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2015-12-21蒋作明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砀山县

蒋作明,孙 扬

1.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2.宿州逸夫师范学校,安徽宿州,234101



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蒋作明1,孙扬2

1.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2.宿州逸夫师范学校,安徽宿州,234101

摘要:以中国梨都砀山县为例,对梨园休闲旅游开发的梨园景观、梨花节效益、旅游产业链、果品深加工工业园、地方民俗文化、酥梨文化六方面的基础进行了评价,从梨园四时景色、旅游服务设施、梨都品牌、酥梨生命之旅、交通区位优势五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砀山县四季梨园休闲旅游的开发构想,即:春季梨花赏景、夏季民俗体验、秋季梨果采摘和冬季梨品养生;针对不同的季节主题,开发设计出食、住、行、游、购、娱等系列旅游项目,以做大做强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业。

关键词:梨园休闲旅游;四季开发;砀山县

1 问题的提出

中国人的“休闲”并非是“舶来品”,古代有闲阶级的“闲情逸致”“曲水流觞”以及春游、踏青等都是休闲活动。现代意义的休闲契合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迎合了从劳动生产型经济向休闲生活型经济的转变势头,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中休闲缺失的反思,也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休闲生活的憧憬[1]。果园休闲是城市居民闲暇时间“下乡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花开、果熟的季节更具吸引力。果园休闲旅游作为农业旅游的重要类型,是花果观光、产销结合和农业旅游相融合的新兴产业。

大多学者将1865年意大利成立“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视为农业休闲旅游的开端,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法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结合本国的农业旅游资源特点,开发设计出多种农业休闲旅游产品,取得了较好的效益[2-5]。

果园旅游开发的淡旺季问题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难题,春秋花开果熟时的人气旺盛与夏冬果树生长时的游客稀少形成巨大反差。如何丰富果园旅游产品,挖掘地方果园文化,延伸果园经济产业链等现实问题亟待研究。本文选取中国梨都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作为研究对象,从休闲时代背景和游客的休闲心理需求出发,先对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的现有基础进行评价,接着分析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砀山县四季梨园休闲旅游的开发构想,希图对砀山县美好乡村建设和梨园综合效益提升产生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国内其他果园产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2 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开发的基础评价

砀山县地处安徽省最北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秦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砀郡即在此列。砀山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尤以盛产酥梨闻名,被誉为“中国梨都”、“酥梨之乡”。砀山县近百万亩连片果园,年产水果1.5×109kg,其中酥梨7.5×108kg。当前,围绕酥梨的生产、销售和加工,形成了农户、基地和市场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相融合的产业链。打好酥梨牌、唱好水果戏正成为砀山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特色之路[6]。砀山县进行梨园旅游开发既有资源的基础优势,又有现实层次的不足,需要对其现有基础进行客观评价,为将来梨园休闲旅游的更好更快发展把好脉。下面从六个方面对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的基础进行分析。

2.1梨园自然人文景观丰富

梨花、梨果、梨林的观赏过程就是休闲的过程,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梨园旅游,砀山县建成了“乌龙披雪”“鳌头观海”“瑶池烟霞”“武陵胜景”“贡梨园”“故黄映雪”“古渡晓月”等景点。树碑勒石,营造曲径回廊的观赏亭台,修复旅游景观道路,美化沿途村容、村貌,设立导游标识牌,让游客的梨园休闲旅游更加舒心。

2.2梨花旅游节的节庆品牌效益凸显

为提高砀山知名度,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砀山名、优、特产品,砀山县从1989年开始举办梨花旅游节,目前已连续举办了26届,在2011年中国品牌节会上夺得“中国最佳绿色生态人文旅游节庆”大奖,每年吸引着40多万游客前来观光。在梨花旅游节期间,主要开展梨花观赏、黄河故道观光、品土菜美食、民俗文化展演、唢呐大赛和梨花笔会等活动。梨花旅游节的多年举办,形成了强大的节庆品牌吸引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表1)。

