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罗区水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现状与对策建议

2015-12-18邓汉龙黄红新

福建稻麦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罗区缺镁样点

邓汉龙,黄红新

(1.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土肥站,福建龙岩364000;2.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土肥站,福建龙岩364000)

镁是植物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1],还能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镁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近年来,随着作物产量的增加,复种指数提高,氮磷钾肥的大量施用,以及绿肥种植面积缩小,有机肥施用量降低,打破了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平衡状态,加剧土壤中镁元素的耗竭,限制了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提高[2]。2010年对龙岩市新罗区400个水田土样镁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样采集

在全区范围内统筹规划,按照采样点尽量与第2次土壤普查的采样点重叠的原则,在全区282个村合理布点,采样深度为0~20 cm,利用竹铲在选定的取样地块以“S”法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均匀随机采集15~20个样点土样,经充分混匀后采用四分法留取2 kg样品,2010年共采集400个土样。

1.2 测定方法

在样品化验分析上,根据《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加强质量控制。土壤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pH值用电位法测定,交换性镁用EDTA乙酸铵盐交换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1.3 分级指标

镁元素养分分级指标为2009年6月福建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四次会议确定的水田土壤养分分级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变化

2.1.1 交换性镁含量丰缺频率分布 新罗区水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变化于0.2~214.7 mg/kg,平均值为42.2 mg/kg,标准差34.0 mg/kg,变异系数为80.5%,表明水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总体处于缺乏水平,且各样点间交换性镁含量差异大。从400个耕层土样交换性镁含量丰缺比重来看,交换性镁含量<50 mg/kg(缺乏水平)的土样数269个,占67.2%;50~100 mg/kg(中等水平)的土样107个,占26.8%;>100 mg/kg(丰富水平)的土样24个,仅占6.0%(表1)。

表1 新罗区水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丰缺状况(mg/kg)

2.1.2 主要土种交换性镁含量变化 从10个主要土种交换性镁含量<50 mg/kg样点频率来看,浅灰黄泥砂田、黄泥田、紫泥田3个土种的样点频率占70%以上,浅灰黄泥田、灰砂田、灰泥田、黄底灰泥田、青底灰泥田5个土种的样点频率占60%以上,表明以上8个土种较易发生缺镁;砂底灰泥田土种的样点频率为53.8%,砂质田土种的样点频率为42.9%,表明砂底灰泥田、砂质田不易发生缺镁。从不同土种交换性镁含量均值来看,交换性镁含量均值变幅32.1~63.4 mg/kg。其中,交换性镁含量均值>50 mg/kg的有4个土种,其均值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砂质田<灰泥田<砂底灰泥田<青底灰泥田,其均值变幅50.1~63.4 mg/kg;交换性镁含量均值<50 mg/kg的有6个土种,其均值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黄泥田<浅灰黄泥砂田<灰砂田<紫泥田<浅灰黄泥田<黄底灰泥田,均值变幅32.1~48.7 mg/kg(表 2)。

表2 新罗区水田主要土种(≥10个样点)交换性镁含量丰缺分布和均值

2.2 影响交换性镁含量因素分析

2.2.1 气候因素 新罗区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低纬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雨量充沛,水田成土过程中矿物风化淋溶作用强烈;长期受灌溉水的浸泡,水分渗漏导致土壤中可溶性镁淋失[2],致使土壤中镁含量缺乏。

2.2.2 与pH值的关系 酸度是影响有效镁的最重要的因子。一般认为,强酸性土壤极易缺镁。土壤pH 值降低,交换性镁含量明显减少[2]。新罗区水田土壤酸性强,400个土样pH值变幅3.8~6.9,平均5.6,标准差0.54,变异系数9.61%。缺镁的269个土样中,pH值平均为5.5,交换性镁含量≥50 mg/kg的131个土样中,pH值平均为5.8,说明缺镁的土壤酸性较强。对耕层土样交换性镁含量与pH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交换性镁与pH值相关系数:r=0.280﹡﹡,呈极显著正相关,即随着土壤pH值提高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相应增加,表明土壤pH值的提高有利于增加镁的有效性[3]。

2.2.3 与有机质的关系 400个耕层土样有机质含量平均31.4 g/kg,其中缺镁(交换性镁含量<50 mg/kg)的269个土样中,有机质平均含量29.4 g/kg,交换性镁含量≥50 mg/kg的土样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5.7 g/kg,说明缺镁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对耕层土样交换性镁含量与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交换性镁与有机质的相关系数:r=0.486﹡﹡,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交换性镁含量有较大影响,交换性镁含量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3]。

