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四届豪瑞全球可持续建筑奖获奖项目解析:四川雅安雪山村历史村落震后重建

2015-12-18屈张彭哲周真如QUZhangPENGZheZHOUZhenru

世界建筑 2015年6期
关键词:雪山大熊猫村落

屈张,彭哲,周真如/QU Zhang, PENG Zhe, ZHOU Zhenru

第四届豪瑞全球可持续建筑奖获奖项目解析:四川雅安雪山村历史村落震后重建

屈张,彭哲,周真如/QU Zhang, PENG Zhe, ZHOU Zhenru

本项目位于大熊猫的故乡四川雅安雪山村。如何使震后重建扎根于本土文化及自然特质,是本项目重要的研究内容。设计团队着眼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熊猫与竹,提出“观貔”这一旅游产业模式,并通过竹建筑及竹景观全面改善村落人居环境,从竹、居、游3方面,实现可持续性重建。本项目获得了豪瑞全球可持续建筑奖亚太区新生代奖第一名。

震后重建,观貔,竹建筑,可持续建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378275)

1 豪瑞全球可持续建筑奖(Holcim Awards for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获奖项目概述:四川雅安雪山村历史村落震后重建

2013年,四川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在“青年建筑师使命”(Architects In Mission)1)活动的组织下,设计团队以雅安市宝兴县雪山村为选址,对该历史村落的震后重建工作进行规划和概念设计。在地震中,雪山村的祠堂和大量宅舍被损毁,为了使当地村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也使传统的文脉得以延续,重建迫在眉睫。同时,宝兴县是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川西大熊猫生态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该项目希望通过制定有效的可持续性规划和建筑设计策略,帮助当地居民重建家园,并以观光和竹产业为发展契机,振兴村落(图1)。

本项目获得了第四届豪瑞全球可持续建筑竞赛亚太区新生代奖2)第一名(指导教师:庄惟敏教授)。该竞赛旨在表彰和支持以未来为导向的可持续建筑项目及理念,本次雪山村历史村落震后重建项目有幸获得了竞赛评委会的肯定。评委会主席、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教授拉胡尔·迈赫罗特拉(Rahul Mehrotra)在评审词中写道,“本项目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历史本身是否能被建构?”他认为,这一项目在“老”与“新”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一方面,根据文献资料的研究保持重建中对历史的尊重;另一方面,对从传统形式转译的新建项目给予更高自由度。这些理念不仅是历史村落重建的参考策略,也有助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图2)。

2 设计理念: “竹”“居”“游”

震前的雪山村古朴而真挚,而恢复舒适亮堂的家园,未必是千村一面。如何通过规划和设计将静谧美好还原于此地,使雪山村重建扎根于本土文化及自然特质[1],是本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具体的设计理念体现在“竹”“居”“游”3个方面。

竹:设计团队着眼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熊猫与竹,提出“观貔”3)(panda watching)这一新型旅游产业模式,并以竹建筑及竹景观全面改善村落人居环境,使旧址重焕新生。当地的竹根据不同品种分为以下功能:首先是作为建筑材料的竹(主要为毛竹),其生长期短、强韧不折、成本低廉,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建筑材料,可以广泛地应用在重建项目中。为了缩短重建时间和节省资金,村落重建计划将根据竹的生长成材周期进行统筹安排。其次是作为大熊猫食用的竹(主要为冷箭竹),其产量充足,而且是这一区域独有的品种,特别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竹林中不时地会有野生大熊猫光顾。此外,还有一些竹材适合进行加工,可以作为雪山村发展竹产业的原材料。

1 雪山村区位及现状

2 雪山村新貌意向图(1.2 图片来源:项目团队自绘)

3 自然条件及大熊猫活动范围

5 雪山村竹文化展示

7 从《筼筜谷记》中学习传统竹院营造

4 竹屋设计考虑气候变化的被动式生态策略

6 观貔线路及观赏平台

8 雪山村游览路线(3-8 图片来源:项目团队自绘)

