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12-21牛金星李恒灿王丽君杨振中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牛金星+李恒灿+王丽君+杨振中

摘要:本文阐述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发展历史,探索了机械学院下设测控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求,从更新理论教学和实践内容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22-02

一、专业培养目标

1998年,为了顺应学科发展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把仪器仪表类11个专业(精密仪器、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几何量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量、光学计量测量、无线电计量测试、检测技术与精密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归并为一个大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新的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不仅理论知识面广,而且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它对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理论功底扎实,而且工程实践能力强[1]。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设置在机械学院,依托机械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学术积累,探索机械学院下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控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

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技术覆盖面广、课程门类多、行业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开设了机械类、电子类、光电类、控制类、计算机类、信息处理类等分支的主干课程,并开设了与各主干课相适应的强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高度重视课程实验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2]。

(一)依托机械背景,建设测控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设置在机械学院,依托机械学院的深厚科研背景和师资队伍,专业设置具有精密机械测量的课程体系特色,强调培养精密仪器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校测控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我校测控专业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测控技术方向和精密仪器方向。其中测控技术方向培养具有研发以计算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测控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精密仪器方向培养具有精密测量技术、能够进行现代仪器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加强课程设计的连贯性,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在我校新修订的测控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传感器课程设计、测控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并设计传动机构,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传感器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对前期先修课程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有所了解及加深,使学生初步掌握一种传感器的设计步骤与方法。“测控电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选择电子器件和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调试电路时会分析电路、测试电路性能,并锻炼排除故障的能力。“单片机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用单片机进行实际产品开发的基本过程,加强模块化设计思想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设计、编程习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编程技能。“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一次综合型的实践训练,学生为主体,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以6~7个人为一组,每组独立完成一个设计题目。通过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了解测控仪器的设计步骤以及硬件与软件的开发流程,掌握相关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对比;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工程设计中计算和绘图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工作做必要的准备。

(三)提高实习质量,加深学生对行业现有产品的认知

我校测控专业设置的实习有: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电工电子实习”是在学习完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后,购置收音机和万用表的器件,让每位学生自己进行焊接、组装、调试,最后进行统一验收。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元器件基础知识,电子技术中的焊接、装配工艺,常用仪表的使用、印刷电路设计等基本电子工艺知识和技能等。

“生产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经受实际工作的基本训练。通过生产实习,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重要准备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通过考察和实践,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社会、国情,激励学生敬业、创业的精神,从而完成学生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和我校测控专业合作的实习单位有:开封仪表厂、中原量仪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牡丹通讯有限公司、北京基康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精仪达盛有限公司等。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可以了解行业特点,了解企业在该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及经营状况,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及主要业务流程。在实际的工作操作中可以熟悉企业的工作程序,把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在毕业实习中,学生需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填写毕业实习日志,实习结束时撰写毕业实习报告,并请企业有关人员填写实习鉴定意见。

三、测控专业课程讲授时的几点要求

(一)讲解课程脉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测控专业涉及面宽,课程门类多,部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此,开设了“测控技术与仪器导论”课程,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从一年级就了解我校测控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了解各门课程开设的目的以及各门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该课程使学生较早的对本专业概况有初步了解,包括本专业的学科地位、专业特色、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与专业发展方向及其就业领域和前景等。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特色,才能合理制定个人的就业领域以及学习规划,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产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奋斗目标。

(二)面向社会需求,更新授课内容

近年来,测控仪器的发展朝着小型化、虚拟仪器和网络仪器方向发展,结合社会上对物联网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我们新增了“嵌入式系统设计”、“虚拟仪器技术”、“测控系统通讯与网络”课程。

(三)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调整授课内容

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测控教研室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师生交流活动,比如,听取毕业生对四年大学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新生对测控专业的了解以及对专业学习的期望,建立测控专业QQ群交流平台,鼓励各年级学生在QQ群里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即时交流。

四、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校测控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就业竞争不断增大的今天,我校测控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根据调研报告[3],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满意度为95%,就业率(包括考研学生)为97%。同时,由于我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又掌握了本专业的最新技术,考研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得到了考取研究生单位老师的赞扬。

参考文献:

[1]宋爱国,吴娟,崔建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工程意识培养与创新教育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1):41-43

[2]唐孝云,刘京诚.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6):30-32

[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Z].2014,内部资料.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