3 对策建议

3.1 改良土壤酸性

新罗区水田属酸性土壤,土壤酸化加剧了镁的缺乏。改良土壤酸性,宜施用由白云岩烧制的镁石灰是理想的镁肥,既供应镁,又兼有供应钙和改良土壤酸性的作用,施用量一般为750~1 000 kg/hm2。

3.2 施用有机肥

种植水稻的土壤有机肥施用较少,有机质含量较低,容易缺镁,应改变重化肥轻有机肥的施肥习惯,提高养地意识。新罗区养殖业非常发达,有机肥资源丰富,应大力提倡施用有机肥,商品有机肥施用较为方便,施用量为3 000~3 750 kg/hm2。

3.3 实施配方施肥,控制氮、钾肥用量

实施配方施肥,在矫治缺镁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氮镁、钾镁元素间的拮抗作用。氮肥,尤其是铵态氮肥,不仅抑制作物对镁的吸收,同时由于稀释效应,易引起缺镁的发生;过量施用钾肥,对镁的吸收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因此,对于新罗区水田土壤镁含量现状,在供镁能力较弱的水田土壤上,要严格控制氮肥用量,水稻控制在180 kg/hm2、花生在135.0 kg/hm2内,尤其是铵态氮肥,同时还要防止钾肥施用过量,水稻施钾量控制在135.0 kg/hm2、花生在165.0 kg/hm2内,以避免缺镁的发生。

3.4 镁肥施用

新罗区水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低,当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低于临界值(<50 mg/kg)时,施用镁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镁肥用作基肥或追肥均可,化学镁肥与农家肥配合施用效果往往好于镁肥单独施用[1]。目前,新罗区农业生产上常用的镁肥为硫酸镁,其次为钙镁磷肥。

3.4.1 硫酸镁的施用 对于缺镁或需镁较多的作物如甘蔗、烟草、马铃薯、玉米等,施用硫酸镁(MgSO4·7H2O,含MgO 26%~28%)成效快,以基施或早期追施效果较好,施用量在150~225 kg/hm2为宜[1]。根外喷施硫酸镁的浓度为2%~3%,可及时矫正缺镁症状,但不持久,应连续喷施多次。

3.4.2 钙镁磷肥的施用 钙镁磷肥作为磷肥随农田通常的施肥活动而随主成分一起供应作物的镁素营养[1],其含有约15%的氧化镁,是一种碱性肥料。施用钙镁磷肥应作基肥并早施,使它在土壤中有较长的转化时间,一般不作种肥或追肥[4],施用量450 kg/hm2。新罗区花生常年种植面积860 hm2,肥料用量的增加,尤其钾肥用量的加大,花生缺镁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新罗区花生产量与盐酥花生的品质,因此,花生施磷肥应以钙镁磷肥为主,既供应磷又补镁。

3.4.3 施用镁肥应考虑土壤和作物喜镁特性 镁肥主要在缺镁的土壤与喜镁作物上施用,喜镁作物可适当多施。在选择镁肥品种时,应注意到不同镁素化肥对土壤酸碱性的不同影响,中性土壤宜选择硫酸镁和氯化镁肥料,而在酸性土壤上则宜选用钙镁磷肥为好,草木灰、碳酸镁、硫酸钾镁等也都是理想的含镁肥料。新罗区水田土壤中,黄泥田、浅灰黄泥砂田、灰砂田、紫泥田等6个土种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较低,作物较易发生缺镁,生产上应特别注意施用镁肥。

[1]顾清,庞海云,丁险峰,等.中量营养元素在农业上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2006(11):17-18.

[2]王芳,刘鹏,徐根娣.土壤中的镁及其有效性研究概述[J].河南农业科学,2004(1):33-35.

[3]丁玉川,焦晓燕,聂督,等.山西农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2):314-315.

[4]代东明.中量营养元素与施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3):59.

猜你喜欢

新罗区缺镁样点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基于空间模拟退火算法的最优土壤采样尺度选择研究①
新罗区1951—2016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分融策略的土壤采样设计方法*
对“学生惧怕阅读理解题”现象的再思考
新罗区暴雨气候特征及防御对策
缺镁胁迫对‘砂糖橘’植株矿质养分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新罗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缺镁胁迫对柑橘的影响研究综述(2)
——缺镁对柑橘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生化的影响
缺镁对‘纽荷尔’脐橙不同叶龄叶片叶绿素及荧光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