竹的种植考虑到海拔、气候以及大熊猫活动的区域,并希望通过竹将雪山村重建中的各种活动联系起来。设计团队认为,在这个项目中,重建因地震损坏房屋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助当地村民寻找一条稳定的生产途径,以保证村落可持续地恢复与发展。雪山村地势陡峭,可耕种面积有限。因此,因地制宜地发展竹产业,将生态与旅游、竹制品加工结合,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免去村民外出工作背井离乡的劳苦(图3)。

居:新的民居建筑保留了川西山地民居的形式,即采用穿斗式屋架、斜坡屋顶、底层架空或作为非居住空间,以应对炎热潮湿的环境。川西民居建造上的一个特点是就地取材,木板和竹板都可以作为填充墙体,使建筑外观体现出传统技艺与材料的质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本项目也学习了这些传统民居的建构理念,新的民居立面采用模块化竹板设计,可根据季节调整开启方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被动式生态策略。建筑竹材的收集和加工可由村民自发完成,并如上文所述,可以与竹的生长周期相对应,分阶段、高时效地完成村落重建(图4)。

在功能上,竹屋可以改造成民宿、竹加工坊、养殖场等多种用途,为村民提供收入来源。相较于砖房而言,相同面积的竹屋最多可降低四成的造价,且抗震性更好。根据村民的家庭人数和功能,本项目设计了3种参考房型。其中120m2的2层房型可供4~7人居住;或供3~5人居住、底层兼作为工作坊; 而200m2的3层竹屋主要作为民宿,提供10~12张床位。房屋的结构、表皮、遮阳、屋顶等均考虑到竹材的细部节点,而新的祠堂、修葺的历史建筑以及博物馆的设计也将充分利用竹材弯折柔韧的特性,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图5)。

对于村落中竹与建筑的景观营造,不仅是取其景,还需要入其境。设计团队从明代文学家袁中道的《筼筜谷记》中学习了传统竹院的布置,筼筜谷是袁中道的居所,“周遭可三十亩,皆美竹”[2]。设计团队按照文中的描述,根据地形和自然环境,设计了“橘乐”“观山”“杂华林”“锦川石”“艺苑”等景观。竹林竹院,相视点缀,如文人墨客的渊远意象,身常亲其冷翠,意常令其潇远。与大熊猫为友,与自然、与文化为友(图6)。

游:19世纪末,法国神父戴维在宝兴县发现了一种黑白双色、被当地居民称为花熊的动物,他将该发现告知西方学者,从此,大熊猫这一罕有的物种被世界所认知。2006年,包括成都、雅安等地的数十处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宝兴县雪山村作为栖息地之一,山中不时会有野生大熊猫出现。设计团队希望在此以“观貔”作为新型旅游项目,类似国外的观鲸(whale watching)活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满足公众活动需求,“观貔”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观赏野生大熊猫的机会。通过对大熊猫习性的了解,观景平台设立在海拔2900m~3500m之间的区域,尽量减少游览活动对大熊猫生活环境的影响。通过木栈道和竹木搭建的观景台将游览路线串联起来,茂林修竹,掩蔽台榭,游客可在此近观野生大熊猫(图7)。

除了观赏大熊猫,设计团队也为游客安排了雪山村内的游览路线。村落中的历史建筑,例如禹王庙和一些传统民居将被重建和修葺。游客可以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川西传统村落文化,同时了解关于大熊猫的历史。游览路线从游客中心开始,穿过一系列历史建筑、竹工作坊和展示馆,到达半山亭和禹王庙两个观景点,欣赏竹海和村落。半山亭是村中靠近山崖的一座竹亭,这里视野开阔,可以看到山下的全景。禹王庙(川祖庙)是雪山村重要的祭祀场所,供奉着李冰父子的塑像,原建筑在地震中损毁。重建方案的禹王庙采用现代的形式,通过竹框架重构传统空间意向,延续对历史建筑的记忆。在环境的营造上,从半山亭沿着笔直的石阶上行,路的两侧是茂密的竹林,在接近禹王庙时空间豁然开朗,烘托出建筑的仪式感。新建的两座公共建筑大熊猫博物馆和游客中心均是通过传统材料构建现代空间。其中,大熊猫博物馆采用双层表皮,通过竹格栅的排列形成当地民居的立面剪影。而游客中心的形态则更加自由,以加工弯曲的竹材构成流动的空间,在阳光下产生不断变化的光影。走向村子的最高处,为一组小建筑围合成的雪山村希望小学,使村里的儿童可以就近接受义务教育。村中也提供住宿和手工竹艺课程,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历史村落的日常生活。往来游乐,曲径通幽,用竹林将村中历史建筑和文化串联起来(图8)。

