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其改进建议

2015-12-21夏敏怀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老龄化

夏敏怀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我国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其改进建议

夏敏怀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面对我国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加快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智能养老服务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必然途径。在论述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中三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科技智能养老服务存在的自助性差、集成度低、科普性指导建议少、信息可读性差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的易用性、集成度、安全性,加强健康科普指导,实现科技养老设备的产品化与智能化等改进建议,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智能养老服务水平,达到建立高效养老体系目标。

关键词:智能科技;科技养老;老龄化;智能养老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不断推进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基于此,不难得知智能科技对养老服务发挥着重大作用。智能科技养老的创新与发展对社会稳定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面对当代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科技养老产业,破解我国社会发展中日益尖锐的养老服务问题,缓解家庭和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 科技智能养老服务概述

科技智能养老服务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与智能技术,开展养老服务。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它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成应用通讯、信息、检测感知、智能识别、智能控制、智能计算等技术,实时监控老人的身体情况,将老人与家人、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养老服务机构、政府等远程紧密连接,让他们能够及时掌控老人的健康状况,智能化地为老人提供营养膳食、养生康复、运动锻炼等指导和安全、方便、快捷的医疗、护理服务。

人们对养老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了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业的大发展。智能型的科技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青睐,科技养老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

国外关于科技养老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且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相对成熟。欧美国家及日本都非常注重科学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并在该领域已经取得许多不菲的成就。例如,利用智能数字技术,构建了应对突发状况及时反馈处理的高质量、高效率服务标准的都市型智能养老住宅生活空间,并在社区内设置了与其配套的全年无休、全天候的综合养老服务窗口;设计针对老年群体的危险报警、位置定位、监控心率血压、意外保护等装置,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满足老年人的身体保健和安全需求[1];建立智能养老服务云平台,整合社会、医院、家庭等各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基础健康数据、膳食建议、健身指导、紧急救护、日常家庭医疗等服务。

目前,我国科技养老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当今世界先进国家,养老产业实际投入应用的服务项目与科技产品寥寥无几,市场面临巨大缺口。面对我国科技养老服务的挑战与机遇,应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大力研发智能养老实用产品,踏踏实实地创建科技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并充分利用智慧城市中的各项信息资源,完善科技养老机制,推行科技养老新模式,以满足我国养老的巨大需求。

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目前60岁以上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13%,据预测到2020年将可能接近17%,达到2.4亿;到21世纪中叶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口会达到约4.87亿,比例将上升到35%左右。与此同时,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由9亿缩减到7亿以下,减少约24%,与其对应,独居老人的数量也将呈现爆发性增长。这种趋势表明,我国将面临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与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尖锐矛盾。探索智能化养老服务方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出路。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养老服务越来越重视,不再局限于通常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成为发展趋势。而如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这就需要科技的保障,因此基于电子与信息技术的智能养老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并吸引了许多学者研究[2]。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有效地运用智能科技助力养老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符合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同时也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重要举措。积极发展科技养老,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科技进步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社会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2 科技智能养老服务技术的主要特征

智能技术在科技养老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多角度辅助、引导老人自主干预。例如,辅助老人日常生活的智能家居系统、外出活动的辅助型智能机器看护人系统、无线移动传感器实时监控的穿戴式生物医疗设备等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采用操作简便的人性化友好系统设计,通过智能触控终端以语音、文字和手势识别等多种辅助手段引导老人自主干预,可大幅度提高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并进一步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压力[4]。

智能技术在科技养老服务中具有实时保障性。例如,无线传输技术支持养老相关信息的实时传输,利用Web Service接口协议,通过WIFI、移动3G/4G、互联网与平台数据库的对接,可及时向老人提供指示性建议,并向老人的看护人实时发送老人的健康信息。

智能技术在助力科技养老中还具有系统整体性。例如,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系统应支持区域范围内的信息系统平台老年人养老档案接口,根据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的要求,实现个人养老数据自动自主选择归入区域养老系统和社区档案库,可实现养老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利于建立一个全面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3 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目前,由于应用需求的拉动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我国出现了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研究热潮。随着该服务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服务于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助老助残的辅助式科技养老模式受到广泛好评,并逐渐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许多单位和社区纷纷建立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系统。目前,我国在养老服务智能化的探索和应用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在智慧城市中完善养老机制,整合社区相关资源,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与智能技术,建立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健康定位管理、远程监控护理等智能服务,实现无间断、经济便利的高效个性化养老服务。为养老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完善的空间,从而推动养老服务业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

开展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力争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或少受时空的束缚,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的养老生活。智能居家养老系统使用物联网,采用传感技术,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如果老人走出房屋或摔倒,老人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能快速通知亲属和医护人员,使老人能及时得到救助服务;当老年人因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而产生一些健康隐患时,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能及时发出提示警报;智能居家养老设备医疗服务中心会提醒老人准时吃药,提示健康注意事项。智能居家养老系统可以在老人身上安装定位装置,子女无须担心老人外出后走失。

