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唑磷·硫磷EC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初报

2015-12-18汤凯毅周敏亚曾瑞柳

福建稻麦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卷叶螟虫口药效

汤凯毅,周敏亚,曾瑞柳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03)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属于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的水稻重要害虫。又名卷叶虫、刮青虫、白叶虫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逐年加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已成为中国主要稻区普遍性、常发性害虫,在影响水稻的“三虫两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的为害程度越来越突出[1]。为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2013年在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试验,对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进行调查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与地点

供试药剂为20%唑磷·硫磷EC(每公斤含辛硫磷100 g、三唑磷100 g),对照药剂为18%杀虫双AS。

选择在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水层深度约12 cm;土壤属半淋溶土土纲,半湿温半淋溶土亚纲,黑土;土壤肥力良好,无杂草和藻类覆盖。试验作物水稻品种为特优627。试验进行时,水稻处于孕穗—抽穗期,生长状况良好。

1.2 试验处理与设计

每667m2分别用20%唑磷·硫磷EC 90 g、100 g、110 g对水50 kg喷雾,每个小区的有效成分使用剂量为辛硫磷·三唑磷0.54 g、0.60 g、0.66 g。对照药剂为18%杀虫双AS,制剂用量为200 ml/667m2,对水50 kg喷雾,其有效成分的剂量为1.07 g。

每个小区面积20 m2,设置4个重复,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随机区组排列。

施药1次,施药时间选在稻纵卷叶螟三龄前幼虫期施药,施药日期为2013年6月27日,施药时间为15:30。

1.3 调查时间和方法

主要对早稻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进行调查,以及对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虫口密度进行调查计算。

每小区采用梅花5点取样法共查25丛稻株,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同时调查卷叶内有虫率。试验前对各小区进行基数调查,药后1 d、10 d调查各小区的卷叶率,带回卷苞剥查有虫率。

2 气象资料

试验期间试验田块所在地区天气晴朗,无降雨,日平均温度28.1℃,最高温度34.6℃,最低温度21.3℃,整个试验期间无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

3 结果与分析

3.1 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

从田间试验结果调查情况看:施用20%唑磷·硫磷每667m2分别使用90 g、100 g、110 g比施用18%杀虫双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好,有虫率和卷叶率明显下降(表1,2),以虫口密度计算校正防效,施用20%唑磷·硫磷比施用18%杀虫双对稻纵卷叶螟的校正防效最高提高了3.77个百分点(表 2)。

3.2 20%唑磷·硫磷三种剂量田间药效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20%唑磷·硫磷每667m2分别使用90 g、100 g、110 g对水50 kg共3个剂量从药后1 d的防效来看,试验药剂的速效性方面还不够理想。防效最高值为82.60,出现时期在10 d后,说明药剂的持效期比较长(表2)。试验中的试验药剂整体性能较好,能够在取得较好防效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持效期。试验药剂3种剂量相比较,每667m2施用110 g 20%唑磷·硫磷的效果最明显,药后卷叶率、虫口密度下降最多,校正防效在三者中最高,高达99.55%(表2)。

表1 不同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表2 不同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

3.3 试验存在的问题

3.3.1 环境因素影响 试验在施药1次后就进行观察,药效释放可能遇到外界环境,如温度,水分等各方面的影响,可能降低药效。而在试验所在地一季使用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在4~5次。在田间试验进行时,调查显示,试验田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严重,调查显示虫口基数大,田间虫口密度偏大。

3.3.2 施药影响 试验中,试验药剂与对比药剂的剂量使用均按照药剂生产厂家推荐药剂施用,而在当地生产实践中,使用剂量都比本试验使用的剂量高。稻纵卷叶螟在26℃各虫态历期分别是产卵前期3~4 d,卵3.9 d,幼虫15.2 d,成虫寿命平均7 d左右,最长可达12 d,蛹6.9 d[2]。一个世代正常为19~36 d,试验进行时间为3~4龄幼虫高蜂期,同最佳防治适期,2,3龄幼虫高峰期以前,最佳施药时间为盛孵期偏迟。

4 小结与讨论

4.1 20%唑磷·硫磷EC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

20%唑磷·硫磷EC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防治效果较显著,施用20%唑磷·硫磷EC的稻株卷叶率和虫口密度明显下降,校正防效也明显提高,持效性良好。

4.2 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建议

根据病虫与天敌等有益生物的关系,合理地将病虫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坚持中国实行多年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3],提高农民用药行为的科学性。

掌握好施药适期是提高防效的关键。稻纵卷叶螟最佳防治适期为2,3龄幼虫高峰期以前,最佳施药时间为盛孵期,在水稻的孕穗期至始穗期施药,效果最好。

农户作为农药第一使用者,药效直接关系到生产问题。克服“见虫就治”的片面性和用药的盲目性;根据田间情况和农药类型,轮换合理使用,采用药剂配制的“二次稀释法”,喷后保证湿而不滴,按有效剂量适量用药,不可盲目追求速效性而增加用量,导致“3R”问题发生;禁用农业部明文规定禁用的农药品种如甲胺膦,以减少“3R”问题的发生,自觉提高用药行为的理化性和科学性。

[1]吴传青.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82.

[2]李云瑞.农业昆虫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14.

[3]吴 涛,周登文,刘久波.不同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的研究[J].湖北植保,2009,111(1):21-23.

猜你喜欢

卷叶螟虫口药效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药效
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
几种杀菌剂防治香梨树腐烂病的药效对比试验
5%环虫酰肼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