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平台上的石油文化

2015-12-23沈中

中国石油企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石油微信文化

□ 文/沈中

微信平台上的石油文化

□ 文/沈中

企业文化是品牌,是形象;企业文化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企业文化需要传承,需要传播。中国石油在长期发展实践中,注重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优势得以发挥。自去年年中,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充分运用微信平台这一新兴媒介,开设了公共微信平台“油微感觉”,youweiganjue,讲述石油故事,传递石油声音,弘扬石油文化,塑造石油形象,受到员工和社会公众的一致认同,达到了内凝力量、外树形象、推动发展的巨大作用。

经过审核,“油微感觉”自2014年8月6日正式运行,坚持每天发表1-4条信息,至今连续不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普通石油人的故事,展现石油员工真实、平凡的工作与生活,与读者零距离平等、平实、平和地交流,激发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感觉,让人们更加深刻体会到:每一滴石油,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每一颗心灵,都有朴实生动的精彩。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建设时代特征鲜明和企业特色浓厚的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如何完成这个任务?换言之,运行“油微感觉”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既要打好主动仗、弘扬主旋律,又要避免“高大上”,努力接地气?

宗旨与主题

紧扣平台的宗旨,不办成新闻节目,分析与石油文化有什么联系、在哪些方面体现石油文化,因此,石油人、石油故事成为“油微感觉”最下功夫挖掘的内容,而其他的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成绩等尽量不直接反映。

紧扣读者需求,不办成宣传节目,而是研究人们的阅读心理和习惯,因此,每一期内容都费尽心思地找到能打动读者的兴奋点,让读者看得下去、有所感悟和收获。通过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让石油文化为人们熟知和接受,不断通过企业文化来打造石油品牌、口碑,提高中国石油的美誉度。如,记录驻守高原加油站的夫妻,讲述他们在工作中的艰辛;借助流行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三期连载西部管道公司了墩作业区的员工,讲述他们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两难选择;抓住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描述了长庆油田和管道公司员工抵抗恶劣环境、不断战胜困难的一个个画面,讲述了石油人如何直面挑战;抓住人们对石油的不解和对石油企业的误解,生动介绍石油开采、炼化的复杂过程;抓住平凡工人的特质,展示花甲之年仍坚守钻井平台的“老张”、“密封大王”赵林源、“把倒班当常事”的孙国强、震后忙碌的加油员马良娇等事迹。

相关措施

我们把每一天的每一条微信采编发都看作一次小的战斗、一次考试。在栏目设置上,从讲故事、述历史、树形象、促幸福四个维度,细化设立了“油微·爱”“油微·美” “油微·知” “油微·乐”“油微·艺”等5个栏目,分别反映石油人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石油知识历史、幸福生活、才能技艺等方面的故事,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石油化、具体化、形象化、知识化、网络化。

梦溪/制图

因为微信是开放平台,“油微感觉”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读者是否认可。写的再美、说的再好,如果读者不爱看,撇到一旁、嗤之以鼻、甚至反感,所有的工作就是无用功,就是浪费自己和读者的生命。因此,我们抓住策划、选材、编辑三个关键节点,精心编辑,以真实丰富的内容和引人入胜的语言技巧,吸引读者,达到走近人、感染人、感动人、被接受和认可的效果。

在素材挑选上,坚持一线岗位、恶劣环境和艰苦地域,挑选不为人知的人和事,展示石油勘探开发炼制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的工人平凡、艰苦、辛劳、爱心、自豪、奉献。普通人、平凡事,在无形中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内容编辑上,不是简单地把内容平移到微信平台,而要再创作,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尽量让每一个画面都能命中读者的泪点,每一段文字都能触及读者的灵魂,每一次“出拳”都能击中读者的心窝。在标题创作上,深入挖潜人物和事件的感人点,研究受众心理,起能吸引人的标题。在图片选择上,优选源于基层、视觉冲击力大、感染力强的作品,让读者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在文字描述上,运用最朴实的话语,讲真事、说实情,常采取对比的写法,把每一个主题人物的工作生活实际,都能让读者如同亲身感受。尤其是从平凡的视角去挖掘不平凡的境界,即注重用平实的方法,让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明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精挑细选、认真思量上,通过提高文章的可读性、真实性、贴近性,来与读者在一个平台、一个语境进行平等的、零距离的交流,“油微感觉”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关注的人数、文章阅读量不断攀升。

取得实效

“油微感觉”得到了企业内部员工和领导的认可。基层员工普遍反映,“油微感觉”最大的特点是不唱高调、不摆着说教的面孔,就是说自己的事,读起来很亲切。一些企业领导在讲话、工作中引用“油微感觉”的内容,如,雪域高原上的夫妻加油站的故事,就在销售系统引起广泛反响。有的领导认为,“油微感觉”是宣传思想工作、企业文化工作的创新,拓展了思想教育的渠道和载体,展现了百万石油员工的精神风貌,达到了内聚力量、外树形象的统一。

“油微感觉”也为许多社会人士关注,大家认为:“油微感觉”是真实的,看到了活生生的石油人,感受到了石油厚重的历史和石油人沉甸甸的付出,对中国石油有了新的认识。“油微感觉”搭建了展示石油人优良作风、精神品质的舞台,成为石油与社会沟通、了解、理解的又一座桥梁。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集团思想政治工作部

猜你喜欢

石油微信文化
石油石化展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奇妙的石油
谁远谁近?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微信
微信
微信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