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常其实不平常— 记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矿区收发员常川新

2015-12-23安庆选

中国石油企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收发室劳模荣获

□文/安庆选

小常其实不平常— 记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矿区收发员常川新

□文/安庆选

小常是大家对川中矿区机关收发员常川新的习惯称呼,其实呢,小常已经变成了老常了,但大家觉得“小常”叫起来亲切,所以一直沿用着。

“常穿新衣服”

衣食住行,衣字首当其中。在旧社会,在生活物资匮乏的自然灾害年代,别说新衣服,就连旧衣服也是十分难得的。电影《白毛女》中,杨白劳因缺钱,为女儿过年就扯上了二尺红头绳作为年礼,扎在喜儿的头上,又是何等感人。

川中石油矿区机关收发室收发员常川新同志,老实憨厚,踏实肯干,每天马不停蹄,经常累的一身汗、一身土,平时话也不多说。“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也许是为了小常减压和联络感情,利用“川”与“穿”字同音,川中机关的同志见到小常时,总爱正而八经地对小常说一句有趣的话:“常穿新衣服。”小常便会应声回答:“哪有那么多新衣服?”自自然然,因一句玩笑话,也可能让小常放松一下。需知,墙起众人垒。至少大伙看得起小常,人们总夸他以奉献为职业。小常收发工作堪称优秀,无论是矿领导还是机关干部,基层工人都信得过小常。好多同志也曾热心帮助过小常。收发室负责人蔡其素老师就多次对我们宣传部的同志讲,你们要多宣传宣传小常哟。有一年,我们参加中国石油报石油知识竞赛,我们还帮小常也答了一份。我们获了一等奖,小常也荣获一等奖。记得1993年,我带队上威天化参加局工会故事会比赛,返回川中时,在内江油建公司招待所登记住宿,在招待所当服务员的小常的姐姐就询问我们认不认识常川新,并请我们关照小常。小常身上穿的工作服虽然已洗得发白,有时他也会自言自语的说一声:“常穿新衣服”。饶有兴趣,幽默开心。

“保密”

强将手下无弱兵,川中曾是四川石油局五大钻井主力部队之一。一名收发员能荣获局劳模和局优秀共产党员,可见队伍整体素质之高。小常讲,平生有两件事他最高兴,一是招工转正,一是他和在川东钻井队工作的哥哥一起荣获劳模。那年初夏,我上收发室发《川中通讯》。小常对我说:“安老师请您帮个忙”。我忙问小常:“啥事?”小常走拢我身旁,贴近我的耳朵说了一句:“要保密哟!”我说:“保守机密,慎之又慎 ,九分五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小常听我用毛主席谈保密的话来回答,就晓得我已理解他所说的保密的重要性了。小常微笑着跟我谈起:“矿领导批准我招工转正了,需要填一份招工登记表。”我讲:“小常你娃真有福,工作好就大有希望,填了表就行了。”小常很认真的同我谈:“您字写得好,还是请您帮我来填一下表。”看小常这样老实、细心、认真,我答应了。拿起笔,一边询问填表的相关事项,一边帮小常将招工表填的巴巴适适。我并信守自己的承诺,截止今天,我没有对第二个人谈过此事。

转信

于细微处见精神,作为收发员,帮单位调动工作的同志转信是一份义务。我看见小常不厌其繁,不因其小,数年如一日,坚持做好转信,令人钦佩。有邮电局职工,就因死信复活做得突出,还被评为劳动模范。

我工作调离川中,没想到就因小常的认真转信,帮了我的大忙。在川中宣传部时,我为《石油政工研究》投过一篇为薛柱国《我为祖国献石油》歌曲写的评论。杂志当时没刊用,但稿子放了8年也没有扔。在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八十周年时,《石油政工研究》决定出一本特刊纪念王铁人。并准备刊用我8年前写的那篇评论,编辑部来信让我将稿子修改一下。真感谢小常转信,才使我那篇文章得以发表。文章标题并登上封面要目简介。“莫以善小而不为”,此言完全正确。

