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5-12-22史晓南

学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践技能创新意识

摘要:国际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外交性和语言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较为注重,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期望在实践教学及校企合作内容上不断进步。我国当前对涉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专业性较强的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但当前我国高校对商务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出现诸多问题,主要集中于学生理论大于实践的教学效果。许多学生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出现口语交流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在于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国际商务英语 实践技能 创新意识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022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培养国际商务英语人才方面不遗余力,主要着重点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若想改变当前国际商务英语的教育现状,则需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转变教育观念,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不断摸索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以此培养创新性与实践性并存的高素质国际商务英语人才。

二、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的现状

当前我国对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模式较多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课,硬性灌输知识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但鉴于国际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和交流性,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考试成绩得以体现,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幅度较低,对学生贸易能力的培养呈现强制注入式的方式,满堂灌的方式为学生学习带来了压力。由此造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出现理论到理论,书本到书本的较为死板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诸多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法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际,学生的口语能力较差,诸多商业活动下来,工作压力较大且工作效率较低。实际工作能力较差的现状无法为学生的一线岗位工作提供保障,反而造成阻碍,影响学生就业。近几年,我国将高职高专院校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作为专业培养的涉外技术人才,并将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主要培养基地,尽管该门课程的外交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基于我国教育制度的限制,加之新型教学模式的根基不稳,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的影响,由此造成当前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当前高校在国际商务英语的教学中,较多采取传统知识通过教师进行传授的方式,主要将理论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在此基础上死记硬背,该种模式在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甚至其他学科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课程教学中偶尔会穿插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相关实验和课程设计等,但以上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环节均处在辅助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其存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若想改变当前的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现状,首先需要对国际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培养目标应当集中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改变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矛盾性,对教学环节的改革尤为重要。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由此帮助学生在深层的角度思考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中所需要的沟通技巧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在毕业前做好专业就业状况调查,使学生做到心里有底,找工作时便能得心应手。

三、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措施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前新型教学模式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思考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中仅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中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出来。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引造成教师一成不变地强调理论知识,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缺乏关注,原因在于教师本身接受的教育和教学实践集中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导,由此来完成教学目的。为避免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与社会脱轨,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针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将教学目标集中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教育方面,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实践技能作为重点,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将培养实践技能与创新意识于一体的国际商务英语人才作为当前的新型教育观念。

(二)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特点,即语言能力、商务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一体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贸业务能力,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出发是该课程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特色。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集中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培养重点,同时适当拓宽学生的商务知识,不断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核心,发展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调整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重

国际商务英语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理论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程和复习指导课程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涵盖了社会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等。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理论教学属于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实践教学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课程。由此,教师在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需要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进行调整,将重点放在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上,理论知识作为实践课程的辅助工具,即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由此来保障学生在未来工作和学习上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支撑。

(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于其教学方式的死板,对学生强制性灌输的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情绪,同时也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影响,终日死记硬背的模式对学生的记忆力造成刺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许多学生在考试后便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抛之脑后,有种解脱的感觉,对以后的实际使用和实践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当前的理论教学模式是围绕知识点进行讨论的方式,具体过程是教授讲解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充分讨论,并自主得出结果的过程。该过程与以往教学模式的不同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精神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需要通过现代化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将知识精选后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实践获取较多的时间。

(五)改变考核方式

我国传统的考核模式将教师作为中心,通过书面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卷面成绩即理论知识呈现过度关注的状况,这种考核模式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固定的答题模式和题目答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形成阻碍,无法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型的考核方式的制订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配合,教师需要在完善教学大纲的同时将教学内容的目标点和侧重点进行揣摩,通过有效的课堂实践来达到教学目的。

四、国际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

1.个性化情境教学。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智力和个性是多元化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在特定的领域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因此,将情境教学运用在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的情境教学。情境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融合必将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习得商务语言知识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设置主题和场景,依据每个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进行角色分配,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中增强心理素质。例如,对于“国外订单的合作会议”,小组内部需要分工协作,有的学生比较内向,那么可以担当会议记录员的角色;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主动开朗,就会选择公司代表的角色等等,在开展这个商务会议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在情境化的教学条件下,学生能够直接将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之后再针对每个学生的弱项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培养。

2.集体性情境教学。实际上,集体性情境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统一策划活动,虚拟情境,设计布置任务,在解决处理问题时,以公司职员的角色思考问题,进行合理分工,然后汇总观点,达成一致,最后进行总结和展示。教师在教The Resolution of Disputes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谈判小组进行现场谈判,每个小组在谈判结束后,要对自己小组的观点进行总结和阐述,为了能赢得这场“商务谈判”,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讨论,才能得到统一的观点。

(二)课堂游戏引导法

教师在开展国际商务英语教学时,可以采用一些课堂游戏来引导学生,具体来说,采用Free talk游戏进行强制性口语对话练习。方法是由一个学生在教室里随意选定一位同学,随意说出一个英文句子,对方必须用英文给予回复,然后其余同学根据这两位对话同学的语音语句做出客观判断,游戏得以继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语音语调,同时英语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锻炼,教学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生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提高了。

(三)课外实践

学校应当加强实训室建设,购置相应的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践教学,有效提高国际商务英语的运用与操作能力。加强校园网与互联网的构建,完善计算机与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口头实践与书面实践等形式,并运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与仿真训练等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不同岗位的真实情境下,灵活应用英语,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操作能力,使设备、技术、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外,也要强化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应紧密联系相关企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英语应用技能,打造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情境型综合实践体系。

五、结语

为改变当前的国际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学校和教师应当共同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除此之外,有关部门需要构建高职高专国际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创新体系,通过细化和完善,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在轻松创新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才不会感到迷茫,才能增加我国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数量,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栾明.高职高专国际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农业,2015(12):23-24.

[2]黄继平,张兴兰.信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5(8):66-67.

[3]汪洪梅.英语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知识经济,2015(3):110-110.

[4]刘广君.基于学科竞赛的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15(11):1-3.

[5]何丽辉.工程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电大理工,2015(2):25-26.

作者简介:

史晓南(1982- ),男,河南开封人,文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实践技能创新意识
高职物理课程项目化考核的思索
行动导向教学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