表1 近三年砀山县梨花节旅游效益情况

注:资料来源于砀山县人民政府网(http://www.dangshan.gov.cn/)。

2.3梨园休闲旅游产业链正在形成

当前,砀山县梨园旅游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在梨花节和采摘节期间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这和全国大多数果园产地旅游开发模式相同[7]。目前,砀山县的旅游产业链未能形成,旅游接待处于时断时续状态,梨园休闲和果品加工也往往出现断层,这其中的主要问题是梨园休闲产业的季节性影响,如旅游淡季出现空闲的人员、车辆、宾馆和商店等问题。人们的社会观念从“休闲为了更好地工作”转变为“工作为了更好地休闲”,人们的休闲方式更加多元化,砀山县要及早把握这一时代讯息,发展大梨园旅游经济,减少梨园休闲旅游的季节性影响,延伸旅游产业链,做好梨园休闲文章。

2.4梨园生产型正向兼顾旅游服务型方式转变

当前,砀山县梨园经济处于生产型阶段,即酥梨的种植、管理、销售和规划都侧重于生产,一般只在特定的梨树开花和酥梨成熟两季对外开放。果园旅游以梨花观赏,酥梨采摘、品尝和购买等为主要内容,提供简单的农家饮食和住宿服务。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提高,人们的闲暇活动内容多种多样,人们希望在果园休闲时尽情地放松、高度地亲近大自然,这种返璞归真、回归本源的心理需要梨园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转变梨园的经济发展方式。

2.5砀山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梨园休闲旅游与砀山民俗文化结合能产生独特的人文魅力,梨园休闲旅游开发可以助推砀山民俗文化的传承创新。砀山民俗文化在历史演绎过程中,对齐鲁和梁宋中原文化兼收并蓄,并逐渐融合皖北文化、淮海文化的内涵,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8]。这里的民俗文化有民间娱乐、时令节庆、民间庙会、婚庆习俗和民间商俗等多种类型,多彩的民俗文化值得人们用心去挖掘。

2.6砀山酥梨文化内涵日益丰富

曹天生在《砀山酥梨文化》一书中首次提出“砀山酥梨文化”概念,即砀山人民千百年来在总结前人梨树栽培的基础上,形成了黄河故道等特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农林培植文化,是一种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体的创造性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有机结合的地方特色文化[6]。砀山酥梨文化不是也不能自在发展,需要进一步被培育和乳养,梨园休闲旅游开发对于传承和弘扬酥梨文化,提升砀山酥梨的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及品牌效应,促进砀山梨产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3.1梨园的四时特色是休闲旅游开发的天然资源

《汉纪·文帝纪上》:“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时之间,无日休息。”梨园四时特色风光宜人:初春梨园,梨花盛开,堆雪铺玉;盛夏梨园,枝繁叶茂、碧波万顷;金秋梨园,硕果累累,香浓味甜;严冬梨园,银装素裹,恍若仙境。梨园休闲旅游以梨园的四季自然景观为生态线索,以砀山酥梨文化为文化线索,自然与文化互为表里,贯穿于全年旅游行程。四季梨园休闲,享受的不仅是花的海洋、果的世界,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探索和发现,是身与心的深度结合。

3.2砀山县旅游服务设施可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

当前,砀山县梨树王、鳌头观海、天鹅洲等景区实行免费开放,游客四季可随时徜徉在梨园里,感受“无车马喧”的宁静生活。2012年砀山县统计年鉴资料显示:全县限额以上住宿业2家,拥有客房216间,营业额2 196万元;餐饮业3家,餐位1 773个,营业额2 504万元;另外,还有天鹅洲翔鹤苑大酒店、碧清庄园、鑫源休闲农庄和梨韵山庄等多家星级农家乐。按照旅游发展规划,砀山县将会继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县城和梨园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体系,满足各地游客的梨园休闲需求。