在养老服务中大力使用移动辅助装置和自动机器人系统,并根据敬老院、福利院的应用成效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和完善产品,进一步扩大助老助残机器人推广应用的规模和范围,使助老助残智能机器人系统在我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早日普及。事实证明,在智能家居环境中,这些助老助残科技装置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能够很好地支持老人日常生活中的自主活动,可为科技养老提供更多渠道[5]。

目前的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信息服务平台中,智能养老设备繁多且操作复杂,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自助性差。现有的科技智能养老服务设备大多要在医务、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帮助下才能操作,有的操作程序繁琐复杂,老人无法自行使用。

(2)集成度低。现有的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功能单一,集成程度低,体积偏大,移动不灵活,安装与使用不方便。

(3)科普性指导建议少。现有的科技智能养老服务设备大多侧重在身体健康数据指标的检测上,没有利用检测数据给出简单易懂的干预指导方案。

(4)信息可读性差,输出形式单一。科技智能养老服务设备和系统给出的提示与结果信息过于专业化,不易理解,且提示与结果信息大都采用现场语音或文字方式表示,输出形式单一。

综上所述,应当探寻一套能够完全自助养老的智能化科技养老新模式,整合自助养老设备,利用智能嵌入式技术实现养老数据的自动采集,对检测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自动给出健康评估报告和提供健康科普知识,从而对人们的晚年生活进行指导,对不良隐患给予干预,使老人在科技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帮助下安度晚年,提高养老质量[6]。

4 现有科技智能养老服务模式的改进建议

针对目前智能技术在科技养老服务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提高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的易用性。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是民用生活产品,改进目标是设备具有实用性、简便性、舒适性。产品要让使用者容易操作和调试,而无须专业人员指导。可以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动漫等方式提供指导和帮助,服务对象可方便地进行自助操作。

(2)提高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的集成化。为解决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集成化低的问题,需要提高产品的多样性、多功能性和系统整体集成化程度。针对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需求特征,建议建立一体化的智能自助体检设备与健康服务云平台。在社区配置智能自助体检一体化设备,将一批健康检查仪器集成在一起,为居民提供自助检测,如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血压的测量,中医体质辨识,心血管、骨密度和肺功能检测等。以健康服务云平台为支撑,提供健康评估、个性化健康知识服务等。一体化智能自助体检设备与健康服务云平台的高集成度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各健康检测设备经过结构改造安装到一体机中,做到外形美观,节省空间,操作方便,便于管理;其二,各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集中存储于云端的数据库中,便于综合利用;其三,这些检测数据可以与老人随身检测装置、家庭体检仪器、医院的专业医疗检测设备等体检数据集中统一放置在网络数据库中,而不是独立分散存放,便于统一使用和分析。

(3)保证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的安全性。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均不能对人体造成创伤、疼痛和感染,以确保安全性。因此,不选择需要X射线、化学试剂等危险或有副作用的检测项目,以便服务对象可以无畏惧感地放心使用智能养老产品[7],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4)加强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系统的相关健康科普指导。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系统不仅要将检测的老年人各项生理指标建立健康数据库,随时提供各项健康指标数据,还要利用这些数据开展智能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的养老科普知识的智能推送,为养老提供科学指导。养老科普信息包括疾病风险提示、膳食搭配建议、营养配制建议、运动方式建议、养生调节建议、生活习惯建议和康复按摩建议等。

(5)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应优质、高效、廉价。为满足我国巨大的养老市场需求,厂家在保证优质、高效的前提下,要考虑使用者的购买能力和经济承受范围,避免大件结构,便于运输、安装与维护,产品应具有可组合和可扩展功能。允许用户根据需求个性化定制,软件、硬件、内容三者可以灵活组合和扩展。

5 结 语

根据我国居民的养老状况和需求特征,针对当前我国科技智能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科技智能养老服务技术与实施方案进行适当改进,形成一套实用的以自助为主的智能化科技养老新模式。这对于建立高效养老体系,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从而促进科技进步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缓解家庭和社会压力、实现社会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8]。

参考文献:

[1]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养老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J].住宅产业,2012(2):63-66

[2]张小强,杨放春.一种基于 GPRS 技术的无线监控系统[J].中国数据通信,2004(11):92-95

[3]阎青春.解析《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J].社会福利,2011(12):13-16

[4]高焕兵,鲁守银,王涛,等.中医按摩机器人研制与开发[J].机器人,2011,33(5):553-562

[5]赵泽,崔莉.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J].信息与控制,2006(2):265-269

[6]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31-38

[7]李兵水,时媛媛,郭牧琦.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分析:从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期望的视角[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4(2):14-24

(责任编辑:胡永近)

作者简介:夏敏怀(1990-),女,江西南昌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国养老事业转型”(J2014HGXJ0182)。

收稿日期:2015-07-28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5)10-0056-03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5.10.014

猜你喜欢

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祖母的小帮手:老龄化世界需要更多可随机应变的机器人
老龄化、城镇化与我国房地产价格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推动“积极老龄化”的策略
开业护士制度或可应对老龄化
刍议产品设计与老龄化市场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