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2015-12-21宋金璠李根全张萍王菊香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3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

宋金璠 李根全 张萍 王菊香

摘要:MOOC以其“名校”、“名师”、“精品”、“开放”、“免费”、“移动”等特点冲击着教育教学实践,更新着教育理念,挑战着教师的专业能力,因此在MOOC背景下的高校教师必须重新定位,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强化教师能力素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MOOC;教师专业能力;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N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35-02

一、引言

2012年,美国兴起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又称慕课)浪潮掀起一场在线教育学习革命。2013年,该浪潮席卷中国,被业界称之为中国的MOOC元年,“名校”、“名师”、“精品”、“开放”、“免费”、“移动”等特点使MOOC的发展势在必行。其发展对高等教育会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对高校和教师也是一个巨大挑战,高校教师必须认识到MOOC是一场全球竞争,是与全世界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竞争。任何高校和教师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首当其冲。

我国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特点主要有:(1)借鉴西方国家。这是由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断裂所决定的。(2)借鉴加继承。在借鉴外国教师专业发展成果的基础中,扬弃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3)“借鉴+继承→创新”。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将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教育部于2012年2月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也充分体现出上述三个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教师专业发展中引入“教师教育一体化”等新观念,由此可清晰地分析出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即:顺应世界教师专业发展潮流、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最终综合各种资源优势及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结构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有多种定义,综合各学派的见解,教师专业发展可以被理解为:教师不断成长、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专业发展强调个体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是职前培养、入职培养和在职培训直至结束教职生涯为止的整个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1)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2)强调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3)强调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4)强调教师必须具有发展的自主性。应发展教师的个性和特长,使个体的潜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专业发展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識、边缘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新学科知识和新科学技术、多元学科知识)、专业能力(基本技能、教育教学能力、教研与发展能力、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和专业态度,这些决定着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发展趋势。

三、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面对慕课浪潮的冲击和挑战,高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教师专业能力该如何进一步得到提升。慕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慕课对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挑战。传统教学理念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精神。在慕课这一背景下,必须重新建构教师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学科性知识、学科前沿性知识、跨学科性知识、实践创新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学科性知识和学科前沿性知识是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在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跨学科性知识是两类或两类以上学科性知识的交叉或融合,实践创新性知识是大学教师在运用学科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中积累起来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是顺利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学创新和社会实践服务的知识。学科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共同构成高校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而实践创新性知识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丰富和完善,是创新成果的发展基地,而条件性知识则是促进高校教师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知识创新的保障。

第二,慕课对教师教学模式的挑战。(1)从以“学”为本到以“授”为主教学模式的转变。慕课具有规模大、打破时空限制、开放程度高、可重复、强调学习过程体验和学习中多方互动等基本特点,其核心在于“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些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传统教学中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2)从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到精巧合理课程设计的转变。慕课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上发生彻底的改变。就授课内容而言,满足学生的需要或兴趣是第一位的,需要教学内容不断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在讲授者前必须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带着问题和思考攀登科学前沿。同时,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深谙教学规律,将学生需要、学习兴趣有机融入教学活动中。就授课形式而言,由传统的45分钟课堂碎片化为10~15分钟的微课形式,符合学生最佳注意力时长为10分钟左右的特点。所以,慕课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将许多小问题穿插其中,构成一门完整课程,便于学生学习与掌握。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线交流以获取帮助。(3)慕课是从课堂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变。慕课制作团队通过把握教学规律、掌握学生学习需求、巧妙设计问题和答案、合理控制讲授时间、课后交流及时跟进和线上考试等,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慕课视频,实现课堂教学到线上教学模式的转变。

四、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师的应对策略

在信息技术的今天,慕课的到来势在必行,高校教师必须及时找准专业发展的切入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找准教师专业能力问题研究的切入点。

传统教育对教师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有了实质性的变化。教师不仅要参与学科发展、学生发展的研究,还要参与社会的变革和实践的创新,这就使教师的能力由授转向了导,由书本转向了生活,由学校转向了社会,此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能力问题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深化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过程结束后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能力主要是指认识能力、操作能力、监控能力、导课能力、课堂提问能力、教学反馈能力、结课能力等,教学过程结束后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反思能力、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等。在慕课的背景下,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重新建构及解构,并对掌握的程度进行实证性与解释性相结合的研究,成为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新内容。

第三,以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一般包括教研活动、观摩优质课、教学比赛、假期进修、辅导培训等,其优势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传递某一方面的知识理念及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前提是教师在某一方面存在著“缺失”,进而进行“恶补”,虽有其内在的价值和优势,但有效性值得商榷。而且,目前的培训观念转向重视教师的专业性及其专业发展,强调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的自主性,提倡亲身参与、与其他学习者互动和在实践中反思及持续发展等元素,将教师学习与他们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并在工作所面对的环境中学习,效果会更理想。比如,校内外的交流协作和教研活动、网络学习、微课竞赛、教学观摩等,使教师在参与中进行专业反思,引发专业成长,其形式也更加多元。

第四,结合学科特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每一学科都有其特色和特点,也有其适用和发展的个性。针对目前高校教师在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可在以下方面给予改进。一是加强教师职业规范训练。通过模拟教学、专家录像、名师讲坛、公开课、教学咨询等方式,促使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二是完善教师内部专业发展机制。鼓励教师深入实践基地,与社会相关行业部门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紧密联系起来。三是以学科或教研室为基本单位,加强教师专业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和探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一种积极、融洽的氛围。

总之,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师教学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和高效、科学的管理。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永恒话题,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何碧愉,卢乃桂.教师借调与教师专业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4).

[2]李春燕.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4,(5):81-84.

[3]朱旭东,周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7,(1).

[4]肖安庆,李通风,谢泽源.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优势与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10):15-17.

[5]杨翠娥.信息技术环境下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67-71.

[6]余斌.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