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培训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结合

2015-12-18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体验式

薛 枫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近些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增长,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呢?不少学者都已经就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地探讨,除了高校扩招、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求职技巧等因素外,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虽然全国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以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调整就业心态,减轻就业压力,但由于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课程理论性强于实践性,且多以大班授课为主,因此,对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面试、写简历等就业技巧以及就业心理调适的理论讲解较多,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和人格特征的差异,做不到“对症下药”。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泛泛地听些理论,即使有案例的分析,也往往不会结合自身去分析思考,无法触动他们内心,因此,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授课,学生也觉得对自己的帮助不大。因此,近年来,也有少数学者提出将体验式培训引入就业指导课程,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也多集中在探讨体验式培训的特点,提出开展体验式培训的价值,实现的路径,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的注意事项,或者叙述了某一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真正涉及到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的几乎没有。本文试图从评估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分享、交流与应用,以及跟进与调整四个环节具体探索如何在就业指导的课程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培训,达到教学目的。

一、体验式培训的内涵

体验式培训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传统的课堂说教式教学虽然可以节省大量的自己摸索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可以在同一时间接受同样的教育,扩大教学能量,但因为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没有感知、体会,只是被动的接受,很容易造成不自觉的消极不接受。而体验式培训是在整合了杜威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从做中学,以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的基础上产生的,推行的是“先行后知”的教育理念,即通过设置一系列新颖、刺激的场景,以体验的方式让学习者在模拟的场景中去主动体会、解决问题,并从体验中产生感悟。马红宇、王斌《体验式培训》中将其定义为“在一种情景模拟的环境中经过反复体验与总结,并且联系实际,最终由参训者自己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使用的解决方法的培训活动。”[1]它能够促使学习者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去主动思考、发现、醒悟,重新认识和定位相关的知识、情感、行动。

二、体验式培训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意义

体验式培训年在中国大陆的起步始于1995年,近年来较多地被应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中,着力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凝练企业文化,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实现体验式培训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结合,培养发展企业所需要的能力素质就更加有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是团队之间的竞争,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一个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更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把自己看成企业的一部分,相互沟通、交流、真诚合作,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努力,达到1+1>2的结合力。而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溺中长大,这使得他们从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互助协作精神,没有团队合作意识,不愿主动与人沟通和交往,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习惯于单独行动,班级凝聚力较弱。体验式培训中的悬空排雷、电网逃生、沙盘模拟——七巧板等团队课程,能够使学生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任务,迅速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平等、合作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重审自我,完善自我

近年来,不少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或者喜欢应届大学毕业生里的学生干部、党员,究其原因,除了应届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工作不能很快上手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很多应届毕业生初到工作单位,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定位自己。有的过于自负,工作中好高骛远;有的自信不够,不敢或不愿尝试没有做过的工作;有的遇到困难失误时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与错误,总是从客观环境或他人身上找借口;有的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有的考虑问题时比较自我,不太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等等。其实,学生不是不知道用人单位喜欢什么样的员工,也不是没有努力去达到用人单位要求,而是很多学生对自我认知存在偏差。由于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多是“两点一线”的固定生活,很少接触社会,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主要源于家长、老师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又多建于校园内学习生活的基础上,相对比较片面。因此,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不够客观、中立。体验式培训中的八百里加急、穿越雷区、毕业墙等项目,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也能更清楚地剖析自己的行为、心态,从而全面、深入、客观地挖掘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一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逆境商

逆境商是人们在遇到挫折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同等条件下,逆境商高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而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体系中,缺乏的就是挫折教育,因此,每年高考、中考结束后,都不乏一些悲剧性事件。在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也不乏一些因为学业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而出现心理问题甚至自杀的案例。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逆境与挫折会更多,比如工作的压力、客户的刁难、领导的误解、职务的晋升等等,因此,开展大学生逆境商的培养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人格完善、意志力的磨练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体验式培训中的缅甸桥、密林追踪、盲人方阵等项目,是一种科学的情境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了解学生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摆脱困境的能力,通过分享与交流,让学生剖析自己面对困难、压力、挫折时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在不利的条件下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三、体验式培训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

(一)评估与课程设计

体验式培训要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第一步的工作就是评估与课程设计。评估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要对班级学生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如该班级的专业特点,以后的就业方向;二是要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估,如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需求、目标;三是评估企业的需求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课程设计。即使是同一个体验项目,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课程设计。比如“盲人方阵”这一项目,一般的教程把它归于沟通意识的培养,但是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需要对项目进行调整、再设计,如果教学的目的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那么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就要事先了解授课班级哪些学生平时是比较自我,不太听取别人意见的,哪些学生是比较沉默,不爱和人交往的,将这样的学生有意识地编入一个团队,项目完成后引导同学们思考他们在非正常状态下如何实现有效沟通,实现团队合作,以及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目标达成的影响。如果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逆境商,提升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那么课程设计时就要通过增加游戏难度和时间紧迫感,加大比赛的激励措施或失败的惩罚度等措施来给学生增加压力,另外将心理素质不是特别好,容易急躁冒失的同学挑出来,既可以让他们组成一个团队,让他们与其他团队同时比赛,然后让他们与其他团队比较,分析自己团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可以把这些同学分别编入各个团队,让他们在游戏后体会自己在压力状态下的表现,对团队的影响,并让团队中表现比较好的同学交流在压力状态下,如何尽快调整心态,有效克服逆境,找出解决方法,实现成功。

(二)课程实施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是以教师的“讲”为主,但在体验式课程教学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前将体验项目的主题、背景、要求、目标等向学生讲解清楚,在项目进行中教师要尽量少说或者不说,让学生多说,多参与,即使学生做错了也不要开口干预,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学习为主。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如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项目中,教师有时还需要在项目进行顺利的时候有意识地制造困难或紧张气氛,给学生施压,然后看学生如何应对。当学生们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当前状况和问题的时候,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随时记录下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们的态度、语言、情绪、反应,以便在分享与交流环节中进行个性化指导。

(三)分享、交流与应用

体验式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分享与交流,最终的目的是应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以讲解“大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为例,虽然没有任何一个体验项目是以专门培养职业素养为目的,但任何一个体验项目又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升华,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联系起来。以“八百里加急”这一体验项目为例,通常分享和交流重点在于“活动中,有人违规,我的心态或情绪状态如何?这个活动中,我是否被别人影响、控制?我在活动中的角色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对集体有何影响?”,通过分享进一步认识自我以及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但是,当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能让学生将收获应用到工作生活中,提升职业素养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将体验上升到应用层面,更进一步思考:“在这个活动中,如果我是公司领导,如何选拔人才,依据是什么?对人生和团队建设有何意义?大学生必备职业素养有哪些?”

(四)跟进与调整

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应当跟进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跟进其就业过程和就业后的状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能与企业需求相符合,以便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及时调整。

四、结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不仅仅是要指导学生怎么做出一份精美的简历,也不仅仅是单纯地讲解就业方法,更要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体验式培训与就业指导课的有效结合,能够弥补就业指导课理论重于实践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更有利于学生在就业后迅速适应工作,真正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1]薛保红.体验式培训师[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2]马红宇,王 斌.体验式培训[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梁美娜.团体心理游戏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3,(4).

[4]匡晓蕾.体验式培训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1).

[5]谢珊,马强,陈丽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J].高教探索,2007,(3).

[6]王彩平,张东鹏.山西省高校开展拓展运动的价值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体验式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带你体验“小组体验式”教学模式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