3.3中国梨都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砀山有2 500多年的梨树栽培史,素有“梨都”之誉,也是吉尼斯纪录认定的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产业区。历史上,黄河屡次改道流经砀山,河水冲积形成的沙壤平原,土质细腻疏松,培育出的砀山酥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有的药用价值,已成为砀山县享誉中外的一张靓丽名片[6]。梨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是吸引八方游客常来休闲的一大因素。

3.4砀山酥梨培育可融入梨园休闲旅游文化

如果用人的一生成长经历来诠释酥梨的一生,砀山酥梨也有它的幼年期、结果期和衰老期。砀山酥梨的生命非同一般,历经砧木选取、实施嫁接、出苗移植、梨园选择、科学定植、科学田管、整形修剪、授粉繁育和成年之后的盛果、衰老及更新等各个时期,砀山酥梨的生命之旅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无私的奉献,也是砀山酥梨文化的精髓[6]。梨园休闲旅游开发可以酥梨的生命之旅来设计,一年四季展现不同的生命主题,让游客真正体味到草木生命的真谛。

3.5砀山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助力梨园休闲旅游开发

砀山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除了已有的铁路和公路之外,2015年贯穿砀山的郑徐高铁和济祁高速两条“高速路”即将建成通车,交通的快速发展,拉近了像北京、上海和西安等相距800 km的城市居民来砀山旅游的时空距离,迎合了家庭自助游的需求。因此,砀山梨园休闲旅游开发要搭上高铁、高速的快车道,注重挖掘砀山的酥梨文化和地方民俗,满足游客的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让游客在砀山果园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

4 砀山县四季梨园休闲旅游的开发构想

通过以上对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的现有基础评价和可行性分析发现: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开发处于资源优而基础弱、前景好而路途艰的困境,与全国大多数果园型旅游区一样,淡旺季落差明显。随着我国休闲旅游的兴盛,大批国民的休闲需求为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的常年发展提供了契机。将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的现有基础和游客的梨园休闲需求相结合,本文提出砀山县四季梨园休闲旅游的开发构想:春季梨花赏景、夏季民俗文化体验、秋季梨果采摘、冬季梨品养生保健,针对不同的季节主题开,应设计出食、住、行、游、购、娱等系列旅游项目(表2),让游客尽享梨园闲适生活(图1)。

表2 砀山县四季梨园休闲旅游产品

4.1食——梨园之特色,乡土之风情

图1 砀山县四季梨园休闲旅游的开发构想

依托砀山酥梨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结合当地的饮食特色,将砀山的酥梨文化和民俗文化体现在游客的舌尖上。砀山酥梨的食用价值主要表现在果腹充饥、品尝和降温三个功效方面;养生保健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含糖量高、丰富的有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方面。砀山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本地的农作物以北方旱地作物为主,体现在饮食上以五花八门的面食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更加讲究卫生、营养和健康,梨园游客的四季饮食可以推出酥梨全席,即以酥梨为主要原料,配合当地的面食和其他辅料,菜品不需要很多,但要精致。如根据中华文化中吉祥数字的“十”,制作三个凉菜、六个热菜、一碗汤,寓意十全十美。

4.2住——宁静乡村,心灵归宿

梨园的住宿体验完全不同于城市,充分利用梨园的私密特征和乡土的浓厚气息,游客住宿除了宾馆酒店、乡村庄园、果园农庄外,还可精心设计木屋、树屋、悬空客栈、吊挂帐篷等,配套相应的生活起居设施和康体、休闲、娱乐项目,让游客在野趣十足、舒适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四季梨园的果林住宿魅力。另外,住宿的方式可分为高档、中档、经济和自助等多种类型,让游客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选择。

4.3行——穿越梨花海,漫步故黄河

黄河故道孕育了砀山酥梨,使其以抗风沙、抗盐碱、耐瘠薄、耐旱涝、寿命长、品质佳为显著特征。百万亩梨园和百里黄河故道形成了砀山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爱好,推出飞机空中观景(梨花节特定时段)、自驾游、骑行、电瓶车、徒步游等多条出行线路供游客选择,使“行”富有健身、娱乐和社交的功能。