3 后记:关于豪瑞竞赛的思考

豪瑞竞赛主要关注融入可持续建筑理念的建筑如何提升当地人居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效益。评审包括5组关键词:创新精神和可移植性、道德标准和社会平等、环境质量和资源效率、经济效益和适应性、文脉呼应和美学标准[3]。在雅加达举行的亚太区颁奖活动中,设计团队也与其他获奖者进行了交流,其中来自斯里兰卡的建筑师米林达·帕斯拉贾(Milinda Pathiraja)在科伦坡附近的一个小镇设计的社区图书馆及复员士兵康复中心项目令人印象深刻。帕斯拉贾表示,该项目旨在当地内战结束后,对复员士兵和家境贫困的年轻人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参与公共建筑的施工建设,使其尽快融入战后社会,而在设计中,当地技术和可回收材料的应用则减少了对生态的影响。在另一个项目中,来自泰国团队的鸟类中心项目则从设计的角度模拟鸟类自然栖息地,修复生态环境,并对公众进行环保教育。从上述这些项目可以看出,对建筑的讨论不仅是外观和功能的构想,而在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也需要进行更加均衡的、综合性的研究,将可持续设计理念贯穿在全项目环节。豪瑞竞赛的设计方案和实践展示了广泛的可能性,这些经验也将对我国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启示(图9、10)。□

9 获得豪瑞全球可持续建筑竞赛亚太区专业奖金奖的鸟类康复中心项目

10 豪瑞全球可持续建筑竞赛亚太区颁奖典礼(9. 10图片来源:豪瑞全球可持续建筑竞赛官方网站)

注释:

1)Architects In Mission(简称AIM)是一个以提高青年建筑师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目标的组织。在雪山村项目中,AIM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以及绿十字团队合作,多次派出了志愿者团队帮助村民进行重建工作。

2)豪瑞全球可持续建筑奖每3年评选一次,分为面向职业建筑从业者的专业组奖(Holcim Awards)和面向青年学生的新生代奖(Next Generation)。在往届比赛中,中国地区有多位建筑界人士获奖,包括清华大学张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李凯生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王澍教授和陆文宇女士、同济大学常青教授等。

3)在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大熊猫被称为貔(《书经》)或貔貅(《峨眉山志》),近代称为大熊猫或猫熊。

[1] Ian McHarg. Design with Nature[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5.

[2](明)袁中道. 珂雪斋集. 卷十二. 筼筜谷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3] http://www.holcimfoundation.org/Awards.

The Winning Project of 4th Holcim Awards for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the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Historic Xueshan Village in Ya'an, Sichuan

Xueshan Village, located in Ya'an, Sichuan, is a historic village known as the hometown of pandas. To minimize the impact on the natural and historic environment, the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project not only attempts to improve the rural living quality, but also proposes bamboo reconstruction programs and a panda watching route. The panda watching program focuses on promot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dwelling and tourism. The project is awarded the Next Generation 1st prize of Holcim Award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post-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panda watching, bamboo architectur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15-03-10

猜你喜欢

雪山大熊猫村落
我们都爱大熊猫
大熊猫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大熊猫也消暑
征服雪山
水中大熊猫
爬雪山
雪山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