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及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5-12-18傅淑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病史房颤胆固醇

魏 芳 傅淑琼 余 静 马 青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金卡病房 成都 610041

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再发脑卒中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健康造成威胁,并造成医疗经济负担较重[1]。据调查,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仍有待提高,因此,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再发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进行分析,以求降低再发脑卒中的的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06—2013-06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278例,男182例,女96例;年龄50~73岁,平均(62.6±7.3)岁。其中再发性脑卒中的61例为观察组,未再发性脑卒中217例为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 (1)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2]制定的各项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患者曾出现头晕或眩晕、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感、一过性眼前发黑、恶心、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及流口水等症状;并经颅脑CT或MRI等检查发现相应病灶。(2)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原有症状或体征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缺损症状;经颅脑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3)纳入标准:年龄50~75岁;患者既往无癫痫病史、恶性肿瘤病史、甲状腺及硬皮病病史;无重大肝、肾功能损害疾病史[3]。BMI≥24kg/m2为超重和肥胖;TC≥4.14mmol/L为总胆固醇水平异常[4]。

1.3 相关因素分析 对2组年龄、性别、超重肥胖、吸烟史、饮酒史、2型糖尿病病史、高血压史、总胆固醇水平、TIA(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卒中家族史、房颤病史及抗栓情况等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以及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对多因素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分布时选用秩和检验,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对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阳性率及控制情况比较 脑卒中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4.10%(67/278),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面,2型糖尿病病史和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均为85.61%,控制率较低,分别为49.58%、49.16%,超重肥胖和总胆固醇水平异常的阳性率也较高,控制率也较低。见表1。

2.2 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房颤病史、总胆固醇水平异常等。见表2。

2.3 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是总胆固醇异常(OR=3.472)、2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OR=2.237),高血压未控制(OR=2.851)和房颤病史(OR=1.945)等。见表3。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并有效干预和控制其危险因素水平,降低再发脑卒中的风险[5]。

本文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4.10%(67/278),提示再发脑卒中的几率仍较高;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面,2型糖尿病病史和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均为85.61%,但二者控制率均较低,分别为49.58%、49.16%,超重肥胖和总胆固醇水平异常的阳性率也较高,控制率也较低;说明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仍有待提高。

我国脑卒中防治指南将血脂、血糖、血压及戒烟和抗栓等治疗作为预防再发脑卒中的措施[6]。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卒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房颤病史、总胆固醇水平异常等;Logistic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是总胆固醇异常(OR=3.472)、2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OR=2.237),高血压未控制(OR=2.851)和房颤病史(OR=1.945)等,与左惠娟等[7]报道相符。研究表明[8],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升高1.5倍,血压控制未达标的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增加2.867倍,房颤和血清总胆固醇异常也是复发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针对上述研究脑卒中患者再发脑卒中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在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应实施以下措施进行干预,防止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1)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普及:医护工作者除治疗脑卒中相关疾病外,应对患者进行脑卒中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及干预,从而促进疾病康复,预防脑卒中再发。(2)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水平: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不仅要用药治疗,还要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水平,关注是否达标。多项研究表明,血糖和血压控制良好的脑卒中患者较未控制好的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低[9]。(3)重视房颤治疗:有效控制房颤是脑卒中二级预防重要内容,华法林使脑卒中的危险相对降低68%,合理应用华法林对于预防脑卒中起关键作用[10]。(4)干预总胆固醇水平:控制总胆固醇水平,一方面靠药物治疗,一方面需要患者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质量。

总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控制率低,总胆固醇升高和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房颤病史及血糖、血压控制欠佳与脑卒中再发显著相关。

表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比较 [n(%)]

表2 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n(%)]

表3 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1]陈鹏,马占云,史丽娜,等.宁夏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4):401-404.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

[3]万志荣,何向楠,李继来,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1-3.

[4]安雅臣,陈云霞,王玉浔,等.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J].中华流行病穴杂志,2011,32(8):816-820.

[5]朱海钰,罗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用药依从性调查及用药干预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92-393.

[6]李静,张丹,李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治疗现状的调查[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3):246-250.

[7]左惠娟,王成桓,颜东,等.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及再发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1):80-83.

[8]孟令海,李炯,尚淑玲.5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调脂药依从性研究[J].医药导报,2012,31(7):941-943.

[9]刘俊娥,刘俊红,朱青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14):2 637-2 639.

[10]卢静.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1,14(9):62-63.

猜你喜欢

病史房颤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