4.4游——四季游乐,四季精彩

梨园休闲旅游将打破季节的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为游客提供不同方式的游乐活动:春季的赏花和农耕文化休闲游,夏季的民俗文化休闲游,秋季的采摘、品尝梨果的休闲游,冬季的养生保健、度假休闲游。不同的季节再配以多种多样的文化节庆活动主题,让游客无论何时来到梨园都能体验到不一样的精彩。

4.5购——将幸福带回家

梨园旅游购物注重面向不同的市场,针对不同的人群,突出亲身的体验性,设计出不同的购物项目,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将满满的幸福带回家。游客在梨园休闲过程中,可以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纪念品,如给家里的老人制作一个梨木拐杖、制作一对情侣剪纸、采摘酥梨制成酥梨汁、认领一棵自己的梨树等。梨园景区和果品加工厂还应为游客准备精美的砀山酥梨纪念品,如梨膏、酥梨汁、美容养颜产品、梨木玩具、梨木手工艺品等。

4.6娱——和梨农乐起来

农闲时节,砀山县的梨农总爱自发地开展一些民间竞技娱乐活动,如摔跤、推手、武术散打、斗羊、斗鸡、斗鹌鹑、吹唢呐、放风筝等。这些植根于民间的娱乐活动最能打动游客的休闲内心,让游客和梨农“同台唱戏”,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乐与美,实现游客乐、梨农乐的“双乐”效果。

5 结 语

果园旅游的季节性开发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难题,学界的关注和思考也很少。本文以中国梨都砀山县为例,从现代人内心渴望休闲的心理出发,梳理出国内外果园休闲旅游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了砀山县梨园休闲旅游开发的现有基础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砀山县四季梨园休闲旅游的开发构想。笔者认为,四季梨园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深入挖掘砀山县的酥梨文化和本土文化,要契合现代人的闲适心理才具有市场吸引力。四季果园休闲旅游开发构想的提出,对像砀山县这样的果园产区的旅游综合效益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元镇.全民健身文化建设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15,6(3):35-40

[2]Busby G,Rendle S.The Transition from Tourism on Farms to Farm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6):635-642

[3]Frater J.Farm Tourism in England:Planning,Funding,Promotion and Some Lessons from Europe[J].Tourism Management,1983,4(3):167-179

[4]Bryld E.Potentials problem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urban agricult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Agricultureand Human Values,2003,20(1):79-86

[5]DEREK H.Rural tourism management:sustainable options confer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4):295-299

[6]曹天生.砀山酥梨文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80-82

[7]侯志强,赵黎明,李洪波.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观光果园旅游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4):122-126

[8]曹天生.砀山黄河故道文化[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77-79

(责任编辑:周博)

敬告作者

经中国知网授权,我刊已启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所有来稿在初审时都要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检测后,凡重合率超过20%(含20%)的稿件一律退稿。若初检遗漏,文章发表后进入相关数据库复检时,重合率超过20%(含20%)的一律不进入数据库,对已进入数据库的一律删除,且发表费用不退。科研诚信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基本的职业操守,希望各位作者坚守职业操守,诚信投稿,谢谢合作!

《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作者简介:蒋作明(1983-),安徽池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消费者行为。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砀山县果园休闲旅游开发研究”(B2014018)。

收稿日期:2015-02-28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5)10-0012-04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5.10.004

猜你喜欢

砀山县
安徽:砀山获中国梨都称号
2019年9月22-25日 《中华诗词》发行会在安徽砀山县举办
安徽砀山县: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质量提升
一道最值问题的新解与推广
砀山县食用菌产业扶贫发展路径探究
砀山选“酥梨王”
砀山县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分析
砀山县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砀山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建议
砀山县水果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