马不停蹄

大家都欣赏著名歌唱家马玉涛演唱的那首《马儿哟你慢些走》的歌曲,但大伙儿都称常川新是个马不停蹄的人。矿上爱写歌词的同志讲,常劳模真能干,365天连轴转。小常生肖属猴,1984年刚满16岁的他来到川中矿区收发室当了一名临时工,后因工作出色而破格转正。30年常川新21次荣获川中公管中心及以上级别的“劳动模范”、“模范共产党员”、“服务标兵”、“职业道德先进个人”等殊荣。去年,被评为中国能源首届“加油中国,传承铁人”年度优秀人物,2014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遂宁市道德模范。成为川中油气田历史上第一名全票通过评选的工人劳模,着实令人钦佩。就在四川省遂宁市川中矿区机关及周边基层单位,常川新30年来用双脚丈量地球13圈多,用双手分发报纸信件1500多万份,邮递包裹投递准确率100%。一条信使路,他无怨无悔。记得,我长庆油田一位朋友第广龙年轻时曾写过一首诗《我很平常》,“我很平常,但我也可以伟大。”常川新却用它那朴实无华的行动写就伟大。一辆自行车,小常上市邮局办事专用,省油省力,低碳环保,现小常用的已是第四辆了。一辆摩托车,常川新的长途利器,到较远的矿基层单位送件时使用。这辆车很好找,矿区停车棚里,一辆用绿色地毯覆盖,即便如此爱惜,他也骑坏了三辆摩托车,这也是第四辆,里程表显示18154.3公里,但这是7年前的里程,至那以后,里程表再没走过字,坏了。小常每天上下楼层600层,登高900米,相当于每三天登顶一次峨眉山。真是难能可贵,坚持就是胜利。

常川新每天早上8点前上班,晚上10点后下班,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常川新的工作时间,如果说他排第二,整个川中油气片区乃至四川油气田,没人敢称第一。每天进出164个办公室,送1600余份邮件包裹,行走11公里,骑摩托车行程60余公里,工作强度之大,小常真敢亮剑。份内工作无懈可击,份外事务依然感人。川中矿区是个老矿区,仅石油师老战士在川中工作过的就达300多人。许多老年人取个包裹,寄个邮件啥的,都是请小常帮的忙。尽管小常这样忙,这样累,他依然向雷锋同志学习,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虽然小常学历不高,但他的精神、他的品格、他的坚持、他的工作、他的服务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小常的父母亲都是川中石油矿区的职工家属,小常的妻子田君,每次望着骑着摩托出门的丈夫,都要说一声:“路上小心点哟!”这句话事出有因,常川新曾在骑摩托车送件的路上发生过危险,险些丧命。田君对我们说:“不明情况的人,会认为我家是单亲家庭,从来没有一家三口外出过,换个人早就跟他离了。”小常的女儿田田讲:“爸爸从不陪我去公园,别人都下班了,他还在上班。”写到这里,我耳畔仿佛又响起王晓岭作词、臧云飞、刘斌谱曲、刘斌演唱的《当兵的人》的歌来,“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

本色

不久前,《四川石油报》宣传的小常的事迹。小常却说,那些奋战在一线钻井队的职工才值得宣传。

小常知道,原中国石油总地质师阎敦实当年在蓬基井工作过。1991年3月他陪同国务委员康世恩访问川中矿区时,还专程上蓬基井参观,在川中矿区还专门谈了全国第一口水平井磨3井。康世恩同志讲:“要在磨3井立一个碑,写上我国第一口水平井,还要写上队长、指导员、技术员的名字,周围种上花草,让年轻的石油人知道这个历史。”

当年朱德委员长来川视察时,与川中劳模合影,还为川中题词:“鼓足干劲,把川中石油迅速大量地开采出来。”多少年来,川中石油人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找到了大气田。小常是其中的一员,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四川石油人的本色。

猜你喜欢

收发室劳模荣获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本刊荣获“第九届广西优秀期刊”
本刊荣获“第九届广西优秀期刊”
早饭吃了吗(外一首)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不知如何是好
著名数学教育家熊斌荣获Erdos奖
AECOM荣获第十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奖
排排坐,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