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几种诱导方法

2015-12-22贺华

学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感受音乐教学诱导

贺华

摘要:幼儿初步接触音乐,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充满好奇,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聆听,引导幼儿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歌曲,并且要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这样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有情、有趣的环境,然后引导让他们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自己的情绪,用心去感受音乐、表达情感,带着一颗好奇、纯真的心,快乐、自信地走进艺术的殿堂。

关键词:音乐教学 诱导 感受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20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有: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如何开展好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也是我们幼儿教育者一直探究的课题,2007年我在《浅谈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几种诱导方法》中提出,开展幼儿音乐活动要注意引导幼儿聆听音乐,提高幼儿欣赏水平;引导幼儿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歌曲;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富有情感地演唱。我在以后这几年的幼儿音乐教学中积极运用,并不断地思考,探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新的体会。

一、引导幼儿聆听音乐,教师要有引导幼儿欣赏音乐的专业水平

我认为引导幼儿聆听音乐,不是简单地让幼儿听出音乐旋律方面的变化,分辨出声音的高低、强弱,而是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欣赏音乐的专业水平,要细致耐心地引导孩子们听懂音乐,帮助孩子们理解音乐;要注重针对不同年龄孩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注重循序渐进,注重孩子音乐水平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如引导小班孩子聆听音乐,需要引导他们听懂、分辨自然声音的不同。我在开展《各种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的活动中,引导他们感知各种小动物发出的声音时,引导他们理解音色的变化,以及声音的大小、强弱。我首先引导孩子听三种声音,告诉孩子们不同的物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比如,小鸡、小猫、小狗等的声音是不相同的,而且我们是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去模仿的。还要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耳朵分辨自然现象,如风声、雨声、雷声等,并引导他们发现与之相关的音乐的变化,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而在中班音乐教学中,我在引导孩子们聆听音乐时,会在提出感知音乐高低、强弱、长短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感知音质的不同。在《小羊与狼》的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初步理解音质的不同,如小羊与狼的声音就像丝绸与粗布之间区别,理解声音的粗糙与细致。在《森林音乐会中》我引导幼儿通过聆听乌鸦与黄鹂鸟的声音时,引导孩子们感知声音的纯净度,激发他们对声音模仿的兴趣,并乐意表现出自己好听的声音的表演兴趣。

到了大班,对音乐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需要选择一些有难度的内容引导他们欣赏。如《小动物音乐会》,虽然孩子们对于“北风轻轻吹”和“树叶轻轻飞”,以及青蛙、燕子、鲤鱼、松鼠等动物出现时旋律不同的变化,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但至少可以意会,我在引导的过程中常常会运用各式各样的形容音色与音质的形容词,像明快、柔和、厚重、浅浅、透明、强劲、活泼等等,只有引导孩子们在实际中去慢慢体会,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探究愿望。

我在开展器乐表演活动时,引导孩子们仔细判断乐器的音色,并引导他们理解声音的密度感。由经验中总结分析,三角铁发出的声音听起来不像是一个较粗的金属棍的感觉,引导幼儿感觉出是由细小的钢丝所发出来的声音,适合在高音区。大鼓、沙锤等乐器声音疏散,适合在低音区。密度感适中,乐器会有形,如铃鼓,甚至可以体会得到铃鼓鼓面与边缘的不同音色等。

通过以上经验,我引导孩子们听出人声发出的每一个音的细节,包括舌头与牙齿之间的细微声音,引导他们感知自己的声音,如发声时嘴巴的大小与声音的变化,如果嘴巴和脸部肌肉松,声音听起来似乎人的喉咙没有边缘一样比较含糊,而如果正确地运用脸部、嘴巴、舌头及牙齿的方法,则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引导孩子们喜欢用基本准确的音调唱歌。

二、引导幼儿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歌曲,需

要教师具备理解和表达作品的素养

对于一个唱歌者来说,没有语言的知识,没有分析语言和表现语言的能力,就算有再好的嗓音,也是不可能完美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象的。所以要引导幼儿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歌曲,教师自身必须要先分析作品语言,要了解歌词,分析掌握歌词产生于字里行间的会心的感受,然后引导幼儿通过细致、生动的表演去展现歌曲的内在美。教师要逐字逐句地给幼儿讲解歌曲的歌词,引导幼儿用标准的语音发声,包括声母与韵母之间发声时的关系,在唱歌时,如果旋律较慢,要引导幼儿用拼读的形式,韵母的表现要圆润饱满,以至于旋律和时值相匹配,而在快节奏的表现中则引导孩子们用干脆利索的声音,运用整读的发声方法,表现出来就行。

三、引导孩子学会用正确的发声方法,用

“心”去感受作品、表现作品

当引导幼儿学会了欣赏音乐,并会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歌曲时,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和富有情感的演唱已经是很自然很容易的事了,教师需要了解孩子发育期的发声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不要鼓励孩子们大声演唱。英国著名的儿童歌唱发声权威哈蒂曾经在他的著作中强调:“一般儿童在他们为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绝不允许他们大声地唱歌,否则好的音质就会消失。”我先让孩子们学会轻声唱法,学会用嘴用鼻子呼吸,并教会他们吐字咬字的艺术规律,引导他们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如《大雨和小雨》,表现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时,并不是用声音的大小去表现它们的区别,而是用声音的强弱、厚重体现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色彩。

要想获得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声音美,在声音训练的基础上要以表现语言的情感为目的。要使幼儿掌握运用声乐语言表达情感,使歌唱逐步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教师必须静下心来,用心投入,必须走近孩子,要有爱护、有信任、有鼓励、有支持、有欣赏,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孩子提供一个有情有趣的环境,然后引导让他们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出自己的情绪,用心去感受音乐、表达情感,带着一颗好奇、纯真的心,快乐、自信地走进艺术的殿堂。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感受音乐教学诱导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