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2015-12-19范顺太杨霄鹏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肝素

范顺太杨霄鹏(通讯作者)

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南阳 473000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指原发性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1]。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复发率高的临床特点,约占所有卒中的80%,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其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死率为5%~15%,死亡原因1/3由于脑病变直接引起,约2/3因严重并发症所致,存活者仅30%左右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工作,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治疗方法相对较多,疗效不一。本文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90例脑梗死患者均为我院2013-02—2014-04住院病人。入选标准:(1)符合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型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入院行头颅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3)发病6~72h。

1.2 排除标准 (1)昏迷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有活动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颅内出血、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3)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4)发病年龄≥80岁。

1.3 一般资料 入选90例,随机分为3组,替罗非班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8岁,平均64.2岁。低分子肝素钙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7岁,平均63.8岁。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钙组(联合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9岁,平均64.4岁。

1.4 治疗方法 3组均采用活血化瘀、脑细胞活化剂,必要时给予抑酸、脱水、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IU皮下注射,2次/d,连续7d;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以0.4μg/(kg·min)静滴30min,继而以0.1μg/(kg·min)持续静滴2~3d;联合组加用替罗非班以0.4μg/(kg·min)静滴30min,继而以0.1μg/(kg·min)持续静滴2~3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IU皮下注射,2次/d,连续7d,治疗期间注意调整血糖、血压、血脂、出入量等综合措施。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凝功能。

1.5 观察指标 (1)治疗7d和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治疗14d的临床疗效;(3)不良反应。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参照脑卒中患者NIHSS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左右;(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包括死亡。显效=基本治愈+显著进步,有效=进步,无效=无变化+恶化。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联合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其他2组,替罗非班组与低分子肝素组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1。

表1 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表1 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组别 治疗前7d 14d低分子肝素钙组25.46±7.82 20.21±5.84 16.62±5.12替罗非班组 25.42±7.96 20.08±5.75 16.38±5.32联合组25.53±8.02 14.39±5.67 11.27±5.11

2.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治疗期间未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目前,超早期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治疗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时间窗的限制,超早期溶栓只能仅限于发病6h以内的患者,大部分患者错过了溶栓时机。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为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有动脉壁病变、血液成分变化、血流动力学异常等[2]。由于颈部或颅内动脉发生粥样硬化[3],其内皮细胞发生坏死,内膜下胶原组织接触血小板并与之黏附,血小板释放ADP、儿茶酚胺、5-羟色胺、血栓素等,可使动脉动脉收缩和管腔变窄,促使血小板进一步黏附,逐步形成血栓。血小板的激活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反应,包括血小板变形,释放a-颗粒和致密颗粒并诱导血小板的凝血活性,血小板激活也使非激活状态的GPlI b/III a受体立体构型发生变化,变成激活状态的GPⅡb/Ⅲa,其暴露后会促进血小板聚集。

替罗非班通过阻止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阻止血小板的交联和血小板聚集[4]。血小板在正常条件没有活性,当血管内皮损伤致使血管内膜下的蛋白基质暴露后血小板被激活并黏附于损伤部位,并通过血浆中的凝血酶、ADP、TXA2等进一步引起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选择性抑制Xa活性,抗凝作用强,抗血栓形成时出血并发症少,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国外一些研究表明,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不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除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法外,应用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1]郭玉璞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34.

[2]刘焕生.依达拉奉与血栓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43-44.

[3]Song TJ,Lee KO,kim DJ,et al.Rescue Tr-eatment with Intraarterial Tirofiban Infusion and Emergent Carotid Stentlng[J].Yonsei Med J,2008,49(5):857-859.

[4]Chen MH,Wu SL,Lo MC,et al.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in a teenaged boy treated with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J].Acta Neurol Tai-wan,2010,19(4):281-286.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肝素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群策群力!罗非鱼产业上下游积极扩大内销市场,今年将迎来多重利好消息(附2019罗非购苗指南)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鱼价连涨3周,广东鱼贩直接“杀”到海南塘头抢鱼,罗非鱼的春天即将到来了吗?
替罗非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及诊治流程
替罗非班对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