 后,便开始下降,55 d 降到了-6.188,比间歇式方式55 d 的-7.123 还要低。这与张传义等[18]在研究中发现相符合,在DO 偏高的环境中,对氨氮的去除更有利,在DO 偏低环境中,则相反。在间歇换水方式中DO 的含量比连续换水方式DO 的含量高,在55 d 时,间歇方式中氨氮的去除速率高于连续方式中氨氮的去除速率。由拟合表3 得知,两不同换水方式的总磷去除速率与COD 的去除规律一致,不过存在较小的差异,COD 去除速率常数从开始,连续换水方式就一直大于间歇方式,在TP 去除方面,经过55 d 的培养驯化,连续方式的速率常数虽然还在持续增长,但最大的速率常数-2.209也比间歇换水方式的极值-2.309 小。

当培养时间为2,15,40 d 和55 d 时,氨氮在间歇和连续换水方式上去除速率常数K 分别为-4.070,-5. 547,-7. 235,-7. 123 和-4. 337,-6.318,-9.814,-6.188;TP 在间歇和连续换水方式上去除速率常数K 分别为:-0.502,-0.871,-2.309,-1. 956 和-0. 585,-1. 138,-1. 595,-2.209。间歇换水方式能更快使污泥活性达到最佳值,但是如果不排泥,会导致活性污泥的老化,从而活性开始降低,在一定时间下,去除速率常数也会随之降低。

2.2 不同换水培养方式的污泥特性

2.2.1 污泥浓度和沉降性 污泥培养驯化期间两反应器的MLSS 和SVI 值见图2。

由图2 可知,在55 d 的污泥培养驯化期间,间歇换水和连续换水的活性污泥的MLSS 均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从开始培养的约2 400 mg/L分别增长到了5 800 mg/L 和4 900 mg/L,在25 d 之前,连续换水方式的MLSS 高于间歇,在25 d 后,连续方式的MLSS 增长缓慢,间歇换水方式的MLSS 开始加速增长,最终,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间歇换水培养方式的MLSS 高于连续换水培养方式。随着驯化时间的增加,两反应器内的SV30均有所增加,间歇换水方式活性污泥的SV30从13%增加到了36%,连续换水方式活性污泥的SV30从12%增加到32%,因为反应器内的MLSS 大幅度上升,导致了SV30的上升。从两种方式的污泥指数SVI 分析,范围分别为48 ~70 mL/g 和43 ~84 mL/g,说明在培养驯化期间两反应器都没有出现污泥膨胀的现象,而且处于一个污泥状态较好的范围。

图2 污泥特性变化Fig.2 Variation of sludge performance

2.2.2 生物相观测 在污泥培养驯化期间,对接种污泥和经过40 d 培养的污泥进行了微生物相的观察。图3 是两种换水方式分别得到污泥的微生物镜检照片。

图3 活性污泥微生物相照片Fig.3 Photos of activated sludge microorganisms a.间歇式;b.连续式

对接种污泥用显微镜检测,并未发现后生动物和原生动物。污泥培养驯化40 d 后,对间歇式换水培养和连续式换水培养的活性污泥做镜检,均能发现大量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种类也较多,以轮虫、钟虫为主,表现十分活跃。污泥絮体规则排列,并且密集。说明两种换水方式均能培养出较好的活性污泥。

3 结论

随着培养时间增加,采取两种不同的换水方式培养,均能培养出较好的活性污泥。在有机物去除上,间歇换水培养会在40 d 达到最快去除速率常数-0.489 1,连续换水培养的污泥去除速率稍快,但没有显著差异,在相同时间为-0.490 9,后续还在缓慢增涨,50 d 时为-0.498 8;去除速率并不是随着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加,间歇换水培养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在脱氮除磷上,间歇换水培养方式同样先达到最佳去除速率。连续换水培养方式在去除速率上没有太大优势,间歇换水培养方式能更快使污泥成熟,在正常运作启动上节省了时间。在倒置A2/O 工艺启动上采用间歇换水培养方式更佳,目前大多数水厂启动也多采用间歇换水培养方式。

[1] 李楠,王秀衡,任南琪,等.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艺的应用现状[J].给水排水,2008(3):39-42.

[2] 曾薇,李磊,杨莹莹,等.A2/O 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反硝化除磷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9):1407-1415.

[3] 周慧华.城市污水处理厂A2/O 运行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J].水处理技术,2014(7):129-133.

[4] Baeza J,Gabriel D,Lafuente J.Improving the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of an A2O based WWTP by using an online knowledge based expert system[J].Water Research,2002,36(8):2109-2123.

[5] 张波,高廷耀.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厌氧/缺氧环境倒置效应[J].中国给水排水,1997(3):7-10.

[6] 王社平,黄宁俊,邵军峰,等.倒置A2/O 工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分析[J]. 中国给水排水,2011(21):59-62.

[7] 张信武.倒置A2/O 工艺在惠阳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11(1):130-132.

[8] Rong Qi,Tao Yu,Zheng Li,et al.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and inverted A2/O processes phosphorus release and uptake behavior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2,24(4):571-578.

[9] 冯植飞,程寒飞,陈院林,等. 寿光市城北污水处理厂改良型A2/O 反应池的启动与调试[J]. 给水排水,2012(1):36-40.

[10]王守中,张统,侯瑞琴,等. 北京航天城污水处理厂CASS 法工艺调试及运行[J]. 给水排水,1999(8):14-16.

[11]邱兆富,周琪,杨殿海,等.A2/O 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启动与调试[J].给水排水,2005(9):30-33.

[12]王然,黄继国,黄国鑫,等.CAST 工艺的低温活性污泥培养与调试运行[J].中国给水排水,2007(18):89-91.

[13]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 版.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2.

[14]卢培利,张代钧,刘颖,等. 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和展望[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09-114.

[15]李绍峰,刘玉强,崔崇威,等.SRT 影响MBR 污泥体系去除污染物动力学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5):105-108.

[16]王长生,傅金祥,张萍,等.抚顺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培养驯化与启动调试[J].给水排水,2003(4):6-11,1.

[17]章非娟,杨殿海,傅威.碳源对生物反硝化的影响[J].给水排水,1996(7):26-28,4.

[18]张传义,高丽慧,袁丽梅,等.不同DO 含量下SMBR 工艺效能及聚磷菌构成特征[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2):308-313.

猜你喜欢

换水活性污泥间歇
水培植物霎换水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活性污泥法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硫酸新霉素废水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自动换水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活性污泥系统ASM2d模型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污水活性污泥处理过程的溶解氧增益调度控制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