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2015-12-22肖滋斌

学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小学生数学

肖滋斌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要给小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要求,更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语言能力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079

数学语言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有效保障。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小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表达技巧,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据我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下面主要谈谈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些看法,希望对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说话习惯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敢于发言

实际生活中很多小学生担心自己回答问题时出错而不敢发言,还有小学生因为准备不充分在数学课堂不主动进行发言,这是数学课堂上的常见现象。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阻碍了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挥。数学教师在授课时,要为小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平等对待每一名小学生,把小学生当做朋友而不是教学的工具,这样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才敢于发言,才会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学生主动说之后,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有所反应,对说得不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其充满信心,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说不出时、说得不太完整时、说错时或是有独到见解时,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和正面的引导。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及时纠正小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时的错误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其实呈现的是思维的过程,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学习数学时会有对数学知识理解不透的情况,当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小学生就会在回答时出现错误。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自然学科,学习数学必须要有毅力和恒心,做题时要准确无误,讲话时要精炼简捷。在日常教学中,当数学教师发现小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出现错误后,要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能够养成善于学习的好习惯。数学教师应该经常与小学生沟通,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多向学生问几个问题,比如“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呢?”“你能给同学们仔细讲讲吗?”

(三)要求小学生说话要准确、快速、条理清晰

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寓教于乐,循循善诱,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小学生养成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在回答问题时,要求小学生尽量使用数学语言,避免用俗语或者口语化的方式回答问题,增强数学课的技巧性和个性化。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训练小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准确快速地讲出问题的答案和步骤,具有清晰的条理。

二、数学教师要正确对小学生进行说话

训练

(一)引导小学生用数学术语进行交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为小学生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交流,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现在小学生学习数学出现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思想,还有就是能够正确解题但是却表达不出来解题的思路和步骤。这就是典型的数学术语表达缺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的示范作用,开发小学生的语言天赋,努力使小学生的数学语言更加形象化、趣味化。

(二)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阅读教材

数学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的阅读教材时间,因为通过阅读数学教材,小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自己的知识构造,丰富自己的表达水平。教师也可以带领小学生进行数学教材的阅读,并且在阅读时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帮助,这样会大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当学生对教材有了一定的掌握后,再学习起来就会显得很轻松。在进行教材的阅读的时候,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安排和设置,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和锻炼。

(三)认真思考,在叙述问题时有逻辑性

数学教师要教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因为自主思考是小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的基础,只有能够自主学习,才会有长远的发展,如果仅仅依靠分组互助学习,那么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将会被大打折扣。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遇到问题先不要找人求助,先自己进行初步的分析,这样非常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当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后,再回答问题就会具有逻辑性,数学语言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数学学科考验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仔细教学,观察小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三、数学教师自身规范数学语言来影响

学生

(一)教学时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

教学无小事,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表达和行为习惯,都会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比如,在讲“100以内的数字读法和写法”时,由于受到家长日常错误的教育方式,很多小学生在书写时会写成“三一,三二,三三”等,这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正确读法和写法相违背的,在教学时当我发现小学生有错误的数学语言出现时,我会及时地给予纠正,改正他们错误的读法和写法,告诉他们正确的表达方式,规范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二)为学生做出表率,规范语言

小学教师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数学教师要从自身抓起,教学时运用标准的数学术语进行授课,规范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达方式,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尤其是给低年级小学生做出表率,因为低年级小学生更需要关注和引导。比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看图题,我会先让小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中的意思,能简单说出图中要考的是什么,然后让小学生认真思考,理清数量关系,便于做答。最后让小学生复述自己的解答过程,在复述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提示,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向玉琼.浅析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3(3).

[2]赵佰强.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3(6).(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小学生数学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