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5-12-23

中国石油企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长庆油田油价常态

综述篇

办法总比困难多

低油价的概念,大抵有三层含意,一是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处于较低价位的状态;另一层意思是指国际油价由高到低的过程;其三是指低油价的影响。比如在国内,目前的低油价如果持续下去,或者继续下跌,我国大部分油气田由于资源品质的先天不足和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的刚性上涨,已经或即将出现大面积亏损。同时,国际业务的利润也将因此而大幅下滑。而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服务业务量也将减少,从而带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等业务的效益下滑甚至亏损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新常态呢?就石油行业来讲,对新常态比较权威的解释是:一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带来国内油气需求增长放缓;二是国际油气市场发生剧烈变化,供应总体宽松的格局更加明显,国际油价高企的动力不足,将保持一个较长的低油价时期;三是国内市场开放进程加快,外资、民营、社会资本加速进入油气上下游及服务各个领域,市场主体和资源来源日趋多元化,竞争更加激烈;四是国家在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等方面的政策越来越严,争取政策支持的余地越来越小;五是地方政府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诉求增多,与央企的利益碰撞加剧,企地关系协调更加困难。

尽管对新常态的理解千差万别,但在当前的语境下,一是低油价正在成为新常态的一种要素,二是新常态的内涵也在发展变化之中。

如果低油价可以定性为负面的东西,新常态也需要企业有一个适应过程的话,那么,石油企业如何应对低油价,如何适应新常态,是今年各石油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低油价不可怕

作为上中下游、内外贸一体化的特大型石油公司,无论是中国石油还是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都有抵御各种价格风险的能力。通常的作法是:油价高的时候加大上游业务的投资,想方设法增加原油产量;油价低的时候,加大进口量,调减上游业务,增加炼化装置加工量;无论是高油价还是低油价,综合性能源公司赚的是差价而不是油价,通过平衡各业务板块的业务量,总能实现平稳的收益。长期以来,各石油公司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我国三大石油公司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综合一体化的优势。那么,何忧之有呢?

综合一体化是一种优势,但也是一根绳子,把各种业务板块绑在了一起,在一个集团公司内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如果集团公司是油公司体制,只有油气田、炼化和销售,那么低油价下,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关掉一些低效井,加大进口量,炼油化工开足马力生产,销售企业照常运转,整个公司的利益应当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问题是,在综合一体化的集团内部,低油价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导致企业内部乃至整个行业控制投资规模、压缩生产成本、大幅削减工作量,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业务会大幅缩减,外部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未上市业务完成经营收入指标、实现全面扭亏增盈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在看到低油价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积极的意义。现实地讲,低油价会倒逼企业积极主动地转方式、调结构、降成本、提效益。面对当前的油价形势,油田开发不仅要算产量,更要算成本,把开发油藏,变成经营油藏、经营开发,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成本结构、产量结构、措施结构,努力提升油气生产的总体经济效益;非油业务不仅要算收入,还要压成本、算利润,开源节流、内强外拓、多措并举、降本增效,走低成本发展之路。

长远地讲,低油价会抑制资本向新能源领域转移,减缓非油气新技术研发的步伐,从而延长整个石油行业的寿命。从当今世界技术发展的势态看,特斯拉的电动汽车虽然还没有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产量和销量也只有每年几万辆的规模,但它就如同1905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虽然稚嫩却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到来。储能技术和充放电技术正处在重大突破的前夜,一旦突破,石油朝代也许就将终结,而减缓这种突破的最大力量是低油价。如果油价一直高企,资本就会无声地流向新能源技术领域,创新的动力会更加强大,所以说,埋葬石油行业的是高油价。

新常态躲不过

我们之所以把低油价当作一种负面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石油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竞争不充分,主要石油产品—成品油采用政府定价机制。正因为如此,国家才要进行能源体制改革,恢复石油的商品特性,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新的能源体制,而这就是新常态的核心内容。新常态的建立本应是好事,但石油企业似乎对新常态存在某种焦虑。

潜台词是,新常态正在打破旧有的稳定,所以给一些企业带来生存焦虑。客观地讲,我国现有的石油体制有其合理的一面。正是在现有的石油工业体制下,我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保证了国家能源安全,承担了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旧的石油体制显然难以继续存在下去。虽然我们担心开放石油天然气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但石油行业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地向我们走来。

整体上讲,除了国际大环境变化一项外,新常态中的其他变化都是由于改革带来的。30多年以来,中国一直在改革,或快或慢,或剧烈或舒缓,改革一直未曾停止过,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些人对改革充满焦虑。他们喜欢老常态,害怕新常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常态这种本来全民期待、寄予厚望的东西,在一些人眼中,成了负面的东西。现在的问题是,新常态正在建立。你怕它,它在建立,你不怕它,它也在建立。与其害怕,不如直面新常态。

凡事都有两面性。看上去是坏事情,其实也隐含着好的方面。在看到新常态的不利一面的同时,也应看到它有利的一面。首先是我国经济整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四化”和“一路一带”等国家战略加快实施;石油天然气仍是未来较长一个时期能源消费的主体,国内油气消费增长放缓,但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等等。更不必为国内市场的开放加快而紧张。就目前综合实力而言,即使全面开放上中下游市场,无论是从技术实力,还是从人才队伍,无论是市场控制力,还是资产规模,短期内均不会有任何一家民营企业可与三大石油公司相抗衡。

心态决定行动。调整好心态,才能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做出更大成绩。反之,如果消极对待,则可能酿成严重后果。比如新“两法”(《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如果企业仍然不注重安全和环保,出现安全责任事故或环境污染事故,那将是犯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辽河油田员工在检修采油装置。王旭/摄

坚定提质增效

2月初,长庆油田召开有关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工作成果、分析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回答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公司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问题,提出了新常态下推进长庆油田持续发展的“两大目标、三个转变、四大工程、五项升级”基本路径。长庆油田用新办法应对新常态,动作快,措施硬,效果令人期待。

面对低油价和新常态,除了思想上要认识到位,更重要的是行动上要积极主动。如何应对低油价,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用新办法引领新常态,长庆油田的作法值得学习。

近年来,长庆油田通过管理提升和数字化等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组织结构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改善了劳动组织方式,压缩了管理层级,缩短了管理链条,5500万吨油气当量下,劳动用工总量控制在7万人的奇迹线上;新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更加简洁简约、规范高效,较好地解决了体系过多、交叉庞杂、难以落实的问题;企业各项业务的运行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数字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大油田、大气田建设大大地激发了队伍活力,评价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突出了业绩、贡献导向,发挥了薪酬的激励作用,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本增效有了可喜成果,探索形成了三低油气藏的效益开发之路,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可持发展。

长庆油田的作法,启发和引领我们把提质增效作为应对低油价、适应新常态的有力抓手,坚持提质增效不放松。

第一,要努力提升资产创效能力。经过数年连续高强度的规模扩张,中国石油的资产总量已近4万亿元,如此大的体量,带来的问题是资产创效能力下降。在低油价下,首先要努力提升资产创效能力。

第二,要努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归根一点就是创新实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死水一潭。管理上应对新情况、适应新变化的能力,也是创新能力。如果说应对低油价和适应新常态有法宝的话,这个法宝就是创新。技术的创新、思维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等等,都是最有效的方式。

第三,要努力提升组织运行效率。组织运行效率低,是一些大企业的通病,直接导致管理成本高、内部消耗大、执行力降低。目前,就部分油田企业来讲,组织运行方面存在的管理层级多、链条长,机构多、冗员多,职责不明确、运转不顺畅、安排不均衡等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高。效率上不去,效益就无法保证。在高油价掩盖下,上述问题并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但低油价下,这些问题“水落石出”般地显露出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必须把效率提升,作为提质增效的抓手,

第四,要努力提升企业管控能力。企业管理,怕就怕系统内部一潭死水、缺乏活力;怕就怕要素之间相互掣肘、内损内耗;怕就怕上下权责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如何防止这些情况发生?就是要努力提高企业的管控能力。做到企业内部活力充沛、运行顺畅、收放自如。

第五,要努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发展的出路在市场,危机在市场,潜力也在市场。企业具备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生存、发展的激烈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现在,我们有些企业,在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条件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较以往有所减弱,市场竞争力与行业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

办法总比困难多。积极主动的态度,行之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执行,在低油价和新常态下,将推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获得新发展,取得新成绩。

猜你喜欢

长庆油田油价常态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下半年国际油价仍旧承压前行?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